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好書推薦】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本關於學校輔導老師十年的校園觀察紀錄,在不同孩子的故事中剖析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及苦楚,更談論關於親職教育及身為助人工作者的重要性。

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每個踏進輔導室的孩子除了被師長及家長關切而轉介到輔導室外,少數的學生在踏進輔導室之前已經在外徘徊駐足許久,甚至已經默默觀察輔導老師好幾年,有些甚至是畢業後再回學校找輔導老師求助,所以必須要正視那些需要被幫助的生命並肯定他們的勇氣。

每個受傷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壞掉的大人

所謂「壞掉」的大人並不代表一定是對孩子很壞,比較貼切的說法是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方法」不對。
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表示「我對你的期望很高」、「我們只能指望你了」,就算平時沒有強加壓力在孩子身上,但依舊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影響,還會阻礙孩子的發展使其無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有的父母則是太過尊重小孩而讓小孩覺得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這些父母明明察覺孩子的異狀卻還不主動詢問,抱持著「他沒有講,所以我們就不過問」的心態,結果就是親子關係缺少情感連結,自然也無法解決問題。

可以說,也可以不說

作者表示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失敗的機率其實是很高的,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要如何主動並毫無保留把自己內心的困境跟一個陌生的輔導老師全盤托出,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於是作者表示他總是抱持著「不說也行」的心情來面對孩子,當給孩子選項的時候,便營造出一種讓孩子感到被尊重的氣氛,孩子也比較有機會敞開心胸分享自己。
把溝通的主導權還給孩子,因為他們在意的是,你是否真正認同他們的觀點、耐心傾聽他們的看法,或者至少,他們努力表達的意見不被你反駁。

是「引導」還是「控制」孩子?

作者表示許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不懂,於是需要給孩子意見,但「控制」是只給對方一個選擇,並且要他相信這是最好的決定;「引導」則是則是永遠給對方更多選擇,並且尊重與相信對方會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至於大人最擔心的誰來承擔決定的後果?顯而易見的,不是大人,而是孩子本身。
大人不應該剝奪孩子為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與權利,否則以後當他遇到人生的重大議題時,總是習慣性向身旁的人索求答案,這樣將永遠無法了解自己要什麼。

大人的心理困境

作者也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問題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雙親間溝通的問題,是孩子的行為反應了家庭系統出了問題,而家長本身在生活上遇到的各方面問題也造成了自身的壓力及痛苦,於是孩子便成為了犧牲者,於是解決大人的心理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所有行為的背後必定有正向意圖

作者相信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有著正向意圖,不是想使自己更好,就是想保護自己免於傷害。當人們處在極度痛苦或威脅之中,那些看似負面的行為模式,卻能在某種程度帶給個體強大的保護力量。

給助人工作者的建議:

  1. 時時保持穩定的身心狀態
  2. 將會談聚焦於關係上
  3. 真誠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
  4. 不輕易給予承諾
  5. 覺察你的專業自我懷疑

作者認為助人療效得以發揮的關鍵在於「時機」,「等待」的同時,也是種療癒經驗,穩定、安全與值得信任的關係之下才能使助人的行為得以發揮影響力,所以等待適當的時機來臨,改變就會發生。
身為一名助人者,作者認為平時就該做好規律的生活管理,也就是充足睡眠、飲食均衡、定時運動。這一切都是為了因應突如其來的壓力情境時可以快速轉換心理狀態,一個平時內心就有強大力量的人,是能臨危不亂並持續給出力量的

社會大眾對助人工作者的誤解

社會大眾很容易對於所有助人工作者有一種扭曲的思維,那就是助人者是一種志願服務工作,是志工!而助人工作者本身也時常用此來要求自己而讓自己容易專業枯竭,事實上助人工作者是有其專業的,並不應該被認為不該計較、要照單全收。
以目前社工與護理人員長期人力不足、流動率極高為例,就是因為這些助人者的工作量跟薪酬不成比例,但卻要被期待有愛心、有社會責任,這些助人者平時犧牲自己與家人的相處時間,實在是非常辛苦,也值得我們去體諒及感謝。

與其說這本書是在探討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情感及教育矛盾,不如說這是一本對於想要踏入助人工作者的入門教材。
助人者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必須要有健全的身心,作者認為光憑良心及熱忱是不夠的,期待社會少一些偏見、歧視、刻板印象及污名化,需要大眾更多的理解、尊重與支持。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位被尊稱為日本國民奶奶的「樹木希林」,不僅是藝名特別,個性與想法也異於常人,甚至長達45年分居的婚姻關係也令外界感到匪夷所思,到底這位國民奶奶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或許我們透過這一本樹林希林離世前的訪問紀實可以窺知一二。
應該沒有人不喜歡被喜歡的感覺,但是當你不被人喜歡,你的恐懼感有多少? 一個不夠自信、不夠安全感的人對於不被喜歡的恐懼感就越高,也因此容易不自覺表現出一些行為來使自己不至於被討厭,然而這些行為在別人眼中真的是討喜加分的嗎?
說謊並不可恥,有沒有反省之心才重要 「英國哲學家史賓賽說過一句話,『因為做了壞事,所以必須說謊,因為說了謊,就會毫不在意的去做更多的壞事』 沒有勇氣去承認自己的錯誤,進而真誠地道歉加以感謝的人,是不會得到幸福的。
「覺察」焦慮的來源 我認為釐清自己焦慮的來源很重要,先搞清楚讓自己焦慮的原因是什麼?職場?特定人物?未知的事物? 每一種焦慮來源應對的方式會有所不同,也不是單憑自己就能獨力克服,所以必須先釐清焦慮來源。
這是一本充滿溫暖、感動甚至可說是奇蹟的監獄課程實錄,也見證了文字的力量足以療癒殘破的身心,非常推薦大家閱讀本書。
「高需求小孩」的英文為 Spirited Child,從英文的字面解讀是非常正面的,意思為精力充沛的小孩,但為何許多人一聽到這個詞卻是聞之色變呢?這樣的小孩到底有什麼心裡話要吶喊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這位被尊稱為日本國民奶奶的「樹木希林」,不僅是藝名特別,個性與想法也異於常人,甚至長達45年分居的婚姻關係也令外界感到匪夷所思,到底這位國民奶奶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或許我們透過這一本樹林希林離世前的訪問紀實可以窺知一二。
應該沒有人不喜歡被喜歡的感覺,但是當你不被人喜歡,你的恐懼感有多少? 一個不夠自信、不夠安全感的人對於不被喜歡的恐懼感就越高,也因此容易不自覺表現出一些行為來使自己不至於被討厭,然而這些行為在別人眼中真的是討喜加分的嗎?
說謊並不可恥,有沒有反省之心才重要 「英國哲學家史賓賽說過一句話,『因為做了壞事,所以必須說謊,因為說了謊,就會毫不在意的去做更多的壞事』 沒有勇氣去承認自己的錯誤,進而真誠地道歉加以感謝的人,是不會得到幸福的。
「覺察」焦慮的來源 我認為釐清自己焦慮的來源很重要,先搞清楚讓自己焦慮的原因是什麼?職場?特定人物?未知的事物? 每一種焦慮來源應對的方式會有所不同,也不是單憑自己就能獨力克服,所以必須先釐清焦慮來源。
這是一本充滿溫暖、感動甚至可說是奇蹟的監獄課程實錄,也見證了文字的力量足以療癒殘破的身心,非常推薦大家閱讀本書。
「高需求小孩」的英文為 Spirited Child,從英文的字面解讀是非常正面的,意思為精力充沛的小孩,但為何許多人一聽到這個詞卻是聞之色變呢?這樣的小孩到底有什麼心裡話要吶喊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