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多子多擘腹,多新婦多體剔!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口語與書面文字的差異,大部份相同,少部分有時候必須訓讀!這是必要之惡,因為這能最大程度的與書面字融合,也就是說,除了與現今的普通話得以溝通,也可以跟其他方言有共同的交流介面!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造就了大一統的中國!書寫字,最大程度的統一,才能有利於民族的熔爐!而語音的差異,則是歷史洪流的分支,音不害義,是方言書寫字,不得不的妥協!
來看以前的泉州人如何寫信:
以上的字,有人看得懂嗎? 改寫如下,參考參考!
  • 表兄你欲去直底(底落省)去,欲去上海抑不是?〔1
  • 我寄你一張(一封信),渡(too2) 㐾()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4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詩詞中的閩南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61會員
931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些台語詞,只留在老一輩的嘴邊,再不努力記錄!就隨風飄逝的無影無蹤了!臉書上的語料: E 這裡的「風」音!huang, 偏泉州腔,可能是被潮州腔所影響!潮州讀「風」為「huang」,泉州,「huang」,「hong」都有!一度以為這是「潮州語彙」!不過找到另外一個類似詞,「tiau3-bai5」!
影片:tik-tok 歪說閩南 作者將閩南兒歌,〔一的炒米粉〕,〔一年仔空空〕,兩者混成一首趣味十足的R&B蹦迪 ! 一的炒米芳: 一的抄米香,二的抄韭菜, 三的強強滾,四的抄米粉。 五的五將軍,六的六子孫, 七的蚵仔飼麵線, 八的講伊卜beh(欲)分一半, 九的九嬸婆,十的撞大鑼。 打你千
粵語的早安,叫「早上」,「晚安」叫「早唞」!很難理解吧!怎麼兩個都是「早」呢?原來它的意思是「早點休息!」,這個「唞」,是口語音,以「抖」字加一「口」旁當作其口語音字!「抖」為 tau35, 「唞」為thau35,兩者聲母為有無出氣的差別,都是粵語的上聲字!歷來以為「敨」是其正字!與「抖」字同音。
口語有雅有俗,也有禁忌語,會影響語言的散播,尤其是瀕危語言。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有些口語,在家庭中沒聽長輩講,進了社會,所處階層如果也是同溫層,一輩子就不會講,也聽不懂意思! 「放刁」較屬於「惡」語!像我這一個年齡層,處在語言的過渡世代,語言愈少用,那麼最後就漸漸消散。失去的語言,只能靠科技
找契:在中國歷史上,不動產買賣交易完成之後,仍常發生賣主認為賤賣,再向買主要求補足一定金錢的現象。對於此種行為,有各種不同的稱呼,如:找、洗、貼、增、添、湊、加、補、嘆等;在清代臺灣,常以「找洗契」、「找貼契」來稱呼此類增找行為的契約文書。(嘆,可能是「賺」或是「趁」) 《台日典》 tsāu-
以繩記事 之前的網誌,代誌,它事,大事,將它更新一下!先看視頻ㄧ! 語料來源: E 影片後面提到閩北話的,【話事,物事】,「事」發「ti7」音! 這個跟閩南語的「ti7-tai7」兩者交集在「ti7」字,而這個ti7有可能就是「事」字!這個音,粵語 si6, 客語 si/su, 閩語 si7/su7
一些台語詞,只留在老一輩的嘴邊,再不努力記錄!就隨風飄逝的無影無蹤了!臉書上的語料: E 這裡的「風」音!huang, 偏泉州腔,可能是被潮州腔所影響!潮州讀「風」為「huang」,泉州,「huang」,「hong」都有!一度以為這是「潮州語彙」!不過找到另外一個類似詞,「tiau3-bai5」!
影片:tik-tok 歪說閩南 作者將閩南兒歌,〔一的炒米粉〕,〔一年仔空空〕,兩者混成一首趣味十足的R&B蹦迪 ! 一的炒米芳: 一的抄米香,二的抄韭菜, 三的強強滾,四的抄米粉。 五的五將軍,六的六子孫, 七的蚵仔飼麵線, 八的講伊卜beh(欲)分一半, 九的九嬸婆,十的撞大鑼。 打你千
粵語的早安,叫「早上」,「晚安」叫「早唞」!很難理解吧!怎麼兩個都是「早」呢?原來它的意思是「早點休息!」,這個「唞」,是口語音,以「抖」字加一「口」旁當作其口語音字!「抖」為 tau35, 「唞」為thau35,兩者聲母為有無出氣的差別,都是粵語的上聲字!歷來以為「敨」是其正字!與「抖」字同音。
口語有雅有俗,也有禁忌語,會影響語言的散播,尤其是瀕危語言。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有些口語,在家庭中沒聽長輩講,進了社會,所處階層如果也是同溫層,一輩子就不會講,也聽不懂意思! 「放刁」較屬於「惡」語!像我這一個年齡層,處在語言的過渡世代,語言愈少用,那麼最後就漸漸消散。失去的語言,只能靠科技
找契:在中國歷史上,不動產買賣交易完成之後,仍常發生賣主認為賤賣,再向買主要求補足一定金錢的現象。對於此種行為,有各種不同的稱呼,如:找、洗、貼、增、添、湊、加、補、嘆等;在清代臺灣,常以「找洗契」、「找貼契」來稱呼此類增找行為的契約文書。(嘆,可能是「賺」或是「趁」) 《台日典》 tsāu-
以繩記事 之前的網誌,代誌,它事,大事,將它更新一下!先看視頻ㄧ! 語料來源: E 影片後面提到閩北話的,【話事,物事】,「事」發「ti7」音! 這個跟閩南語的「ti7-tai7」兩者交集在「ti7」字,而這個ti7有可能就是「事」字!這個音,粵語 si6, 客語 si/su, 閩語 si7/su7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聽寫考試,記入生字;慘痛教訓,記錄人生。 閱讀理解,掌握新知;寶貴經驗,豐富生命。 兩岸思考,求同存異;無所適從,獨善奏效。 學習歷史,汲取智慧;共建未來,共享和平。 獨善好嗎?是不是真的獨善?無論多好,人民都不喜歡。偽獨善所引發的可能是一種毒惡,正反效果不就如此嗎?秦二世的結局不正是現實的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大姊 #姊姊 #小姐 用臺語跟客語念念看就知道那個字對。 北京方言用來當國語,是漢文的恥辱。 一大堆怪腔怪調,入聲字也全部消失,樂府詩、古詩、唐詩都吟誦不了。 如果那麼不重要,乾脆用英文當國語。
Thumbnail
以前我曾經想過,為什麼中文直行書寫時,是從右邊到左邊,而不是從左邊到右邊呢? 從右邊到左邊,有時手摩擦到寫好的字,會弄得髒髒的。古人用毛筆寫,右邊字更容易弄髒。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用竹簡,字寫在竹簡上。 即使西元105年,蔡倫造紙後,還是有段時間,繼續用竹簡。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聽寫考試,記入生字;慘痛教訓,記錄人生。 閱讀理解,掌握新知;寶貴經驗,豐富生命。 兩岸思考,求同存異;無所適從,獨善奏效。 學習歷史,汲取智慧;共建未來,共享和平。 獨善好嗎?是不是真的獨善?無論多好,人民都不喜歡。偽獨善所引發的可能是一種毒惡,正反效果不就如此嗎?秦二世的結局不正是現實的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大姊 #姊姊 #小姐 用臺語跟客語念念看就知道那個字對。 北京方言用來當國語,是漢文的恥辱。 一大堆怪腔怪調,入聲字也全部消失,樂府詩、古詩、唐詩都吟誦不了。 如果那麼不重要,乾脆用英文當國語。
Thumbnail
以前我曾經想過,為什麼中文直行書寫時,是從右邊到左邊,而不是從左邊到右邊呢? 從右邊到左邊,有時手摩擦到寫好的字,會弄得髒髒的。古人用毛筆寫,右邊字更容易弄髒。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用竹簡,字寫在竹簡上。 即使西元105年,蔡倫造紙後,還是有段時間,繼續用竹簡。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