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佛法與情緒

五蘊

最近參加《佛法與情緒》的課程,老師配合他在心理學的專業,跟我們分享,如何通過佛法來照顧自己的情緒。在三天的課程,我有很深刻的學習,想做一個心得記錄。
在學習成長的路上,我了解到“覺察自己”的重要性。因為我很少覺察自己,常常忘了在當下覺察自己,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用一種無意識的慣性模式在生活。不斷重複著同樣的行為、同樣的情緒,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是,如果可以在每個當下,升起覺察自己的力量,也許就能更好的照顧自己的情緒,避免許多衝突的發生了。
話說回來,佛法跟情緒照顧、覺察自己,有什麼關係呢?在課程裡,老師跟我們分享如何把佛法裡提到的“五蘊”,應用於生活中,來覺察自己。

什麼是“五蘊”呢?
“五蘊”是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的運作過程。以下我舉一個在生活中的例子,解釋如何通過“五蘊”,一步一步覺察自己:
“早上去買早餐時,有一個人也走了過來,卻沒戴好口罩,讓我覺得不舒服。”

自我覺察第一步:色蘊
“色”是指外在一切物質。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嗅到什麼、嚐到什麼、碰到什麼,讓我覺得不舒服呢?在我的例子裡,我是看到那個人沒戴好口罩,所以覺得不舒服。

自我覺察第二步:受蘊
“受”是指感受。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這個舒服(樂受),或者不舒服(苦受)的感覺,是什麼情緒呢?在我的例子裡,我看到那個人沒戴好口罩,覺得不舒服,我認為這份苦受,裡頭可能有生氣和恐懼。

自我覺察第三步:想蘊
“想”是指想法。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想到什麼,讓我產生這樣的感受呢?在我的例子裡,我想到那個人沒戴口罩可能會傳播病毒,因而感到恐懼,然後又想到可能會被那個人感染病毒,就覺得生氣。

自我覺察第四步:行蘊
“行”是指行為。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我做了什麼反應呢?是在追求(貪),抗拒(嗔),還是迷糊逃避(痴)呢?在我的例子裡,我發現自己提高聲量提醒那個人戴好口罩,很明顯,當時我的反應是很抗拒的。

自我覺察第五步:識蘊
“識”是指潛意識,或者過去的經驗。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我是用過去的經驗來面對眼前這個人,還是用全新的眼光面對當下這個人呢?在我的例子裡,我是根據自己過去所吸收的資訊(戴口罩可以預防病毒),來判斷眼前這個人很危險、可能會傳播病毒。
以上的例子,其實我當下只能覺察到自己的色蘊和受蘊。可是,想蘊、行蘊及識蘊卻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所以,當時我就很無意識的提高聲量,希望那個人把口罩戴好。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無法覺察到。因為覺察自己的功課,是需要不斷不斷地練習的,直到有一天,可以在當下覺察到自己的五蘊,為自己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有感受是正常的
有感受是正常的

觀受是受

佛法把情緒分成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是指不舒服的感受(如:生氣、悲傷),樂受則是指舒服的感受(如:快樂、喜悅)。但是,佛法並沒有把情緒分成善受與惡受。也就是說,情緒沒有好壞之分。由此可見,佛法沒有說情緒是不好的,也沒有說不能生氣或悲傷。
老師用“水和鹽”的比喻,讓我們了解佛法是如何看待情緒的。當我們在喝一杯水時,發現這杯水很咸,可能是加太多的鹽了。要如何才能讓這杯水不那麼咸呢?我們都知道,可以再加多一點水,就不會那麼鹹了。情緒就像鹽,善業就像水。太多的情緒,會很不舒服。而有效舒緩情緒的方法,就是需要我們學習累積很多的善業。
首先,我們需要學會“觀受是受”。感受就是感受,有感受是正常的,不需要用好壞對錯來標籤它。只需要覺察情緒的出現,承認和允許情緒的存在,接納和肯定情緒的功能。願意理解自己的情緒發生,是有自己的想法、期待及渴望的。這樣的慈悲對待自己,就是在累積我們的善業。

觀受是苦

當我們有能力“觀受是受”,才有可能真的可以“觀受是苦”。讓我們痛苦的,不是我們的情緒感受。真正讓我們痛苦的,是我們執著抓取的行為。
以下舉兩個例子:
  • 我們吃到好吃的食物,覺得幸福(樂受)。可是吃完了還繼續要吃(執著抓取),這樣的追求(貪)帶來痛苦。
  • 我們吃到難吃的食物,覺得厭惡(苦受)。不想吃又不得不繼續吃(執著抓取),這樣的抗拒(嗔)帶來痛苦。
所以,佛法是用覺知、慈悲與智慧來看待情緒的:
有了覺知,才能看見自己習慣執著抓取的行為模式。 有了慈悲,才能接納和允許情緒的存在。 有了智慧,才能理解情緒不屬於我的,它會出現,也會消失。

謝謝閱讀到這裡。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和留言讓我知道,並且持續追蹤我的最新内容。也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贊助我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下方還有更多你可能有興趣的內容,請繼續往下看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文章類型:自我成長 ● 文章受眾:喜歡覺察內心,學習心理或靈性的大眾。 ● 發布頻率:每個月10號發布一篇文章。 ● 房間顏色:土褐色(感性、細膩、真實)。 ● 房間簡介:分享成長體驗,記錄我的覺察與學習。用蓮花與枯葉作為頭像,代表學習理解自己的心。真實的池塘(真實的自己),有蓮花(光明面),也有枯葉(陰暗面)。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