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見解何以不同於見識

    見解之不同於見識,在於前者只是一種看法,可能出自當下反應,可能只是反應一般看法;大多可以「見仁見智」。
    後者狀似前者,但每每經過思慮,有較深度與多面的看法,雖也不免「見仁見智」,總是較深刻,有獨到之處,也更經得起思維或學術辯證。
    當然,若進一步細分,見解類似見識,如王國維在其經典作品《人間詞話》中,稱許李後主「儼然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實在誇張到不行,雖是一種說法,卻很容易令人懷疑,反感,甚至反駁:
    「一個自私自利,一生只顧享樂、從未在作品或行動中關懷生民的昏君,怎麼就成了耶穌與佛祖?」這等明顯的荒唐論調,主題再偉大,結果卻膚淺的,便可視為泛泛之見——儘管其人是被魯迅推崇的「國學家」,也一樣。
    而見識,也有如其在《人間詞話》所言的,先引嚴滄浪的《詩話》:「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復指出「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接著解釋何為「境界」,又有哪幾種,最後並點出「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一步步言之成理的道來,無論你我同不同意,都令人佩服,當時轟動,至今終成「一家之言」。
    通過這兩個簡單例子,便可很清楚的分辨出見解何以不同於見識,誠如一位友人一針見血所說的:「見解是一種觀點,而見識是一種層次。見解或可不同,但見識卻有高低之分。」而一個人就算是大學者,或文藝復興時期,那等多才多藝的天才,狀似「萬事通」,可以侃侃而談,頭頭是道,卻未必個個都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楊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