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役物語:還好我要服役!趁著職涯緩衝期間做好職場心態的調適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就跟大部分的男孩子一樣,不論是當兵還是當替代役,都是畢業後首要面對的人生課題,也是老一輩認為是男孩子開始有擔當、轉大人的一種過程。
當國防部把出生年份從82與83年之間劃一道分水嶺後,不論是面對83後,或是跟其他同期畢業的同儕比起來,少這半年一年的時間,也讓82前覺得的社會競爭力壓力更大了。
補充:依照出生年份,83年以前出生的都是當1年兵,替代役則是當1年15天,但目前已經將當兵部分全部取消,之後全部轉服替代役;83年後則是當兵4個月,或是當替代役6個月,但目前服替代役部份,除非符合資格可服少數役別外,其餘一律只能當一般兵。
因此82年出生的我,動不動就被誤以為「只要當6個月/4個月的替代役/一般兵真好,哪像我們那時代…」,每糾正一次,不知情的人就會更加困惑,自己又要再三的解釋,說到最後自己也是身心俱疲,認由他人誤解也罷。
雖然很幹,但是樂觀得想:
可以把握這一年的時間好好沉澱自己的思緒,讓自己可以暫時停下腳步,回頭審思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走在自己想走的道路上?不是的話,是要繞去別處看不同風景,還是原路上再多走幾步看看?以及未來的自己,又想要走到哪裡去?
因為讀研究所,又比同儕耽誤兩年時間才服役,當我退伍之際,會比同期的朋友們少上三年的資歷,看似好像落後一大截,但聽了許多關於職場上的故事,才發現許多朋友都有學涯到職涯之間的「轉換不適期」
對於聽到跟看到許多職場不適應的地方,我把它分成兩類:
  1. 不知道自己職涯與人生所追求的目標
  2. 學涯與職涯之間的實質落差
以下將敘述關於自己對上面兩點的觀察與看法。

不知道自己職涯與人生所追求的目標

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從小就背負著社會與長輩的期待,一路讀到大學畢業,每個階段該怎麼走,大致上都有一個標準SOP。而在每個人生階段的重要關頭,我們把選擇權交由父母、師長或他人決定,而不是藉由自己思考,並做出最後的抉擇。在這個階段,我們沒有太多機會去認真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什麼
由於教學環境只有單一的應試教育,只鼓勵學生把考試題目背好,不讓學生有機會探索與發展自己的興趣,遏止了多元化的職涯道路發展,最終得到許多高學歷,卻不知道未來奔向何方的高知識份子。因為如此,等新鮮人踏入職場,才開始在職場上摸索自己的興趣,或是追尋人生的目標,最後演變成職涯的摸索期,也是自己人生的摸索期
最後的結果是,許多人在進入職場後,不適應職場環境,或是發現這一切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著手準備考研究所;或是不滿意現狀,工作換了又換;或是索性辭職,打算為自己的人生來場壯遊冒險。

從學涯到職涯之間的實質落差

從學業有成到踏入職場,不是只有理論跟實務之間的差距,從學身轉變到上班族、從學校轉變到職場,整個生活型態以及接觸的人事物都有了重大的轉變,兩者間的差異導致兩種狀況的發生:
  1. 心態尚未調適
  2. 與現實脫節的太嚴重
以下先簡單敘述學涯跟職涯大致的狀況,並分析兩者轉換時所發生的兩種狀況進行探討。

學涯階段

「你只需要把學生應盡的本分-認真讀書給做好就行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在求學階段,聽著父母、老師或是其他長輩說過類似的話長大的。在這個階段,不太需要為了生計與生活煩惱,只需要照長輩說得去把學業顧好,他們就能感到很欣慰了。
即使到了大學,只要家裡經濟狀況不要太差,通常還會有所謂的零用錢,頂多就是在打打零工賺點外快,累積一些社會歷練,將存下來的錢用去旅遊,或是買自己想買的東西。
這就是求學階段大部分人的狀況,全心投入在學業上,頂多就是偶爾賺點零錢給自己花的打工心態,生活與生計,基本上不用顧慮太多

職涯階段

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或工作機會,有些人選擇離開家鄉,往北跑、往南跑、甚至往海外跑,對於這些遠離家鄉,來到異地找頭路的人來說,除了工作外,還要處理生活中的一切大小事,從找租屋、談租約、繳帳單、洗衣、掃地、倒垃圾、適應環境等,還得面對工作不穩定、換工作的租屋問題、社區不寧靜、或是房東兩面心等狀況發生,對在外地打拼的人來說,工作與生活可是處處充滿了考驗
相對於選擇找工作離家近的人來說,許多生活要處理的部份,家中都有人幫忙打點,免除許多外地人才需要面臨的生活困擾,因此住在家裡的人,更能專注在自己的職涯上。

學涯-職涯之間的落差

心態調適的問題

剛從學生身分畢業,變成踏入職場的新鮮人,第一個落差在於心態調適的問題。學生時期的生活方式,雖然沒有什麼經濟基礎與資源,但生活自由、無拘無束,想看日出就衝山、起不來就翹課、老師的課愛上不上,成績只要能低分飛過就好。責任很簡單,把課業顧好,順利拿到畢業證書。
進入職場後,才發現社會沒有想像中的仁慈。為了趕進度熬夜導致睡眠不足,隔天仍要準時打卡上班;主管交辦的任務,有眾多不合理也無可奈何;老鳥將事情推給菜鳥做,萬般不願也得忍氣吞聲;同事之間勾心鬥角,變成代罪羔羊也只能自認倒楣......。
種種學涯與職涯之間轉換的落差,導致許多社會新鮮人無所適從,在進職場的前些年,正苦於從中摸索與熟悉遊戲規則,才發現過去當學生的時候是多麼的幸福單純。

與現實脫節的太嚴重

學生時期在父母的呵護下,通常處於「錢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脫離現實太嚴重,也習慣把父母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其中真能意識到真實社會的殘酷、擔心生活與生計的人少之又少。
直到踏入職場,才瞭解到父母含辛如苦把我們養大的背後,有著多少子女看不到的辛酸跟淚水;
直到出了社會,才看清父母這些年來養兒育女的不容易,以及自己的不成熟。
對社會新鮮人來說,踏入職場只是改變以往對父母、生活、生計以及錢的態度與認知的第一步
  • 想要擺脫過去的不成熟,就必須要為自己選擇與行為承擔後果與責任;
  • 要有為了珍愛的人,在堅守底線與原則的狀況下,向現實妥協的身段;
  • 面對困境與不如意,必須有堅忍不拔以及逆來順受之心,待有朝一日方能撥雲見日、雨過天晴。
都還做不到嗎?沒關係,就跟作者一樣知道之後謹記在心,先從最基本的「過生活」以及「討生計」開始學起吧!

替代役階段

對於畢業就要先服役,而非先進職場的我們來說,在學涯-職涯階段中間,又多了個服役階段,因此我把這段為期一年的替代役生涯,稱做職涯前的「緩衝期」,又或者稱做學涯與職涯之間的「過渡期」
學涯-替代役生涯(緩衝期/過渡期)-職涯
當一年替代役,就像是當一年的實習生或是一年一聘的職位代理人那樣的概念,雖然身分不同於公務員,但勤務內容跟生活作息,也跟部分公務員大同小異。
若把這一年的替代役生涯當做職涯看待,這不就是在提早適應未來的職場生活?
學生時期,只需要專心在學業上,不用煩惱過多的生活與生計;職涯階段,除了要煩惱工作、同事、老闆,住外頭的話,生活一切大小事都還要自理;替代役階段,就很像不需要太去在意生活的職涯期,又或者跟選擇工作離家近的人一樣,只要在工作時間內,把自己負責的勤務給做好,生活上的雜事,基本上都不太需要在多費心力去煩惱。
從安排住宿、一整套乾淨的寢具、冷氣、水電、檯燈、電風扇、以及部分生活用品(電蚊香、衛生紙、文具、洗衣精、洗碗精、衣架等),連垃圾桶每天都有清潔人員處理…,可以說生活的九成以上,服勤單位都幫替代役打點好了,役男剩下要做的,就是當東西不夠或是設備壞掉的時候,出一張嘴跟管理幹部反應,管幹會再將狀況回報給各個負責採購或維修的單位處理。
簡單來說,當替代役的好處就是領國家的、吃國家的、花國家的、用國家的,才發現這一切原來都是納稅人買單的(誤)。

小結-關於自己的狀況

關於兩個學涯-職涯的轉換不適期:
  1. 不知道自己職涯與人生所追求的目標
  2. 學涯與職涯之間的實質落差
關於第一點,想當初在大學畢業前,自己面臨的人生抉擇是:
先當兵?還是先考研究所?
在許多因緣際會下思索自己想走的路,最終選擇先就讀研究所而非先當兵。關於自己的人生與職涯相關議題,時至今日,自己仍然在持續思考中。
相關想法可見下面三篇文章,敘述當初自己的心路歷程(第一篇主要是在闡述我現在的整個人生觀,若有興趣瞭解我選擇MBA的心路歷程,再建議看後面兩篇):
  1. 淺談人生觀-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2. 從工管學士讀到企管碩士
  3. 研究所,值不值得花兩年的時間投入?
對於未來想走的職涯道路,已經有個大致上的目標跟方向-朝雙PM邁進
更細部的人生規劃以及規劃工具(含個人檢討),可以參考這篇:
對於職涯與人生目標,自己已經有個大致的輪廓,剩下的就是計劃方針以及具體執行方案,待每隔一段時間或是人生階段告一段落,再來反思與檢討後續的策略方向。
對於第二點,在地檢署服勤期間,經歷過一些未來職場上可能會面臨的狀況,心態也從學生狀態調整過來,讓學涯-職涯轉換的落差降至最小也為自己將來步入職場打一劑預防針,做好心理建設

後記-退伍之後

回味這段僅僅一年的替代役生涯,很慶幸自己擁有這段緩衝時間可以反思許多職場上的前車之鑑,警惕自己不要踏上後塵,少走幾次冤枉路
更重要的是:
藉著這段期間沉澱自己的思緒,好好檢視自己過去的足跡、現在的位置以及未來可能的行進方向
當自己有目標,對進職場也有了心理準備,我想剩下的,就是堅定自己的方向與目標,以及在迷失的過程中,仍然不忘自己的初衷
avatar-img
247會員
471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退伍之際,我向替代役管理人 副警長做個簡單的訪談。 一來聽取前人的經驗,學習為人處事和管理心法;二來請兩位管理人為我這一年來的表現給予評價與建議,認為自己未來進職場前,需要改進或是有待加強的地方。 本次訪談重點如下: 1. 施比受更有福 2. 管理心法:上下同心,其利斷金 3. 給我的評語與期許
當科技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的司法體系卻還止步不前,長期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在地檢署工作的公務員,年紀的落差很大,從年輕的大學畢業到六十歲都有,只是年輕人相對算是少見。因此許多在年輕人眼裡看起來很容易解決的小問題,在老一輩人眼裡就是天字號的問題發生在他們身上。然後兩手一攤,開庭沒效率,怪我瞜?
照著組織要求的KPI做事,只是員工行為背後的理性選擇。 績效考核不僅會在民營企業中影響員工行為,在公家機關也會影響公務員行為。因此檢察官若想主持自己心中的正義,最理性的選擇還是在達到組織要求的績效目標前提下,再來考慮如何在規則下實現自己的抱負。不然幾次績效考核下來,就被調去偏鄉冷凍起來。
管理職最難的,還是如何瞭解上下層各自的期待。 對自己而言:承擔責任是一條挑戰自己、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必經之路,與其被動的去承受,不如更積極主動的去勇於承擔。 如果要我總結在管幹最重要的觀念,那就是:在既定的框架內保持機警與彈性,並把事情給辦妥。
趁著替代役服役期間,以半公務員的身分體驗與了解公務員的工作與生活百態。關於公家機關比較好的神話其實也沒外界說得那麼神,在地檢署看了許多百態,對我來說那神話早已破滅。 基本上公職並沒有你我想像中得那麼美好,還是先瞭解自己的需求,是否只有在公家機關才能有所實現。畢竟其中的權衡利弊,追求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下單位到高雄地檢報到後,就一直在法警室的刑事報到處服勤。分享在勤務過程中,所學到的實務經驗: 1.一心多用的能力; 2.詢問細節、謹慎行事; 3.隨機應變的能力; 4.懂得拒絕份外的事; 5.不扛無謂的責任。 用一句話做為總結:認真做好份內的事,懂得拒絕份外的事,拒絕不了時,切記不要扛無謂的責任。
退伍之際,我向替代役管理人 副警長做個簡單的訪談。 一來聽取前人的經驗,學習為人處事和管理心法;二來請兩位管理人為我這一年來的表現給予評價與建議,認為自己未來進職場前,需要改進或是有待加強的地方。 本次訪談重點如下: 1. 施比受更有福 2. 管理心法:上下同心,其利斷金 3. 給我的評語與期許
當科技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的司法體系卻還止步不前,長期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在地檢署工作的公務員,年紀的落差很大,從年輕的大學畢業到六十歲都有,只是年輕人相對算是少見。因此許多在年輕人眼裡看起來很容易解決的小問題,在老一輩人眼裡就是天字號的問題發生在他們身上。然後兩手一攤,開庭沒效率,怪我瞜?
照著組織要求的KPI做事,只是員工行為背後的理性選擇。 績效考核不僅會在民營企業中影響員工行為,在公家機關也會影響公務員行為。因此檢察官若想主持自己心中的正義,最理性的選擇還是在達到組織要求的績效目標前提下,再來考慮如何在規則下實現自己的抱負。不然幾次績效考核下來,就被調去偏鄉冷凍起來。
管理職最難的,還是如何瞭解上下層各自的期待。 對自己而言:承擔責任是一條挑戰自己、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必經之路,與其被動的去承受,不如更積極主動的去勇於承擔。 如果要我總結在管幹最重要的觀念,那就是:在既定的框架內保持機警與彈性,並把事情給辦妥。
趁著替代役服役期間,以半公務員的身分體驗與了解公務員的工作與生活百態。關於公家機關比較好的神話其實也沒外界說得那麼神,在地檢署看了許多百態,對我來說那神話早已破滅。 基本上公職並沒有你我想像中得那麼美好,還是先瞭解自己的需求,是否只有在公家機關才能有所實現。畢竟其中的權衡利弊,追求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下單位到高雄地檢報到後,就一直在法警室的刑事報到處服勤。分享在勤務過程中,所學到的實務經驗: 1.一心多用的能力; 2.詢問細節、謹慎行事; 3.隨機應變的能力; 4.懂得拒絕份外的事; 5.不扛無謂的責任。 用一句話做為總結:認真做好份內的事,懂得拒絕份外的事,拒絕不了時,切記不要扛無謂的責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我是83年次,算是四個月兵役的分水嶺,82與83年次就有不同的差異,即便如此,我還是在當兵時,有了一點感觸。 還記得從民轉兵的第一週適應期,連長在晚上連集合時說了這一段話:「當你感到傷心難過時,代表你已經開始成長;當你能笑著說傷心事時,代表你已經長大!」這段話我一直記在心中,並且告訴自己,即便現在
Thumbnail
一個義務役的小小觀察,剛入伍的時候我曾很心動,但漸漸地為何我開始不想加入國軍了.....?國軍這個職業對於我這樣的新鮮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原本以為職涯的目標設定是從工作的最終目標/成就來反推,舉例來說:希望做到某某職位、年薪突破多少錢、有個人代表作,又或者是把職種中的各種分支領域都摸透。 但我用了六年才發現,原來要先從自己最終想要、期待的生活出發,才有辦法去思考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且做到真正的以終為始。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許多大四學生或剛畢業的青年朋友,可能心中都會有一個焦慮問題,就是應先就業或先考研究所?
為了一日三餐而找一份工作,並𣎴困難;為了理想、興趣、還能養家的,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所謂的興趣理想是不是來自你所學的科系呢?當初不也是聯考分數被選擇的結果嗎?又如何能驗證那真的是興趣! 在一年十個月的兵役期間,最後六個月,我拼命的翻閱報紙的求職欄,想要找到社會的走向和那些工作比較缺人。在退役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我是83年次,算是四個月兵役的分水嶺,82與83年次就有不同的差異,即便如此,我還是在當兵時,有了一點感觸。 還記得從民轉兵的第一週適應期,連長在晚上連集合時說了這一段話:「當你感到傷心難過時,代表你已經開始成長;當你能笑著說傷心事時,代表你已經長大!」這段話我一直記在心中,並且告訴自己,即便現在
Thumbnail
一個義務役的小小觀察,剛入伍的時候我曾很心動,但漸漸地為何我開始不想加入國軍了.....?國軍這個職業對於我這樣的新鮮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原本以為職涯的目標設定是從工作的最終目標/成就來反推,舉例來說:希望做到某某職位、年薪突破多少錢、有個人代表作,又或者是把職種中的各種分支領域都摸透。 但我用了六年才發現,原來要先從自己最終想要、期待的生活出發,才有辦法去思考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且做到真正的以終為始。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許多大四學生或剛畢業的青年朋友,可能心中都會有一個焦慮問題,就是應先就業或先考研究所?
為了一日三餐而找一份工作,並𣎴困難;為了理想、興趣、還能養家的,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所謂的興趣理想是不是來自你所學的科系呢?當初不也是聯考分數被選擇的結果嗎?又如何能驗證那真的是興趣! 在一年十個月的兵役期間,最後六個月,我拼命的翻閱報紙的求職欄,想要找到社會的走向和那些工作比較缺人。在退役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