2020-09-0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教育智慧

到cafe吃早餐,和老闆聊起育兒趣事。他說他的女兒受軟不受硬,經常要絞盡腦汁去把自己想說的道理用一個温婉一點的方法說給她聽,否則聰明的女兒會反駁,而且不知道她是否認同或吸收到自己的看法。我說自己女兒比較所謂「聽話」,所以在和她溝通時我反而得強調父母的看法非唯一,從而刺激她思考不同角度。
「我的女兒相反,若果你給她說多角度,她馬上會拿自己角度跟你說為甚麼不用我這角度而偏要跟你的?所以我要找時機,和她講道理要想一下怎樣才有效一點。」 我笑了笑回答:「根本當父母就是上天給我們再思考的機會,而非從上而下的專權。你看不同孩子都得用不同方法。就像跑下樓梯:有些孩子怕跌倒,你得加點鼓勵甚或拖着小手而行;有些孩子躍躍欲試,你得在旁提點危險和可能會受傷;有些根本未等及父母來到樓梯旁他已一躍而下,還回個頭取笑你走樓梯走得慢。當父母不是修理孩子,是修為自己。」
咖啡店老闆也說,對比自己父親,他不會把自己放得很高,因為牛頭不搭馬嘴對親子關係半點沒幫助。他的話令我想起新加坡:那兒雖然有很優秀的人,但我半點不喜歡他們從上而下的單一教育。
‘you ha, behave ah, I tell you you should always listen to your teachers and parents ma! Be obedient ok?’ 那些年住在彼邦我或乘車或在商場或公園遇見些父母,總免不了聽到這類過時的說話。也許華人或馬拉人都尊崇孝道,可這種並非教育只是管理。你叫別人服從但不解釋理由,那和教狗兒沒兩樣。要孩子說理首先自己要慣講道理,連父母都盲不講理或即使背後十足道理但只要孩子盲從時,你以為孩子們成長後會變成怎樣的人才?
我想起我小時候的家。媽媽書讀得不算多,但花很多時間跟我說道理。生活無小事,只要我有駁嘴或不滿或發問時,媽媽總會不厭其煩地解釋給我聽她的想法。我時有不從,媽媽當然也會嬲怒,但最少她沒放棄過用道理來說明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的任何一個機會。
「那你媽媽是比較前衞的少數了。」咖啡店老闆道:「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才會有不少像你媽媽那時的育兒法,但我爸你媽那一代大部分還是像你所說奉行新加坡那套:你聽話啦!你要相信長輩尊重師長,別煩人別礙事的!這套也許用在某一類人身上還可以,不過肯定不是我家女兒。」
只是管治手段而非育兒方法。一個家長要管治家庭管得井井有條不難,即使家中人口眾多,有資源有手段很多時都能擺平百分之九十的日常事情了。可是育兒不可能是一輩子的事,孩子們願意靜靜坐在身旁聽我們老人家說話的時間對比其一生實在少得可憐,父母管教既要有效又得分秒必爭半點不容易。那天女兒跟我說一件事又不經意打開了我的回憶盒子:「媽媽你知道嘛,其實有幾個孩子的家庭,父母每次都買幾件一模一樣的玩具實屬不必。」我回她那是媽媽怕被孩子覺得偏心才要一視同仁地送一模一樣的禮物啊!「不,你有沒有想過若果兄弟姐妹老是收到一模樣的禮物,他們就學不懂分享和輪着玩的秩序?那和獨生兒的我有何分別?」一言驚醒夢中人,為母當年帶着我和兩個妹妹子,買聖誕禮物都必定每年不同。「隔離飯香」,我們仨也總是睨視對方的禮物,覺得姐妹手上的要比自己的更好玩更漂亮。「那你們就自己輪着玩,自己討論好了。」我媽會把話說好說完:「三個孩子買三份同樣的禮?你們又不是三胞胎同一年紀,玩的喜歡的合適的都不一樣。媽特意要買三樣不同的,就是要你們學着禮讓,學着輪流用輪流玩,合作着不就更好嗎?一式一樣買三份,也只是浪費資源啊!我買衣服給自己,那款式多合襯尺碼多合身我都只會挑最愛的一個顏色買一套。為甚麼明明可以用剩下的錢多買兩套截然不同的款式顏色但硬要塞給自己一模一樣的東西?」這是我那很有fashion sense的媽媽pass on她的智慧給下一代的活生生例子。
資源,或確切一點說是父母的金錢和時間,也許只能給予育兒路上開端的一點優勢,往後的路其實是靠父母們的智慧各自走下去。管治很易教育很難,父母其實在角色演繹上有絕對的主動權:要當家中的警察終日打罵嚴懲?還是當家中的老師循循善誘孩子?我期待更多不同背景的父母會有更多可塑性、更多的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家庭中穿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