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自我探索為何強調找回「直覺」?|日更挑戰第 2 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用藝術治療的繪圖,探索我的焦慮。以下是我畫完圖的直覺性解讀:
我的焦慮是色彩豐富斑斕的。我心裡太多話想說,說不出來;有許多想法想做,卻做不出來,沒有實現。我的焦慮是一株生氣蓬勃的植物,它帶著會戳人的稜角,有時會戳到接近的人。我的焦慮是有生命的植物,會自然舞動,耍弄著絢麗的枝葉。我的焦慮華麗又擁擠,塞了我很多沒有實現的想法,在心裡結成了繭。層層疊疊彷彿向天空伸開的多手多臂,希望被看到。我的焦慮仍然能培育出一朵小紅花,但能結果嗎?能繼續開花嗎?我的焦慮是一股巨大的能量,只要面對它,面對問題,能找到方法解決的。
作者自繪。焦慮圖騰。
  • 為何強調「直覺」的重要性?
如果讀者接觸不少心理類的創作或成長課程,會發現帶領活動的專業講師會很強調接觸「直覺」,「直覺」地寫作、「直覺」地感受、「直覺」地舞動/律動(或者身體課的另個說法:傾聽身體的聲音,跟著身體的感覺動起來)。
一個生理原因是人類左右腦的功能不同:左腦掌管語言、寫作、演算、邏輯等功能,偏向人類的理性與分析層面;而右腦掌管圖像、音樂、直覺、靈感等功能,偏向人類的感性與創造層面。但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體系,以及日常生活與工作,相當強調理性邏輯思考,但這會讓我們太過偏向左腦的理性與分析思維,而忽略的日常的感受、感性、直覺的經驗,這恰好是右腦經手處理。重拾直覺力,也是一種訓練左右腦思考功能的平衡及整合。
另個原因也是在,我們社會文化太過於強調理性與分析的能力,但從小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乏教導孩子面對處理情緒的方法,以及如何覺察、了解情緒與自我的關係,華人社會又特別偏重集體秩序、壓抑個人感受;強調外在規則、忽略內在情感的文化,這在在都讓人容易從小就壓抑情緒,甚至壓抑到深層的潛意識到我們私毫不了解深埋的情緒暗流,可是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會不時浮上來,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為。
所以心理相關課程都會很強調直覺探索自我,為了要讓人能放下理性批判,去抓到那壓抑已久,一時浮現在我們表意識的情緒、感受、未能表達出的話語,藉由整理、爬梳、療癒與釋放那被我們忽視的內在情感與話語(清理我們潛意識的地下室),我們才能更好地整合我們的內在陰影,這些陰影也具有很大的能量,藉由整合陰影,也能找回失落的力量。
如同我畫裡描述的焦慮,具體化成一株充滿色彩與生命力的植物,這也展現出在焦慮感下的多元潛力。
延伸閱讀:藝術治療的介紹
「傾聽憂鬱說說話」專題介紹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如果對之後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按下追蹤或訂閱,您會在第一時間接收新文章發佈的通知訊息。同時也請按下方免費的手掌符號五下,給我肯定的掌聲。這些正面的支持都是我寫作的動力。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挑戰方格子中秋徵文七日日更活動,這是活動第一篇。由於本人容易食慾不振,喝得下喜歡的飲品是生活的小確幸之一。白天喝有奶泡的義式咖啡上班提神,晚上則是飲無咖啡因的麥茶。這篇是寫我去固定手搖飲店家買麥茶的小日常。
這篇來聊聊寫作空間「尋常生活之練習」的命名緣由…我所寫的「尋常生活」,並不是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尋常生活,而是指沒有被身心症狀困擾的「尋常生活」。我所做的很多練習,也是我想找到能跟身心症和平共處,建立屬於自己的正常生活的努力。這篇並不是勵志文,但也不是抱怨文,是想整理下心路歷程。
本文寫作緣起是跟學校的師長聊到,近年來他們感受到學生求助的數量每年都增加,各校的諮商中心對學生心理需求也應接不暇,所以我思考一陣子後,以自己參加成長團體11年的經驗,初步寫出一篇給非助人專業者可以參考的諮商輔導的7個建議,這篇也可給一般人參考。
英文諺語:Stand in one’s shoes ,意思是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對方感受與看法,真誠及開放的交換彼此意見。解釋很簡潔,但如何實作才是最需要討論的。本文對同理心的介紹分兩篇,第一篇將從三種觀點說明「同理心」的概念,第二篇分享如何自我訓練同理心,以及如何激發他人同理
本文開始前:這篇是從憂鬱視角的吐槽文。雖然我放食物照,但不是美食文。提到生命無常這命題,我常聽到周遭的人一個相關話題的起手式:「如果我知道我壽命只剩N天,就一定會去做某某事(平常不敢做的事,或一直夢想中的夢想等等)」......
英文諺語:Stand in one’s shoes ,意思是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對方感受與看法,真誠及開放的交換彼此意見。解釋很簡潔,但如何實作才是最需要討論的。本文對同理心的介紹分兩篇,第一篇將從三種觀點說明「同理心」的概念,第二篇分享如何自我訓練同理心,以及如何激發他人同理
挑戰方格子中秋徵文七日日更活動,這是活動第一篇。由於本人容易食慾不振,喝得下喜歡的飲品是生活的小確幸之一。白天喝有奶泡的義式咖啡上班提神,晚上則是飲無咖啡因的麥茶。這篇是寫我去固定手搖飲店家買麥茶的小日常。
這篇來聊聊寫作空間「尋常生活之練習」的命名緣由…我所寫的「尋常生活」,並不是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尋常生活,而是指沒有被身心症狀困擾的「尋常生活」。我所做的很多練習,也是我想找到能跟身心症和平共處,建立屬於自己的正常生活的努力。這篇並不是勵志文,但也不是抱怨文,是想整理下心路歷程。
本文寫作緣起是跟學校的師長聊到,近年來他們感受到學生求助的數量每年都增加,各校的諮商中心對學生心理需求也應接不暇,所以我思考一陣子後,以自己參加成長團體11年的經驗,初步寫出一篇給非助人專業者可以參考的諮商輔導的7個建議,這篇也可給一般人參考。
英文諺語:Stand in one’s shoes ,意思是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對方感受與看法,真誠及開放的交換彼此意見。解釋很簡潔,但如何實作才是最需要討論的。本文對同理心的介紹分兩篇,第一篇將從三種觀點說明「同理心」的概念,第二篇分享如何自我訓練同理心,以及如何激發他人同理
本文開始前:這篇是從憂鬱視角的吐槽文。雖然我放食物照,但不是美食文。提到生命無常這命題,我常聽到周遭的人一個相關話題的起手式:「如果我知道我壽命只剩N天,就一定會去做某某事(平常不敢做的事,或一直夢想中的夢想等等)」......
英文諺語:Stand in one’s shoes ,意思是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對方感受與看法,真誠及開放的交換彼此意見。解釋很簡潔,但如何實作才是最需要討論的。本文對同理心的介紹分兩篇,第一篇將從三種觀點說明「同理心」的概念,第二篇分享如何自我訓練同理心,以及如何激發他人同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自我的接納與愛的態度。作者透過比喻,描述了心中的小鬱,以及如何與之和平共處。作者提醒自己在不同情緒狀態下應該如何應對,並強調了接納自己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鼓勵自己即使在困難時刻也要保持希望,創造屬於自己的花園。這段文字充滿了希望與勇氣,鼓舞著作者和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當個體的杏仁核反應過於敏感時,可能會導致過度焦慮。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特質及過去經驗也對焦慮產生影響。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可幫助找到焦慮的源頭。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自我的接納與愛的態度。作者透過比喻,描述了心中的小鬱,以及如何與之和平共處。作者提醒自己在不同情緒狀態下應該如何應對,並強調了接納自己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鼓勵自己即使在困難時刻也要保持希望,創造屬於自己的花園。這段文字充滿了希望與勇氣,鼓舞著作者和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當個體的杏仁核反應過於敏感時,可能會導致過度焦慮。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特質及過去經驗也對焦慮產生影響。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可幫助找到焦慮的源頭。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