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前輩說過:儒家思想讀多了,是要讀一些老莊的。
何解呢?
過去講孔孟,講多了,大家都會以為儒家思想積極進取,當仁不讓,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為己任,甚至雖千萬人吾往矣。不錯,這些都是儒家講過的話。問題在:「不讓」,它的前題是「當仁」啊!「先天下之憂而憂」,是提醒咱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憂患意識啊!孟子說「雖千萬人吾往矣」,它的大前題必須「自反而縮」啊!是要經過深切的反省,良心告訴自己:這樣做是合理的,而且自己會承擔一切後果的,這才勇往直前。
孔子的中心思想——仁,大家都知道,但,仁的妙用——無可、無不可,卻要好好地參悟,這與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問:什麼事可、什麼事不可呢?
那就要「持經達變」,找到心安的合理點。
「經」是恆久不變的原則,該有所為則為,該有所不為則放下。該行則行、該止則止。該激進時,擇善固執,積極進取,視死如歸;該收斂時,放下成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簡而言之,要秉持原則而變通。但求心安,不怨天、不尤人。如果在作抉擇時,而懷有怨尤的,這就不是心安的合理點。這就要暫時放下,再反求諸己啦!
2021-7-17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