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0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結痂的傷口,以後是你最強壯的地方】

上月尾跟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一連四天舉辦全港首個「挫節」節慶活動,為身心均傷痕累累的教育界「療傷」。
自2020年起,全港及全球世界發生巨變,各行各業人士飽嚐逆境,甚至失敗的滋味。而教育界更出現「新常態」的教學模式,中小學停課、網課不斷,教師、學生及家長都經歷很多挫折,學生心靈狀態令人憂慮、家庭衝突,甚至情感傷害事件屢有發生。
為了回應時代需求,跟這間小學的學生四天不上課,在確保安全的社交距離下,跟學生過一個原創的特色節日:「挫節」。
透過「認識挫節」、「預備過節」、「設計禮物」、「過節派對」等項目,藉學生主導式學習、敘事體驗等形式,跟學生「感受挫折」、「面對挫折」、「克服挫折」及「慶祝挫折」,希望在四天活動中,協助學生在挫折中生出「復原力」,以應對及迎戰逆境時代的挑戰。
===

1.「挫折教育」有甚麼時代意義?

「失敗教育」發起人、生命教育機構 (Why Not Education) 總監林秋霞 (圖片:經濟日報)
//「失敗教育」發起人、生命教育機構 (Why Not Education) 總監林秋霞,在2017-2019年間,服務於一個辦學團體,期間致力推動多個以「失敗」為主題的教育實踐。在2021年,她跟另一個辦學團體合作,創辦了全港第一個以「挫折」為主題的抗逆節慶活動——「挫節」。
林秋霞老師表示,香港及全球社會在這些年遭遇的難關,陪伴孩子走過這些艱難經歷,並在過程中給予愛與關懷,療癒其挫折、裝備其「耐挫力」,以面對日趨複雜多變的時代,實在刻不容緩:「我們能否在孩子覺得自己『很失敗』這個結果前介入,在其經歷『挫折』過程時,讓他們感受挫折帶來的力量,並把這種力量轉化成面對困難及逆境的應對之道。
「我們要讓孩子分辨挫折中的『情境』與『心境』,讓他們知道哪些個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哪些環境因素是較不可控制的;先接納及安頓好自己在挫折中的情緒,然後再學習用對力及盡力來克服挫折。」
簡言之,「挫折教育」其實是一個「療傷」的教育。雖然挫折會帶來痛楚及難過,但跨越挫折會使人成長及強壯。//
===

2.「挫節」是甚麼?

全港首個以「挫折」為主題的學界節慶活動
//「挫」字上有一個皇冠,取其「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之意:「若我們能在挫折中復原及變得更強大,這個皇冠才能一直穩戴在頭上,而不是僥倖地掛在頭上。」
「節」除了是節日的意思外,還刻意把「竹」的意念放在這個字中:「期盼竹葉百折不朽、堅韌不屈的特質,同樣成為孩子的生命特質。」//
===

3.「挫節」中慶祝甚麼?

師生四天活動中感受到挫折帶來的力量
孩子說「慶祝我勇敢承認」、「慶祝我願意面對」、「慶祝有人陪伴我面對」、「慶祝我大個仔」、「慶祝我慢慢咁成長咗」。通通都是慶祝的理由。
明明「挫折」是一件較負向的事,但卻以成長思維的角度看待,加以「慶祝」,從而帶出有些事比成功更重要、不要輕看挫折的力量、挫折是通往成長的道路等信息。//
===

4.「一世都冇挫折好唔好啊?」

「要挫折的同學舉手。」
//問及孩子「一世都冇挫折好唔好啊?」
全場孩子踴躍舉手,每一個舉手的孩子都說「唔好!」
老師反問:「有挫折好辛苦㗎喎,又會唔開心,又會喊,點解仲要挫折?」
那位孩子說:「冇挫折嘅話,我只會原地踏步,我係唔會成長㗎!」
他不是說「成功」,而是「成長」,獲得全場一片如雷的掌聲。
四天節慶活動後,學校邀請家長出席成果分享會,期間在家長面前再次向孩子提問:
「一世都冇挫折好唔好啊?」
孩子們同聲地回答「唔好」。
有一位很大聲說「我要挫折」的孩子分享,問他有爸爸媽媽的保護,沒有挫折不是很好嗎?他的回答令家長及老師動容:
「不好,因為爸爸媽媽唔可能一世都喺我身邊,佢哋會老,佢哋有一日會唔喺度。我一定要學識保護自己,克服挫折。」//
===

5. 聽見孩子的心聲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蔡碧蕊校長 (左)、生命教育機構總監林秋霞 (中)、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吳滿堂副校長 (右)
//吳滿堂副校長深深被孩子的「挫節」賀詞所感動:
「你是永遠無法擊倒一個永不放棄的人。即使全世界放棄你,我們也不會放棄你。你能想像小五學生能說出這麼溫暖的話嗎?」
老師會在每天活動尾聲收集學生對「挫折」的看法。很多學生對「挫折」前後不同的反思,讓他感到熱淚盈眶,他特別記得其中一位學生的分享:
「他第一天對挫折的看法是:『挫折是不開心的,但是我會和他做朋友。』
第二天對挫折的看法是:『挫折令我學到很多東西。』
第三天對挫折的看法是:『沒有挫折,就不會成長。』
第四天對挫折的看法是:『挫折使我快樂,也使我不快樂。』」
「假如你能夠承受挫折,你會贏得起,而且更會輸得起。」
蔡校長把這句話送給所有學生、老師及家長。
「結果不代表一切,讓我們一起看到孩子的努力過程,並看看他們在努力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從旁指引他們,讓他們努力之餘,亦要用對力。」//
===

6. 結語:挫折裡的生命力

孩子勇敢地眾人面前,承認及分享自己的軟弱和挫折
這些年,很多人的困難不被理解、努力不被看見。快樂、幸福,似乎跟我們越走越遠。
然而,快樂不是沒有挫折,而是即使在挫折中,仍然能夠選擇好好照顧自己,好好面對挫折,成為一個更強壯的自己。
若我們能接納自己的挫折際遇,以及自己在過程中出現的情緒,往往更能夠同理別人的挫折,甚至願意伸出緩手,陪伴他人走過挫折的日子。
「挫折不是敵人,它是我們的朋友;它可能常常都會出現,所以我們要學懂怎樣招呼它,它會讓我成為一個更強壯的人。」
這是孩子四天後教懂我們的事。
結痂的傷口,以後是你最強壯的地方。(幾米)
祝各位,挫折快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1. 【遇挫折當過節】〈主題活動周教學生樂觀抗逆 小五生重拾自信〉

2. 【遇挫折當過節】〈老師稱以往少鼓勵學生或令他們感灰心 將調整教學方式多給認可〉

3. 【遇挫折當過節】〈活動創辦人盼為學生「療傷」 學習挫折中成長〉

4. 【創新教育】體制內外同推「挫折教育」:全港首個「挫節」節慶活動

5. 【挫折教育的時代意義:以「挫節」為例】

6. 【結痂的傷口,以後是你最強壯的地方】

7. 【挫折教育專訪】|香港電台
(30:33開始)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挫折教育」,歡迎留言及私訊我們,
讓我們陪伴孩子,走得更遠,走得更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