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七天日更 DAY 2 :讓人憤怒的新聞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次一轉到新聞台,都會讓我看到憤怒的訊息。除了思考媒體本身之外,接觸到心理學的粉專另外也建議,我們可以試著覺察自己憤怒的情緒,以及背後的原因。
令人憤怒的新聞
根據研究,人類對於負面訊息的記憶力,遠超過正面訊息,這是演化的機制所造成。我們會清楚記得讓我們遭受到傷害的情況,以避免下次遇到相同的不利因素,增加生存能力。另外,憤怒這個情緒也會提高我們的生存機率,但事實上,純粹由情緒引發的憤怒只有短短七秒鐘的時間,剩下都是想法所造成的。大腦就是讓我們停不下來,其實我們並不需要記這麼多東西。尤其是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資訊焦慮,所以現代人會有這麼多的身心症狀,是有脈絡可循的。
過多的訊息:你的生活中同時有幾個螢幕在Run?
了解背後的原因,焦慮就少了一半。我發現我為什麼總是對新聞感到憤怒:一方面,由於以上的因素,媒體喜歡報導負面訊息,讓我們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太期待這個世界的公平正義。明明有這麼多不公不義的事!原來,對於這個世界完美的期待,讓我喘不過氣來。
不公不義的事情令人生氣
記得剛剛提到的粉絲專頁提過,你可以不期待。期待之後,隨之而來往往就是失望,進而引發各種負面情緒……問題在於你承不承受得了。當狀態不好或是能量不夠時,你可以選擇「暫時」不期待。「不期不待不怕受傷害」,聽來很消極厭世,其實是保護自己的方式之一。
不期不待,海闊天空!
知識有四個層次:概念、是非、多元性、不執著。一開始你會獲得一個概念,進而有是非對錯的二元判斷,接下來你會覺得這個可以,那個好像也可以,進入多元性的層次,最後是不執著,沒有一定非要哪一個不可。於是你可以擺脫束縛,進入精神性解放的境界。或許我還在第二個層次,太執著判斷是非,不但改變不了什麼事情,累的是自己。有了這個發現,或許下次我能更心平氣和地觀看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4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vi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次方格子辦了有趣的活動,要連寫七天的文章,這對超過三個月沒動筆的我來說是個挑戰。不過正因為如此,才要更勇於去嘗試,也會開始去反思,是否對於寫文章這件事過於慎重......
今天(2020/12/29)看了光點台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影展的《日月無光》。首次接觸亞歷山大蘇古諾夫的作品,對導演神祕氛圍的掌握及配樂使用之精準為之嘆服……
  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經典電影。它或許很特別,特別到令你念念不忘;又或者餘韻不絕,每次觀賞都有不同的體會。而伊納立圖的作品《鳥人》,正是我心中的經典電影。初次觀賞時,純粹被它濃濃的詩意與超現實的技法所吸引;然而再度觀賞時,又有一層更深刻的領悟。
#2020觀看電影 99 #洪常秀 《#逃亡的女人》 7分 看洪常秀電影有趣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情節和他以往的作品有何聯繫,又有何不同。
這次方格子辦了有趣的活動,要連寫七天的文章,這對超過三個月沒動筆的我來說是個挑戰。不過正因為如此,才要更勇於去嘗試,也會開始去反思,是否對於寫文章這件事過於慎重......
今天(2020/12/29)看了光點台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影展的《日月無光》。首次接觸亞歷山大蘇古諾夫的作品,對導演神祕氛圍的掌握及配樂使用之精準為之嘆服……
  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經典電影。它或許很特別,特別到令你念念不忘;又或者餘韻不絕,每次觀賞都有不同的體會。而伊納立圖的作品《鳥人》,正是我心中的經典電影。初次觀賞時,純粹被它濃濃的詩意與超現實的技法所吸引;然而再度觀賞時,又有一層更深刻的領悟。
#2020觀看電影 99 #洪常秀 《#逃亡的女人》 7分 看洪常秀電影有趣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情節和他以往的作品有何聯繫,又有何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我一直覺得資訊太多了。我們每天會不斷地從網路上得到資訊,那一部分是被動的,譬如說,那些最有熱度的新聞事件,他們會突破我原來已經關注的領域,在各個社群網站的河道朝我的方向衝過來。這並不是說我選擇性地看或不看就能夠去避免的。
常看到工作者對新資訊的焦慮,例如: #碳焦慮 #ChatGPT焦慮 #氣候焦慮 等等   各種焦慮驅動你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報告、書、影集、新聞等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要學的事更多了!   很多資訊指出許多產
Thumbnail
練習凝鍊這份焦慮與憤怒, 累積自律和穩定度,清楚知道自己要將這些力量聚焦到何處
Thumbnail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我一直覺得資訊太多了。我們每天會不斷地從網路上得到資訊,那一部分是被動的,譬如說,那些最有熱度的新聞事件,他們會突破我原來已經關注的領域,在各個社群網站的河道朝我的方向衝過來。這並不是說我選擇性地看或不看就能夠去避免的。
常看到工作者對新資訊的焦慮,例如: #碳焦慮 #ChatGPT焦慮 #氣候焦慮 等等   各種焦慮驅動你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報告、書、影集、新聞等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要學的事更多了!   很多資訊指出許多產
Thumbnail
練習凝鍊這份焦慮與憤怒, 累積自律和穩定度,清楚知道自己要將這些力量聚焦到何處
Thumbnail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