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之外,烹飪是我的最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異鄉想念家鄉系列
較少人知道,做菜是旅歐攝影師張雍的最愛,他認為攝影與做菜有著戲劇性的相似處。因為在家工作,他每天會親自做午餐給太太和孩子吃,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有時是一盤中西合璧的炒飯,成為他與家鄉味覺、記憶連結的重要儀式。
撰文=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 Anja Suler(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小女兒的耐心讓我驚豔,一邊跟我分享幼兒園的趣事,一邊用她那纖細的手指將蒜頭外皮使勁地剝開。
那是個單純且古老的儀式。
有其既定流程,馬虎不得,強調俐落與謹慎。不疾不徐的節奏伴隨著香氣油然而生,總讓我飄飄然,彷彿自己化身薩滿信仰(Shamanism)的巫師(Shaman)。儀式進行的同時,忘神地哼唱起記憶深處,童年那段親切的歌聲,即便早已忘了歌詞,只見諸多聲響與香氣,隨著更激揚的旋律,前仆後繼如浪花般從四面八方襲來。小女兒在一旁瞪大著眼看得出神,嚷著也想要成為眼前這神祕儀式的一部分。
小女兒忙著將蒜頭去皮,我負責將洋蔥切絲,一邊往內鍋裡加進幾顆小荳蔻,好讓印度香米(Basmati rice)滲入柑橘辛香。廚房木桌上的白盤備有海邊朋友自家種植的珠蔥、向農夫訂購的甜菜、上週末才從岳母菜園摘下的新鮮沙拉與西洋菜,眼看那神祕儀式即將進入高峰,我不疾不徐地將額頭上的汗珠擦乾。旅歐迄今十八年,除了攝影外,烹飪其實是我的最愛。
人在歐洲,煮台灣味
斯洛維尼亞的生活,我們家鮮少有外食的習慣,平日三餐都自己來。除了喜歡下廚,主要因為工作室就在家裡,兩個小孩中午便下課,斯洛維尼亞當地一天當中最重要的餐點就是午餐 。(註:當地習慣的午餐時間比台灣晚,大約下午兩點至三點半,晚餐一般不開伙,起司火腿配麵包等冷盤是最常見的晚餐。)
二來,太太還不太會料理東方米飯與麵食的口感,我若兩天沒吃到米飯便會覺得人生有種缺憾,過於黏稠的義式燉飯(Risotto)或我笑稱口感好比鳥飼料般的北非小米庫斯庫斯(Couscous)一點都不討我喜歡。與那台跟我一塊兒上山下海收集故事的相機比起來,那個家人當初從台灣寄至歐洲給我的電鍋,似乎有種更濃烈的革命情感―或者「口感」。
煮一頓既有家鄉台灣口味又帶有「歐洲色彩」的簡便午餐,自然成了我生活中與家鄉記憶透過「味覺」來連線的日常習慣。即便有時僅只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配上母親寄來的麵筋也能讓我細細咀嚼品味再三。
烹飪與攝影都講究流程
烹飪與攝影暗房裡洗照片時那顯影、停影、再水洗的流程出奇地神似。兩者皆講究流程,諸多環節也都需要適時適溫、節奏的控管,只想虛應故事的人,最好不要來學洗照片或煮菜。我先將小女兒去好皮的蒜頭以慢火煎至金黃,加進剁碎的珠蔥,放入切成細丁的斯洛維尼亞燻腸,與口感微甜的洋蔥一起快炒,接著放入玉米與紅蘿蔔丁,最後加入甜菜根與搗碎的西洋菜,只見一鍋香噴噴的食材正散發出紫色、綠色花瓣一般的絢麗光彩。最後,緩緩加入早已在電鍋裡蒸燜了好一陣子的白米飯,淋撒上羅勒葉、迷迭香粉與醬油,鍋鏟像是具有自己意志般篤定地攪翻,思緒這時也隨著炊煙飄進暗房裡影像生成的橋段。
先是小心翼翼地將剛曝光完成的相紙影像面朝下,緩緩浸入顯影劑,確定相紙四邊皆平均地為顯影劑所浸滿,握住盛有顯影液的托盤,微微上下擺動,製造出好似人工海浪的波紋,好讓相紙平均接受顯影劑的穿透並滋潤。一分鐘後,再用夾子小心翼翼將影像翻面,只見原先空白的相紙,影像如海市蜃樓般倏然憑空顯現,這是底片攝影最神奇也最動人的瞬間―攝影師與先前所拍攝的影像初次照面,空間與時間躍然紙上剎那間的驚豔與靦腆……手裡那把鍋鏟依然逕自攪動著細長米粒之間顏色及造型多元的香料和食材,我將一盤五顏六色、中西合璧的炒飯不疾不徐地盛進女孩們的餐盤,熱騰騰的香氣,仍微微冒著煙的米飯,像是一張照片,色澤與構圖伴隨著情感渾然天成的色彩。
這是自己成為兩個女孩的父親後,每天最開心的「祕密儀式」。我在暗房裡透過黑白影像,琢磨自己對於周遭故事的情感,同時也在廚房裡料理我的鄉愁―烹飪讓我有機會細細品嚐自己生活最獨特的口感。
作者介紹: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師。輔大影像傳播系畢業,2003年起旅居捷克,就讀布拉格影視學院(FAMU)平面攝影系碩士班。2010年以巴爾幹半島北端的斯洛維尼亞為據點,長期以深度人文故事為創作主軸 。曾獲金鼎獎非文學類圖書獎和雜誌類專欄寫作獎,最新作品《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尋找新北的飲食滋味,除了傳遞長輩的味覺經驗, 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讓人懷念的滋味傳遞給下一代。本期封面故事的最後,特地邀請熱愛幫孩子做便當的飲食作家游惠玲分享他們家珍貴的飲食滋味。 撰文=游惠玲 攝影=游惠玲、李俊賢(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角,鵝黃色的燈光下,打開門是不尋常的餐館「食憶」。結合了「私廚」、「無菜單料理」、「銀髮經濟」,由57歲到94歲二十多位長輩掌廚,分享家鄉私房菜,於去年集結出版《食憶的家傳菜譜》。本期特別收錄「傳承眷村味的湖北女兒─彭阿姨」的故事,與新北讀者分享。
留學歐美的學生,總要經歷一段飲食不適期;同樣的,來自南洋的新住民也會懷念家鄉味。社團法人南洋台灣姊妹會自2014 年起,透過一系列的料理課程與訪問,帶領我們去認識美食後頭的歷史、文化,以及那些將食物帶來台灣的人。本期季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菲律賓母女Rose 與Keziah的家。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新北市和台北市的區域劃分,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行政區分,在日治時期這一大片土地都屬於台北洲。本期「在地撰述」跨河邀請專注獨立出版的《五花鹽》四人團隊,分享他們用青春和熱情澆灌的在地文本背後的動人故事。 撰文.圖片提供=《五花鹽》編輯團隊(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當我們越認識自己的家鄉,不僅能提升「認同感」,也會增加「幸福感」。資深創意人梁勝欽創辦地方誌《新莊騷》,結合在地人才與支持,讓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城走出了新面貌。 撰文.圖片提供=梁勝欽(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尋找新北的飲食滋味,除了傳遞長輩的味覺經驗, 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讓人懷念的滋味傳遞給下一代。本期封面故事的最後,特地邀請熱愛幫孩子做便當的飲食作家游惠玲分享他們家珍貴的飲食滋味。 撰文=游惠玲 攝影=游惠玲、李俊賢(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角,鵝黃色的燈光下,打開門是不尋常的餐館「食憶」。結合了「私廚」、「無菜單料理」、「銀髮經濟」,由57歲到94歲二十多位長輩掌廚,分享家鄉私房菜,於去年集結出版《食憶的家傳菜譜》。本期特別收錄「傳承眷村味的湖北女兒─彭阿姨」的故事,與新北讀者分享。
留學歐美的學生,總要經歷一段飲食不適期;同樣的,來自南洋的新住民也會懷念家鄉味。社團法人南洋台灣姊妹會自2014 年起,透過一系列的料理課程與訪問,帶領我們去認識美食後頭的歷史、文化,以及那些將食物帶來台灣的人。本期季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菲律賓母女Rose 與Keziah的家。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新北市和台北市的區域劃分,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行政區分,在日治時期這一大片土地都屬於台北洲。本期「在地撰述」跨河邀請專注獨立出版的《五花鹽》四人團隊,分享他們用青春和熱情澆灌的在地文本背後的動人故事。 撰文.圖片提供=《五花鹽》編輯團隊(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當我們越認識自己的家鄉,不僅能提升「認同感」,也會增加「幸福感」。資深創意人梁勝欽創辦地方誌《新莊騷》,結合在地人才與支持,讓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城走出了新面貌。 撰文.圖片提供=梁勝欽(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肥嘟嘟、細緻、柔嫩...鮮美得教人上癮,夏日特輯! 馬祖活淡菜料理記錄🦪🦪🦪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端到我面前的主菜已被攝影、切片試毒過了,和到餐廳吃飯一樣,現代人吃任何料理前都得先餵手機。只是這道主菜已被下令拉起封鎖線,包含配菜在內,也是鑑識科的守備範圍。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周末,煮了絲瓜枸杞蛋花湯,配著包子,就是一頓餐點。 絲瓜是娘家媽媽很喜歡的食物,中年之後,也成為我簡單料理的主菜之一,加了枸杞與蛋花,女兒的接受度就提高了。 與女兒一起用餐時,總會聊聊生活的經驗與觀點。等女兒上了大學之後,課業不會是生活唯一重心,最近看的台劇《此時此刻》,變成我們愛情話題的來源。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大病初癒,最好安慰身體的藥是安靜從容地為自己做頓飯。 因為想要吃火鍋,於是熬了一鍋蕃茄當鍋底。熬湯底的時後又加入了紅蘿蔔、南瓜與可以自然增加甜味的洋蔥,於是我一個人在異鄉小小的房間充滿了蔬菜的香甜味,是那種連鼻塞都還是可以聞到的自然蔬菜香。 滿室香甜。 故意選用沒有
Thumbnail
滷肉飯似乎是很能夠代表台灣味的一道平民美食 人在海外的遊子三不五時就會想要來一碗 在丹麥這個北國只要想到台灣味大部份都要自己來 想吃就得自己動手做 還好 Danielson 還算是個喜歡下廚的人 (做飯對我來說其實還滿放鬆的) 所以偶爾想吃的時候也就會自己很勤勞的做料理 (不然就只能等到回
Thumbnail
如果要說我的廚藝最受誰啟發,那就要歸功於我老媽,七歲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我開始當起我媽的廚房特助,幫的都是一些基本功,洗菜、拖地和保持流理臺清潔,好像少林寺練功的情節,我常想什麼時候才會學到秘訣、打通任督二脈,像阿嬤一樣開一家小餐館 ...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肥嘟嘟、細緻、柔嫩...鮮美得教人上癮,夏日特輯! 馬祖活淡菜料理記錄🦪🦪🦪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端到我面前的主菜已被攝影、切片試毒過了,和到餐廳吃飯一樣,現代人吃任何料理前都得先餵手機。只是這道主菜已被下令拉起封鎖線,包含配菜在內,也是鑑識科的守備範圍。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周末,煮了絲瓜枸杞蛋花湯,配著包子,就是一頓餐點。 絲瓜是娘家媽媽很喜歡的食物,中年之後,也成為我簡單料理的主菜之一,加了枸杞與蛋花,女兒的接受度就提高了。 與女兒一起用餐時,總會聊聊生活的經驗與觀點。等女兒上了大學之後,課業不會是生活唯一重心,最近看的台劇《此時此刻》,變成我們愛情話題的來源。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大病初癒,最好安慰身體的藥是安靜從容地為自己做頓飯。 因為想要吃火鍋,於是熬了一鍋蕃茄當鍋底。熬湯底的時後又加入了紅蘿蔔、南瓜與可以自然增加甜味的洋蔥,於是我一個人在異鄉小小的房間充滿了蔬菜的香甜味,是那種連鼻塞都還是可以聞到的自然蔬菜香。 滿室香甜。 故意選用沒有
Thumbnail
滷肉飯似乎是很能夠代表台灣味的一道平民美食 人在海外的遊子三不五時就會想要來一碗 在丹麥這個北國只要想到台灣味大部份都要自己來 想吃就得自己動手做 還好 Danielson 還算是個喜歡下廚的人 (做飯對我來說其實還滿放鬆的) 所以偶爾想吃的時候也就會自己很勤勞的做料理 (不然就只能等到回
Thumbnail
如果要說我的廚藝最受誰啟發,那就要歸功於我老媽,七歲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我開始當起我媽的廚房特助,幫的都是一些基本功,洗菜、拖地和保持流理臺清潔,好像少林寺練功的情節,我常想什麼時候才會學到秘訣、打通任督二脈,像阿嬤一樣開一家小餐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