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面對【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學生的家長】工作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接案或學校授課與輔導經驗多了之後,最讓各位老師和助人工作者頭痛的不一定是孩子在班上出現的狀況,反而可能是「不曉得如何回應家長」。不論是家長打電話到學校客訴老師,還是家長私下聯繫老師,說要討論孩子的狀況,有時光面對家長,就已經一陣壓力襲來。以下結合過去自身和家長合作的經驗和EFT取向的人本觀點,簡述一下與家長工作的步驟與原則,提供各位學校工作的老師與助人工作者(以下以「夥伴」代稱各位)參考。
1. 傾聽家長描述孩子狀況。
家長會找各位夥伴,第一個談的內容往往是孩子在家發生什麼事?去學校上課的困難是什麼?希望各位夥伴協助管教孩子的部分是什麼?通常都是以孩子的狀況做為內容的陳述,夥伴們可以先聽完之後用一兩句話摘要孩子的狀況,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心理師聽懂了!」
2. 聚焦理解家長的困境。
老師在聽完家長描述之後,要先知道,家長會找你,不全然是因為孩子的狀況,更大一部分是因為家長「管不動孩子」所以「不知所措」,面對管教議題時有很大的挫折,怎麼管,怎麼都沒用,在面對孩子狀態或問題行為時會感受到很大的困境,老師要進一步理解家長的困難和面對困境的心情是什麼。
3. 同理、情感反映家長的心情。
通常家長面對孩子的狀況,第一個反應是擔心孩子未來是否會適應社會困難,工作不順利?所以會有的心情是擔心、焦慮。再來有些家長會內疚自己把基因傳給孩子,或者覺得自己沒教好小孩,因而挫折。甚至孩子的狀況比較長期或難以改善時,家長會對自己管教的能力感到失望,也對孩子的表現失望。這些心情都是各位夥伴可以同理反映的素材。
4. 提供家長心理衛生教育。
很多家長之所以會這麼擔憂孩子未來「一世人缺角」(台語)或「沒有救了」或「無法生存」,不外乎是因為兩個因素,一為跟孩子難以建立安全信任的親子關係,如此,更加深家長對孩子內心世界的不了解跟不熟悉,自己越來越幫不了孩子,因而感到無力、無望;二為缺乏使用心理專業資源的概念。孩子的狀況需要專業資源介入,及早治療就可以有越大的可能改善,很多家長也缺乏使用心理專業資源的概念,甚至排斥帶孩子去看身心科或見諮商師,或者看診、做諮商、吃了一週的藥就停止治療、諮商或沒有持續穩定服藥,因而療效大打折扣,讓家長更看不見孩子的未來,孩子也更看不見自己有未來。
跟家長進行衛教的內涵包括:家長可以如何管教孩子比較省力?若家長管不動孩子時,就要先退回到家長如何跟孩子相處,兩人都比較舒服?在夥伴您的專業評估下,孩子的狀態可能是什麼?孩子的狀況大概需要多久可以改善?並提供家長這個孩子未來可以持續接受的專業求助管道、資源,強調專業求助的必要性
5. 協助家長接納現實的不完美。
通常我遇過比較棘手的案例,是家長光知道小孩狀況,第一個反應就是「我的小孩怎麼會這樣」,打擊好大,久久都無法接受小孩這輩子的人生道路和經歷的挑戰就是跟一般同學不一樣。光要家長看見並接受「你的孩子跟你想得不一樣」這件事,可能就需要花一兩年的時間,甚至有些家長還沒接受這個事實前,就放棄管教孩子,也放棄相信這個孩子還能生活自理、自力更生或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可能性。如果各位夥伴可以協助家長思考「這個孩子未來的生涯發展路徑可能是長________________,他未來可以念__________科系,做__________工作,也可以照顧自己,養活自己,只是很可惜,真的跟你本來預想的不一樣。」可能會比較能讓家長接納這個現實。
6. 最後,提供家長心理支持。
我遇過所有孩子出狀況的案例中,99.9%的家長自己都有管教上的困難,或跟孩子關係相處上的困難,甚至還有激烈的家庭衝突、家長自己也有情緒障礙等情況。所以服務孩子的夥伴們,我們也別忘了服務孩子時,家長也是你要服務的對象,請好好地提供家長心理支持,若你發現家長也有一些議題要處理,也請你協助衛教一下家長,讓家長了解自身的狀況,進一步提供其他諮詢或諮商管道,讓家長可以先幫助自己,才更有能量去面對孩子的狀況。
最後,要提醒各位的是,以上的步驟你可以從步驟1做到步驟6,並反覆1→2→3→4→5→6→1→2→3……的循環過程,也可以隨情況調整你步驟的順序和停留在某步驟的時間。重點是各位夥伴可以在處理學生問題又要面對家長做回應之時,可以參考上述六個原則去思考跟回應,或許能更降低自己面對家長工作的焦慮,提升自己跟家長合作的效能,如此,才能更有效地與家長一同處理孩子的學習障礙與問題行為。
若有夥伴使用上述步驟,有感受到成效,或覺得自己還有其他工作的撇步,也歡迎各位來信交流分享(skypig730@gmail.co),願我們都能成為自己、家長還有孩子們的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某日本獅聽了「整理師」何安蒔老師的演講,突然意識到居家環境的整理絕對可以連結到自己與物品的關係,還有更重要的,自己和家人的關係。   聽完那場演講後,本獅從心理學觀點出發,整理出六點「居家+心理空間整理」要點供各位將要過年大掃除的讀者們參考,對整理環境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來看一下吧!
在「82年生的金智英」此部電影中,女主角生完小孩,在家擔任全職家庭主婦一段時間後,開始思考是否要返回職場工作,然而,在著手進行復職的過程,也遭遇一些難題。 究竟女性如何在家庭、工作兩方面取得平衡,甚至兩得意?且讓我們聽聽諮商獅怎麼說吧!
  電影中的金智英,相當傳神地演出了大家俗稱「多重人格」的疾病,也就是目前DSM診斷系統下的「解離性身分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因為大家比較容易把「多重人格」跟「精神分裂」搞混,所以這一篇就簡單地幫大家區別一下這兩種精神疾病喔!
  這年頭來,若要想改變生活,通常就要用吵吵嚷嚷的方式,例如上街頭抗議,用各種網路媒體來讓全天下人看得見自己所關注的公共話題,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在職場上似乎也可能有會吵的員工可以搏取更多薪資或福利等案例發生。 且讓我們靜下來,仔細想想安靜後面蘊含的意義。   
這篇文章,沒有太多摘要和簡介, 只希望能為悲傷失落的你, 帶來一些沉澱的空間。 ─謹以此文 送給不曉得如何度過十二月的朋友們─        
  身為小日子小粉絲,最近一期主題真是深得我心,那就是──Night Keeper:失眠的人。尤其其中一篇是專訪演員巫建和,標題下的是:「│晨夢很長 而我有的是時間」,我覺得這個小標下得真是切中身為專業且資深night keeper的我~   長夜漫漫,怎樣對抗失眠魔?我們快一起來看看解失眠妙方吧!
  某日本獅聽了「整理師」何安蒔老師的演講,突然意識到居家環境的整理絕對可以連結到自己與物品的關係,還有更重要的,自己和家人的關係。   聽完那場演講後,本獅從心理學觀點出發,整理出六點「居家+心理空間整理」要點供各位將要過年大掃除的讀者們參考,對整理環境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來看一下吧!
在「82年生的金智英」此部電影中,女主角生完小孩,在家擔任全職家庭主婦一段時間後,開始思考是否要返回職場工作,然而,在著手進行復職的過程,也遭遇一些難題。 究竟女性如何在家庭、工作兩方面取得平衡,甚至兩得意?且讓我們聽聽諮商獅怎麼說吧!
  電影中的金智英,相當傳神地演出了大家俗稱「多重人格」的疾病,也就是目前DSM診斷系統下的「解離性身分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因為大家比較容易把「多重人格」跟「精神分裂」搞混,所以這一篇就簡單地幫大家區別一下這兩種精神疾病喔!
  這年頭來,若要想改變生活,通常就要用吵吵嚷嚷的方式,例如上街頭抗議,用各種網路媒體來讓全天下人看得見自己所關注的公共話題,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在職場上似乎也可能有會吵的員工可以搏取更多薪資或福利等案例發生。 且讓我們靜下來,仔細想想安靜後面蘊含的意義。   
這篇文章,沒有太多摘要和簡介, 只希望能為悲傷失落的你, 帶來一些沉澱的空間。 ─謹以此文 送給不曉得如何度過十二月的朋友們─        
  身為小日子小粉絲,最近一期主題真是深得我心,那就是──Night Keeper:失眠的人。尤其其中一篇是專訪演員巫建和,標題下的是:「│晨夢很長 而我有的是時間」,我覺得這個小標下得真是切中身為專業且資深night keeper的我~   長夜漫漫,怎樣對抗失眠魔?我們快一起來看看解失眠妙方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家長反映孩子的行為問題時,家長心中的小劇場難免會上演:「我的孩子真的那麼糟嗎?」「老師是不是對我家孩子不公平?」這樣的溝通雖然令人壓力山大,但其實背後藏著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們來解讀這些訊號,並提供一些妙招,幫助家長與老師攜手合作,讓孩子獲得最佳支持! 老師真的「針對
Thumbnail
在孩子面對情緒波動時,家長的支持和引導至關重要。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處理孩子因父親無法載他上學而產生的情緒,通過冷靜和反思,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探討了在育兒過程中,如何將重心從問題轉向孩子的進步,並強調情緒教育的重要性。透過陪伴,家長不僅能幫助孩子冷靜,也能共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當孩子被排擠或被孤立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種情況呢?本文探討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包括太自我中心、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等問題,以及父母應該避免的NG行為和處理排擠問題的4個流程。最後,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且如何與他人相處。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家長反映孩子的行為問題時,家長心中的小劇場難免會上演:「我的孩子真的那麼糟嗎?」「老師是不是對我家孩子不公平?」這樣的溝通雖然令人壓力山大,但其實背後藏著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們來解讀這些訊號,並提供一些妙招,幫助家長與老師攜手合作,讓孩子獲得最佳支持! 老師真的「針對
Thumbnail
在孩子面對情緒波動時,家長的支持和引導至關重要。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處理孩子因父親無法載他上學而產生的情緒,通過冷靜和反思,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探討了在育兒過程中,如何將重心從問題轉向孩子的進步,並強調情緒教育的重要性。透過陪伴,家長不僅能幫助孩子冷靜,也能共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當孩子被排擠或被孤立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種情況呢?本文探討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包括太自我中心、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等問題,以及父母應該避免的NG行為和處理排擠問題的4個流程。最後,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且如何與他人相處。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