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解何以不同於見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見解之不同於見識,在於前者只是一種看法,可能出自當下反應,可能只是反應一般看法;大多可以「見仁見智」。
後者狀似前者,但每每經過思慮,有較深度與多面的看法,雖也不免「見仁見智」,總是較深刻,有獨到之處,也更經得起思維或學術辯證。
當然,若進一步細分,見解類似見識,如王國維在其經典作品《人間詞話》中,稱許李後主「儼然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實在誇張到不行,雖是一種說法,卻很容易令人懷疑,反感,甚至反駁:
「一個自私自利,一生只顧享樂、從未在作品或行動中關懷生民的昏君,怎麼就成了耶穌與佛祖?」這等明顯的荒唐論調,主題再偉大,結果卻膚淺的,便可視為泛泛之見——儘管其人是被魯迅推崇的「國學家」,也一樣。
而見識,也有如其在《人間詞話》所言的,先引嚴滄浪的《詩話》:「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復指出「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接著解釋何為「境界」,又有哪幾種,最後並點出「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一步步言之成理的道來,無論你我同不同意,都令人佩服,當時轟動,至今終成「一家之言」。
通過這兩個簡單例子,便可很清楚的分辨出見解何以不同於見識,誠如一位友人一針見血所說的:「見解是一種觀點,而見識是一種層次。見解或可不同,但見識卻有高低之分。」而一個人就算是大學者,或文藝復興時期,那等多才多藝的天才,狀似「萬事通」,可以侃侃而談,頭頭是道,卻未必個個都對。
    avatar-img
    4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陸詩人北島在近日結束的香港書展上,以「精神赤貧才是最大的危機」為主題,透過緩慢的語調向全場數百名觀眾做了一次深刻的演講。 內容精彩豐富,但並不晦澀難懂;其中,他把寫作比做手藝:「寫作是一門手藝,與其他手藝不同的是,這是一門心靈的手藝,要真心誠意,這是孤獨的手藝,必一意孤行。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這首由李賀寫的〈李憑箜篌引〉雖說不長,讀來精采,
      我確信,當年的倉央嘉措(1863—)便是看透了金碧輝煌包裝下的醜陋虛偽,信仰在泛政治化下的愚昧腐敗,在極力拒當達賴不成後,勉強要求白日一尊佛,入夜紅燈區,每每在拉薩的街頭過夜,喝酒唱歌愛愛,寧可落個「情僧」名號,也要堅持本心的,做一名風花雪月、自在愛詩的真人。  後來受到政治干擾,對方藉口說其
    在這靜美的秋日,黃昏入夜後,不知多久,一直負手佇立於幽幽的回憶之河前。 紅塵中有太多煙雲的迷惑與淚水的滑動。 一陣風起,一簇花落;後來,輕伸雙臂,就任一已隨著那片花瓣悠悠順水而去吧! 一路無言。無念。直到芬香撲鼻,寂寞化為亙古的清歌,從八方響起,難以言喻的感動由此漫生: 過去,以為這便是萬相虛幻,終
    生命自有某些隱晦的美妙。 或不可告人,或更與誰說? 總在心靜如水的當兒,擇一處好地方,無論是否沐浴更衣染香默禱,面對盈窗綠意,一待靜下,周遭自成小千世界,足以漫步徘徊,感受重新發現的趣味,以及若干幽微中的平凡--說來極不可信,只因檢視到一截小小過往,你以為自已置身此間:澆花,卻不知盆中小草的歡舞,逛
    2020.9.29.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若酒折柳今相離,無風無月也無你。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這兩句話在網上流傳很廣, 說來有趣,其中一二句並非出自同一文或同一人。  首句出自江南女作家安妮寶貝(1974-)2007出版的散文集《素年錦時》,這本書分為春、
    大陸詩人北島在近日結束的香港書展上,以「精神赤貧才是最大的危機」為主題,透過緩慢的語調向全場數百名觀眾做了一次深刻的演講。 內容精彩豐富,但並不晦澀難懂;其中,他把寫作比做手藝:「寫作是一門手藝,與其他手藝不同的是,這是一門心靈的手藝,要真心誠意,這是孤獨的手藝,必一意孤行。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這首由李賀寫的〈李憑箜篌引〉雖說不長,讀來精采,
      我確信,當年的倉央嘉措(1863—)便是看透了金碧輝煌包裝下的醜陋虛偽,信仰在泛政治化下的愚昧腐敗,在極力拒當達賴不成後,勉強要求白日一尊佛,入夜紅燈區,每每在拉薩的街頭過夜,喝酒唱歌愛愛,寧可落個「情僧」名號,也要堅持本心的,做一名風花雪月、自在愛詩的真人。  後來受到政治干擾,對方藉口說其
    在這靜美的秋日,黃昏入夜後,不知多久,一直負手佇立於幽幽的回憶之河前。 紅塵中有太多煙雲的迷惑與淚水的滑動。 一陣風起,一簇花落;後來,輕伸雙臂,就任一已隨著那片花瓣悠悠順水而去吧! 一路無言。無念。直到芬香撲鼻,寂寞化為亙古的清歌,從八方響起,難以言喻的感動由此漫生: 過去,以為這便是萬相虛幻,終
    生命自有某些隱晦的美妙。 或不可告人,或更與誰說? 總在心靜如水的當兒,擇一處好地方,無論是否沐浴更衣染香默禱,面對盈窗綠意,一待靜下,周遭自成小千世界,足以漫步徘徊,感受重新發現的趣味,以及若干幽微中的平凡--說來極不可信,只因檢視到一截小小過往,你以為自已置身此間:澆花,卻不知盆中小草的歡舞,逛
    2020.9.29.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若酒折柳今相離,無風無月也無你。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這兩句話在網上流傳很廣, 說來有趣,其中一二句並非出自同一文或同一人。  首句出自江南女作家安妮寶貝(1974-)2007出版的散文集《素年錦時》,這本書分為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Thumbnail
    天心:「經學家有兩種,一種為思想家型,他們受了經學典籍的基本教育,而經學典籍在他們思想中發生各種程度不同的作用,他們並非以傳經為業的經學家型人物。而由二戴《禮記》、《易》十《翼》、《春秋》三《傳》可知另有一批經學家,以某一經為中心,作了許多解釋和創發的工作。他們順着所治的經以形成他們的思想⋯⋯
     三、思維是王牌 前述元自實之故事載之於《太上感應篇例證》(並亦見載於《德育古鑒》、《剪燈新話》),而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看到: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念流轉影響巨大,可以鑄成大錯,造業招天譴;也可以成就善舉,積德享福報!明代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一般人的看法是﹕「其中雖然諸多寓言,也不乏嘻笑的諷刺之言,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有一種疑問,我雖然總說這是為了我自己抒發與整理而寫,卻也不免在意起有多少人看過我的文章,其中又有多少人按愛心呢? 而在我的文章中,我也默默從抒發自己的角度轉變到了也許可以幫助到人的角度,因此我開始整理一些筆記,但,那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開始的舒暢。 會開始寫這篇是因為老師在講述王國維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裡仁第四)。 黨,類別。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別。有大錯有小錯;有原則性過錯和一般過錯;有主觀性錯誤,壞心辦壞事;有客觀性錯誤,好心辦壞事或無心之錯。等等。   此話可有兩種解釋。一說,人的過錯,各種各樣。通過對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Thumbnail
    天心:「經學家有兩種,一種為思想家型,他們受了經學典籍的基本教育,而經學典籍在他們思想中發生各種程度不同的作用,他們並非以傳經為業的經學家型人物。而由二戴《禮記》、《易》十《翼》、《春秋》三《傳》可知另有一批經學家,以某一經為中心,作了許多解釋和創發的工作。他們順着所治的經以形成他們的思想⋯⋯
     三、思維是王牌 前述元自實之故事載之於《太上感應篇例證》(並亦見載於《德育古鑒》、《剪燈新話》),而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看到: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念流轉影響巨大,可以鑄成大錯,造業招天譴;也可以成就善舉,積德享福報!明代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一般人的看法是﹕「其中雖然諸多寓言,也不乏嘻笑的諷刺之言,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有一種疑問,我雖然總說這是為了我自己抒發與整理而寫,卻也不免在意起有多少人看過我的文章,其中又有多少人按愛心呢? 而在我的文章中,我也默默從抒發自己的角度轉變到了也許可以幫助到人的角度,因此我開始整理一些筆記,但,那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開始的舒暢。 會開始寫這篇是因為老師在講述王國維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裡仁第四)。 黨,類別。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別。有大錯有小錯;有原則性過錯和一般過錯;有主觀性錯誤,壞心辦壞事;有客觀性錯誤,好心辦壞事或無心之錯。等等。   此話可有兩種解釋。一說,人的過錯,各種各樣。通過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