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值不值得花兩年的時間投入?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回想大四那年,對企管有了濃厚的興趣,就在思考是要就讀MBA,還是當兵然後出社會。當時糾結的點在於:多花兩年所得到的成效,到底值不值得我投入
抱持這個疑問,請教許多友人,問過三巡後,多數回答都是勸我早早當兵入社會,提出的理由幾乎都圍繞在幾個點上:
  1. 學歷v.s經驗:
    實務經驗>碩士文憑,沒必要多讀兩年書來耽誤自己出社會歷練的時間。
  2. 經濟效益:
    多讀兩年書,不只放棄期間可獲得的薪資收益,還要支付學費以及生活雜支,因此背後放棄的機會成本是:薪資收益+2年期間的所有支出。
  3. 學習管道:
    市面上多的是學習的管道,像是EMBA、網路資訊、商業類書、業界上課,沒必要專門花兩年時間去讀一張通膨化的文憑。
這些原因自己早想過好幾輪,也有一套關於對於上述觀點的看法:
  1. 學歷v.s經驗:
    學術理論教你一套整體框架,實務經驗是在摸索中將框架給組建起來,學理沒有實務,就像沒有內容的框架,需要實務來調整與填滿框架;實務沒有學理,會浪費時間多走冤枉路,需要學理給實務行徑的方向。兩者之間沒有高低之分,而是一種相互回饋的平衡機制,一邊偏重,都會導致認知的失衡。
  2. 經濟效益:
    從短期來看,機會成本如上述所說的薪資收益+2年支出;若從長期的機會成本來看,把兩年省下的錢去投資金融商品,跟花兩年投資投資自己,或許放棄這兩年的機會成本,搞不好還更高呢!
  3. 學習管道:
    每天時間就這麼多,要在工作與生活間再安插一個學習,相互之間可能是互斥或干擾的。學習管道何其多,但跟日間部研究所比起來,相對來說都沒有擁有可以專心學習的環境

追求自己所想

向外求解不成,最後轉向跟自己求解,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
多花兩年所得到的成效,到底值不值得我投入?
這就要問自己,所謂的成效,是想達到什麼成效?願意為此投入多少?
長遠來看,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如果對一件事有興趣,那就勇敢去追求吧!不到人生的某一刻,你永遠不知道這兩年的選擇,到底值不值得投入。
短期來看,當自己有目標,而且心態正確,就不怕未來兩年會迷失方向,過程中會適時地提醒自己,來研究所的目的為何。
如果讀研究所的目的是為了學歷本身,那照著學校、系所、課堂教授要求學習,就只是獲得學歷的一種手段。
但自己的目的很明確,是為了學習創造市場營收的相關知識,並用兩年時間補齊企管知識,選擇讀研究所是為了擁有一個可以專心學習的環境,學歷在其中只是附加的產物。
因此,如果我想達到自己的目標,兩年的研究所生涯,就不能只是照著校方的進度表走,還要有效的運用課餘時間自主學習。
思考至此,當我再次詢問自己:多花兩年所得到的成效,到底值不值得我投入
  • 就長期的角度而言,我不知道,就當作追求興趣吧!
  • 就短期的角度而言,我知道自己讀研究所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對企管的學習一次到位
剩下的,就是我有沒有下定決心,用兩年的時間全力以赴。
這選擇,不僅是要對得起自己的時間,更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捫心自問,我已經有這樣的覺悟嗎?內心小劇場演了這麼久,我想肯定是有的。

綜效的思考

當時的自己不知道,當初考慮讀研究所進行的思考,背後追求的是一種叫做「綜效」的東西,直到寫論文的時候,才在探討資源整合的文獻中看到。
綜效(Synergy):將兩個或多個不同的事業、活動或過程結合在一起,所創造出來的整體價值會大於結合前個別價值之和的概念, 即整體價值>個體價值之總和
用數學的角度來說就是:1+1>2
用企業的角度來說:
兩間同樣是賣書、年淨利100萬的企業,企業A只經營實體書店,企業B只經營線上書店:
  1. 方案1:企業A併購企業B,但併購後完全不涉入企業B的業務,總淨利為:100萬+100萬=200萬。
  2. 方案2:企業A併購企業B,並將實體與線上店面整合,形成O2O、O2O2O等新的商業模式,總淨利則是100萬+100萬>200萬。方案2符合企業併購對於綜效的考量。
總結來說,綜效這個詞,常被用在企業整合併購以及多角化經營中,藉由資源整合來達到綜效之目的。
接觸到綜效的觀念後,每當面對選擇時,要盡可能的思考每個選擇造成的結果有哪些,並考量現實狀況,選擇可以達到最佳綜效的選項。
舉例來說,當初在研究所,面臨英文畢業門檻的選擇:
  1. 選擇出國移地教學,英文門檻可以從多益680降到550,之後再加修一個英文學分就可以達到畢業門檻。
  2. 拼一波英文,考到多益680以上,或其他相對應程度的英文檢定成績。
  3. 不被門檻限制,去移地教學又考多益680以上。
對當時多益成績365分的自己來說,680對實在是高不可攀,但只要達到這個目標,也可以間接達成其他目標,像是:
  1. 經濟效益:考一次多益1680,哪怕考一年費用20160,也比最便宜的移地教學方案還划算。
  2. 職涯機會:多益680跟多益550,雖然兩者間的英文程度差異不大,對於社會現實面而言,前者比後者多一點優勢卻是不爭的事實。
  3. 自我突破的勇氣跟毅力:比起延畢的擔憂,更不希望自己的未來被英文給侷限住,與其繼續逃避英文,不如硬著頭皮下了決心,挑戰多益680。
因此,對自己來說,選擇考多益680這條路,能達到最佳的綜效結果。

回想當初的選擇

我很慶幸在當初選擇MBA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同樣兩年的研究所生涯,大家面對同樣的畢業門檻,真正造成差異化的,在於門檻選擇、選修課程、課餘時間運用、論文選題及指導教授的選擇。
每個選擇,最終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如果完全照著最低的畢業門檻走,進度外的知識幾乎不去考慮,一樣能拿到碩士學位,但產生的價值就是1+1=2。
只有在最低門檻的基準下,將兩年學涯作最充分的學習運用,才可能產生1+1>2的綜效結果。
兩年學涯,讓我達到自己的要求,期間所獲得的綜效,比我想得還多得多,像是:
  1. 結識啟發我職涯方向的指導教授
  2. 從企業策略學會大局觀
  3. 破英文(多益365)提升到普通水準(多益695)
  4. 持續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5. ……
針對綜效思考的觀點,對自己影響至深,希望藉由自己小小的人生經驗,跟大家分享在面對抉擇時,思考綜效的重要性。
綜效就是:整體價值>個體價值之總和
avatar-img
247會員
471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還記得兩年前的今天,2019年9月16日下午,得到雷老師心肌梗塞離世的消息。蜂擁而至的追念映入眼簾,噩耗宛如病毒感染般在臉書、賴群中蔓延。我想老師一定滴酒不沾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否則怎麼會揮一揮衣袖,卻不帶走一瓶威士忌?想不到,離校前的最後一堂課,在歡笑中跟老師道別,竟也成了與老師的最後一面。
虛實整合之後,接下來跟數據有關的專業,就是屬於虛擬世界中的製造業者-數據業該做的事。數據在兩者間流通,這些數據就像原物料一樣,藉由互聯網這條高速公路,將數據送到各個系統中,把數據加工處理成有用的資訊,最終讓需求者進行商業運用、產業優化,或是進行更高階的數據演算應用。
在職涯的發展上,必須要思考自身的專業技能是「依附」在什麼樣的資產上?是必須在重資產、輕資產還是無形資產上才能一展長才呢? 在已累積的資歷下,專業能力依附於重資產上,要轉換跑道時,由於重資產無法輕易取得或變動,自身價值也被綁定在特定的產業或企業中,一但跳脫環境,擁有的專業能力可能就變得一文不值。
雖然我還不知道要走什麼產業,從未來創業的角度去思考職涯發展,資源整合是創業最需要的核心技能。 因此在職涯中,要盡可能把資源整合變成自己的專業,立志要當一個資源整合者,而能達成這個目標的職位也就是雙PM-產品經理以及專案經理。 現在的職涯目標,就先朝這兩個職位目標邁進。
當初自己在讀研究所這件事情上掙扎很久,最後決定走上MBA這條路,其中的一個關鍵思考是自己想通一個觀念-開源節流。 當自己想通「開源節流,雙管齊下」背後的涵義,最終選擇就讀MBA,因為我知道這將會開拓了我的思考格局。 在思考問題上,擁有兩種思維,讓我能用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達到相輔相乘的效果。
是要工作輕鬆,還是高資待遇?要成就一番事業,還是追求安穩?是即時行樂,還是先苦後甘?當面對選擇有矛盾衝突時,最終影響決策的是自己的價值觀。 從人生大事到生活瑣事,從外在環境到自我認知,我們每個行為跟選擇背後,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基本上價值觀可以說是「立身之本」與「行事支點」。
還記得兩年前的今天,2019年9月16日下午,得到雷老師心肌梗塞離世的消息。蜂擁而至的追念映入眼簾,噩耗宛如病毒感染般在臉書、賴群中蔓延。我想老師一定滴酒不沾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否則怎麼會揮一揮衣袖,卻不帶走一瓶威士忌?想不到,離校前的最後一堂課,在歡笑中跟老師道別,竟也成了與老師的最後一面。
虛實整合之後,接下來跟數據有關的專業,就是屬於虛擬世界中的製造業者-數據業該做的事。數據在兩者間流通,這些數據就像原物料一樣,藉由互聯網這條高速公路,將數據送到各個系統中,把數據加工處理成有用的資訊,最終讓需求者進行商業運用、產業優化,或是進行更高階的數據演算應用。
在職涯的發展上,必須要思考自身的專業技能是「依附」在什麼樣的資產上?是必須在重資產、輕資產還是無形資產上才能一展長才呢? 在已累積的資歷下,專業能力依附於重資產上,要轉換跑道時,由於重資產無法輕易取得或變動,自身價值也被綁定在特定的產業或企業中,一但跳脫環境,擁有的專業能力可能就變得一文不值。
雖然我還不知道要走什麼產業,從未來創業的角度去思考職涯發展,資源整合是創業最需要的核心技能。 因此在職涯中,要盡可能把資源整合變成自己的專業,立志要當一個資源整合者,而能達成這個目標的職位也就是雙PM-產品經理以及專案經理。 現在的職涯目標,就先朝這兩個職位目標邁進。
當初自己在讀研究所這件事情上掙扎很久,最後決定走上MBA這條路,其中的一個關鍵思考是自己想通一個觀念-開源節流。 當自己想通「開源節流,雙管齊下」背後的涵義,最終選擇就讀MBA,因為我知道這將會開拓了我的思考格局。 在思考問題上,擁有兩種思維,讓我能用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達到相輔相乘的效果。
是要工作輕鬆,還是高資待遇?要成就一番事業,還是追求安穩?是即時行樂,還是先苦後甘?當面對選擇有矛盾衝突時,最終影響決策的是自己的價值觀。 從人生大事到生活瑣事,從外在環境到自我認知,我們每個行為跟選擇背後,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基本上價值觀可以說是「立身之本」與「行事支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留學的決策過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值得思考。當面對留學這個問題時,應先問自己為何要留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目標等問題,而非簡單回答「要」或「不要」。作者希望讀者能夠對自己的抉擇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感謝你來信分享你的困惑。這個問題不僅在學術圈內被廣泛討論,亦在社會上引發無數反思與爭議。讀研究所的經濟成本是否值得?這不僅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到人生價值觀、未來規劃的重大決策。 當我們面臨選擇時,往往需要權衡利弊,仔細思考每一個可能的未來。你或許正站在這樣一個岔路口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兼職讀碩士? 害怕自己這幾年都在啃老,消耗自己跟家裡的錢。 想要透過打工、實習跟家教去練習課業以外的能力。 練習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讓自己轉換讀書的狀態。 ▌代價是甚麼?有捨才有得 掙扎在課業跟工作之間,會影響課業。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要衡量自己的研究能力與經驗能應付多長
Thumbnail
不論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在職人士,這個選項似乎都會短暫地列入你職涯發展的清單上,接著就取決於自己的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就讀研究所對於薪資成長、升遷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影響,以及往學術路線發展的可能性。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篇文章都將對你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了相關資訊。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之前都還沒跟大家好好自我介紹,我是今年 2023 政大 MBA 畢業的,跟大家一樣是職場新鮮人,理跨商的商管碩士畢業生。想想離研究所畢業也半年了,就來總結我在研究所的兩年都在幹麻,順便給想要讀研究所,特別是商學院的學弟妹們一點參考,本文將介紹商管研究所在學什麼、3個特質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商管研究所。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留學的決策過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值得思考。當面對留學這個問題時,應先問自己為何要留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目標等問題,而非簡單回答「要」或「不要」。作者希望讀者能夠對自己的抉擇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感謝你來信分享你的困惑。這個問題不僅在學術圈內被廣泛討論,亦在社會上引發無數反思與爭議。讀研究所的經濟成本是否值得?這不僅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到人生價值觀、未來規劃的重大決策。 當我們面臨選擇時,往往需要權衡利弊,仔細思考每一個可能的未來。你或許正站在這樣一個岔路口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兼職讀碩士? 害怕自己這幾年都在啃老,消耗自己跟家裡的錢。 想要透過打工、實習跟家教去練習課業以外的能力。 練習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讓自己轉換讀書的狀態。 ▌代價是甚麼?有捨才有得 掙扎在課業跟工作之間,會影響課業。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要衡量自己的研究能力與經驗能應付多長
Thumbnail
不論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在職人士,這個選項似乎都會短暫地列入你職涯發展的清單上,接著就取決於自己的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就讀研究所對於薪資成長、升遷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影響,以及往學術路線發展的可能性。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篇文章都將對你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了相關資訊。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之前都還沒跟大家好好自我介紹,我是今年 2023 政大 MBA 畢業的,跟大家一樣是職場新鮮人,理跨商的商管碩士畢業生。想想離研究所畢業也半年了,就來總結我在研究所的兩年都在幹麻,順便給想要讀研究所,特別是商學院的學弟妹們一點參考,本文將介紹商管研究所在學什麼、3個特質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商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