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薪水該注意的幾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談錢傷感情 不談就傷自己
以下簡單整理可能會遇到的談薪水注意事項:
  1. 個人觀察定義,幾個月薪的區分(台幣) : 20~50K (Lv-1) , 65K ~ 80K (Lv-2) , 100K~140K (Lv-3), 150K 以上 (Lv-4) ; 畢業新鮮人起薪通常在 Lv1的區間內,如果你的起薪已經談到Lv2,那你真的是太厲害囉。基本上能在 3~5年內,提升到 Lv2區域,也是很不錯的。至於Lv3 & Lv4,就要看個人造化,一般的調薪很難到達這些位置,因為職位&薪資是有天花板的。
  2. 在職 : 我從來沒有過在職的情況下,去跟目前公司要求加薪的,只有接受年度調(1~3%) & 職位調薪 (8~10%) ; 在職期間,我會把目標放在績效並爭取年度 or 半年度獎金。畢竟每間公司都有它的規章,怎麼調&調多少都有經驗可循。一位優秀的工作者,被快速調薪是可預期的,身邊的朋友曾經一年調薪三次 (本人最多兩次)
  3. 跳槽 : 在職的情況下跳槽,我認為是優勢比較大的,進可攻退可守 ; 每家公司的規矩不同,新創可能是低底薪高獎金,傳統則是高底薪低獎金 。當你有一手好牌,掌握好你的優勢,一個好的跳槽應該有15~30%的漲幅,這算是可以預期的。
  4. 已離職 /失業 : 相信有人喜歡先離職一陣子休息,轉換心情後再找工作。但切記不要超過 6個月,離職休息個 60天就算是不錯多了,充電之後再上。想想你要的新職位長什麼樣子,往那個方向去努力。到了一定年紀後,曾經看過不錯的工作者,賭氣離職後找不到工作,甚至超過1~3年的 ; 離開越久,越有可能會心慌慌,甚至有精神上的疾病 (談薪水也會比較被動,壓力較大)
  5. 熟人介紹 / 挖角 : 30多歲後,如果想要追求高薪,找工作透過人力銀行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 其實道理很簡單,用邏輯來想即可:
    * 大多數的資本都由國外企業掌控(500大、獨角獸...) -> * 肯給高薪(10萬鎂up)多為國外企業 (新加坡、美國、日本...) -> * 這些雇主通常不熟台灣市場 -> *透過Agent徵才方便蒐集訊息 -> *面試需要語言能力 + 專業能力 -> *通過層層競爭脫穎而出 -> *獲得高薪剛好而已

    大公司的薪水都有一定保證,只要面試上,很多根本也不看你之前領多少台幣 (不是殺價競爭的style),按照他們的公司規矩來,你的薪水自然三級跳! 上百萬美金的都有
  6. 年薪 or 月薪 : 我個人偏好月薪,簡單考量就是每月的開銷、背負的貸款、可分配的資金、不預期的花費...等 (原諒我膚淺的想法,畢竟還沒上岸)。另外,公司提撥的 6%、與銀行打交道、相關貸款...等,高底薪會比較容易取得優勢。

    年終獎金,有拿過 1~2個月 、3~4個月 、甚至將近6個月的,獎金都是公司有獲利之後的分配,有時候分多分少和公司有關,和個人能力關聯性還好。你的能力再強,去一間獲利有限的公司,獎金也不會高。 (只能拿到”譏笑獎金”)
  7. 影響薪資很大的因素,其中一個是”語言” ,不論是: 英文、粵語、日文、西班牙文、泰文、中文(母語),請務必多會一兩種外語,根本原因在於溝通。理由如下:
  • 和上層或者重要客戶有關連性,能夠直接溝通,不單純是文字,會讓溝通有品質和溫度。要帶團隊的人,不論是公司團隊跨國虛擬團隊,都要能處理多種語言和文化帶來的差異。
  • 華人市場備受關注,市場上常常需要一個能和多種國籍人士溝通,且具備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的人。而台灣本身已經能說中文,占了先天的優勢地位,(中文是最困難的語言之一,且是我們的母語)
台北市的薪資分佈統計
上圖當作參考就好,就像榜單一樣,讓自己知道所處位置 ; 只要確認你是否滿意目前的狀態即可。根據上圖看來,有將近 1/3的工作者年薪百萬 ,至於最前面的破千萬的收入者,已經不是一般的工作者了。

最後 :

很多時候人都會有比較薪水的想法,但這基本上意義不大,因為每個人的所處環境狀態都不同,即使能力相同也不同價格。就像是一罐水,放在大賣場、放在超商、放在名牌超市內的價格都不同。消費力台灣美國大不同
avatar-img
1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保羅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寫履歷像是做西裝一樣,量身訂做。好好思考你想呈現給面試官什麼? 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 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約 30 ~ 35 (平均數、中位數差異不大),而購買房子的主要年齡分布也是 30 ~ 40 左右,顯示結婚後會想要有個家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這裡的車子指的是交通工具,不討論貴鬆鬆的藝術品,你明白我的意思?!
寒戰電影內有提到: "小朋友,請先搞清楚遊戲規則再來玩"
新鮮人畢業,找工作會考慮薪資福利。在此給予一些經驗分享
Careful ! 養小動物是讓你多了新的家人,也增加更多責任 
寫履歷像是做西裝一樣,量身訂做。好好思考你想呈現給面試官什麼? 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 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約 30 ~ 35 (平均數、中位數差異不大),而購買房子的主要年齡分布也是 30 ~ 40 左右,顯示結婚後會想要有個家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這裡的車子指的是交通工具,不討論貴鬆鬆的藝術品,你明白我的意思?!
寒戰電影內有提到: "小朋友,請先搞清楚遊戲規則再來玩"
新鮮人畢業,找工作會考慮薪資福利。在此給予一些經驗分享
Careful ! 養小動物是讓你多了新的家人,也增加更多責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談薪水一直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話題。大家都想要高薪,卻又怕談得不好反而失去機會。今天就來聊聊如何在面試中巧妙地談論薪水,讓你不僅能成功獲得offer,還能拿到理想的待遇。 先來看看小芳的故事。小芳是個軟體工程師,在原公司工作了三年後,決定尋求新的發展。她投遞了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職缺,
Thumbnail
薪資談判心法提醒:薪資是區間的概念;從短中長期來思考薪資;薪資只是其中一個思考點,不是唯一指標。在求職轉職的旅程中,三樓職涯都在這裡,陪伴你走過每一步。
Thumbnail
面試前的注意事項包括研究公司的薪資水平、組織架構、職缺情況以及面試趣等,這些資訊有助於評估公司的實際條件,並準備面試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有網友在D card上自述目前已在工廠工作一年多,薪水是月薪制,月領3萬1,其中的薪資明細包含了底薪2萬4,以及全勤獎金、上機津貼及伙食補助等。 今年旺季經常加班,拿到加班費後,才發現和自己預期的不一樣,詢問公司會計後,卻回應公司採用的計算方式是以「基本薪資24000元/30天/8小時」,相當於每
Thumbnail
在三月份,我前往清大參加了一場協助履歷健檢的活動,偶然間聽到了同學們在現場討論公司的薪資福利。 A同學:「聽說xxx公司的福利待遇相當不錯。」 B同學:「是嗎?每個月的薪資能達到10萬嗎?如果不行的話,我想都不用考慮了。」 或許這段對話讓你想起了自己和家人曾經的討論嗎?
Thumbnail
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時常發現提出的薪資要求並不能被很好的滿足。這篇文章指出了很多影響薪資的因素,也提供了一些談薪水的方法。
Thumbnail
到海外的台商公司工作,通常會分兩邊領薪水。台灣公司和海外公司都會各自發放薪水給外派人員,比如說80%台灣領台幣、20%海外領當地貨幣。如果你是以「當地應聘(Local Hire)」的方式在海外工作,你的薪資就會是100%領越盾或是美金。不同領薪方式,主要影響的是繳稅的額度。
Thumbnail
在我退休之前,我的年薪約在台幣 240 萬左右,這代表我平均每月約有 20 萬左右的錢可以花用,看起來很不錯,但其實這樣的薪資表現在科技業中不算高,而且當你多了解這高薪的背後得付出的代價,也許你會覺得這每月 20 萬薪水好像也沒那麼值……. 首先,在一個責任制又不用打卡的公司工作的上班族,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準備轉職的過程常需跟HR或獵頭溝通 通常第一通電話都會被問到: 「目前薪資」和「期待薪資」 你會怎麼回答呢? 以下分享我的個人經驗: 從前涉世未深傻白甜的我 一根腸子通到底 被問到目前薪資和期待薪資 總是直接全盤托出 這樣等於底牌被人看光光了 以致後續缺少薪資談判空間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談薪水一直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話題。大家都想要高薪,卻又怕談得不好反而失去機會。今天就來聊聊如何在面試中巧妙地談論薪水,讓你不僅能成功獲得offer,還能拿到理想的待遇。 先來看看小芳的故事。小芳是個軟體工程師,在原公司工作了三年後,決定尋求新的發展。她投遞了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職缺,
Thumbnail
薪資談判心法提醒:薪資是區間的概念;從短中長期來思考薪資;薪資只是其中一個思考點,不是唯一指標。在求職轉職的旅程中,三樓職涯都在這裡,陪伴你走過每一步。
Thumbnail
面試前的注意事項包括研究公司的薪資水平、組織架構、職缺情況以及面試趣等,這些資訊有助於評估公司的實際條件,並準備面試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有網友在D card上自述目前已在工廠工作一年多,薪水是月薪制,月領3萬1,其中的薪資明細包含了底薪2萬4,以及全勤獎金、上機津貼及伙食補助等。 今年旺季經常加班,拿到加班費後,才發現和自己預期的不一樣,詢問公司會計後,卻回應公司採用的計算方式是以「基本薪資24000元/30天/8小時」,相當於每
Thumbnail
在三月份,我前往清大參加了一場協助履歷健檢的活動,偶然間聽到了同學們在現場討論公司的薪資福利。 A同學:「聽說xxx公司的福利待遇相當不錯。」 B同學:「是嗎?每個月的薪資能達到10萬嗎?如果不行的話,我想都不用考慮了。」 或許這段對話讓你想起了自己和家人曾經的討論嗎?
Thumbnail
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時常發現提出的薪資要求並不能被很好的滿足。這篇文章指出了很多影響薪資的因素,也提供了一些談薪水的方法。
Thumbnail
到海外的台商公司工作,通常會分兩邊領薪水。台灣公司和海外公司都會各自發放薪水給外派人員,比如說80%台灣領台幣、20%海外領當地貨幣。如果你是以「當地應聘(Local Hire)」的方式在海外工作,你的薪資就會是100%領越盾或是美金。不同領薪方式,主要影響的是繳稅的額度。
Thumbnail
在我退休之前,我的年薪約在台幣 240 萬左右,這代表我平均每月約有 20 萬左右的錢可以花用,看起來很不錯,但其實這樣的薪資表現在科技業中不算高,而且當你多了解這高薪的背後得付出的代價,也許你會覺得這每月 20 萬薪水好像也沒那麼值……. 首先,在一個責任制又不用打卡的公司工作的上班族,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準備轉職的過程常需跟HR或獵頭溝通 通常第一通電話都會被問到: 「目前薪資」和「期待薪資」 你會怎麼回答呢? 以下分享我的個人經驗: 從前涉世未深傻白甜的我 一根腸子通到底 被問到目前薪資和期待薪資 總是直接全盤托出 這樣等於底牌被人看光光了 以致後續缺少薪資談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