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談自閉]亞斯兒的踢貓效應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之前在臉書粉專有談過一個名詞叫做 踢貓效應
指的是對於無力改變的事情,我們會用其他的方式來撫平自己不快的情緒。就像孩子被父母罵之後,因為不能反抗,所以會找家中最沒辦法反抗自己的寵物貓出氣,因此被稱為踢貓效應。
對於有自閉特質的孩子而言,他們的踢貓效應常常會以不同的方式出現,讓我們很難理解跟處理。這一方面是他們對於自己被責罵的理由,或者強迫的意念無法被滿足未能好好理解,因此就無從反抗與處理,所以更容易引發這個效應。因此當天就會出現各種的「為反對而反對」、「情緒不穩」、「不講理」的現象,可能整天都像個炸彈一樣隨時要爆發,發生各種 #踢貓 的行為。
這是一種轉嫁的情緒,讓周圍的人無辜受牽連。然而孩子自身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情緒只會醞釀再發酵。

#如何是好

首先要知道的是,這需要時間學習,如果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弱的孩子需要更多時間。因為他們需要理解源頭的情緒哪來,還有應該往哪去。是一開始 #什麼事情 讓自己不開心,什麼 #願望沒有滿足 ,以及後續的事件跟前面的原因有什麼 #關聯性
下面舉例一個虛假案例說明
A:早餐的飲料換了牌子味道不對,孩子不能接受
B:說什麼都不進教室,抱怨小事或者要求爸媽趕快離開,真的走了又要他們回來
C:上課了開始吵鬧,要求要去廁所(但沒有要上)或者馬上要拿玩具,不然就哭鬧。

#孩子在想什麼

首先是沒有語言能力的孩子,這種狀況我們暫時只能陪孩子的情緒過去,因為這種孩子的狀況跟嬰幼兒的情況相似,對於作息被搞亂而感到不適,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了解外界情況。但如果孩子有視覺理解能力,則可以靠著圖像跟圖片試著解釋。
能理解語言的孩子,我們能做的是從情緒命名或者指出事件開始,「你因為早上行程跟平常不一樣,所以很不舒服很生氣」,然後進一步連結到「因為生氣所以你現在不想進教室」。孩子可能不會因此戲劇性的馬上停止生氣,對於因果關係和關聯性的理解更花時間。

#錯誤歸因

歸因(contribution)能力不足一直是自閉症特質的孩子最困難的地方,他們可能不懂為什麼自己撞到人要道歉,只看到老師或者爸媽很兇,所以很委屈。只能歸因到最表面的:因為爸媽生氣了,所以要道歉,而看不到自己有錯在先。我們必須要像時光機倒轉一般還原事情真相,帶孩子一段一段回顧。
A. 你很急跑很快,剛剛在轉角你用什麼速度跑的?有減速嗎?
B.後來發生什麼事?有撞到東西的感覺嗎?你有想過轉角有人會出現嗎?可能性多高?
C.後來發生什麼事情?你記得多少?老師怎麼說?
D.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道歉嗎?不服氣跟生氣嗎?如果你覺得被誤會了,可以怎麼跟老師說?
E.如果你沒有被誤會,真的是你的錯,你應該怎麼跟對方說?
F.你自己可以說明整件事情的經過嗎?你準備怎麼做?
老實說一切十分的繁複,但是孩子說不懂就是真的不懂。而且講了這麼多,孩子也不太能類化到別的情境,例如搶玩具就要從頭再釐清一次,而且問的問題也都不一樣,要因地制宜。
唯有歸因能力變好了,能理解狀況了,踢貓效應才有減少甚至消失的可能。到最後,孩子長大了,能夠自己覺察心情不好的源頭,我們才能真正的放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探討在童年時期隱藏自我感受的經歷,透析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及情感缺失。講述在遭遇困難時,雖得到幫助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通過與貓的互動,發現內心渴望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段回憶不僅影響了作者的成長,也讓其在面對情感困境時,更加理解自身的需求。
Thumbnail
嬰兒期的失控 孩子失控時,都會歸罪於外部世界   筆者曾看過一部短影片,一隻叫做Buck的小小狗打了兩次嗝,之後牠開始吠叫,而且叫的時候似乎感覺外面世界有敵人,牠是在對那個敵人吠叫的。依照精神分析理論來看,在小動物、嬰幼兒,包括部分還停留在嬰兒期心理發展水準的成年人身上,可以看到以下現象...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最近三個月,我們很幸運的請到一個很用心的早療老師(治療師),來家裡幫Raymond上課。時常遇到Raymond在外面或在家裡,突然「不明所以的爆發」難以安撫、也因為自閉症口語表達遲緩,他無法告訴我們究竟是什麼原因,還有他感受是什麼? 我們通通不知道,只能看到他用情緒發洩的倒地、摔東西、怒吼、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 自閉症者對事物安排的執著。 認識崩潰和鬧脾氣的不同。 如何因應崩潰和鬧脾氣。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探討在童年時期隱藏自我感受的經歷,透析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及情感缺失。講述在遭遇困難時,雖得到幫助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通過與貓的互動,發現內心渴望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段回憶不僅影響了作者的成長,也讓其在面對情感困境時,更加理解自身的需求。
Thumbnail
嬰兒期的失控 孩子失控時,都會歸罪於外部世界   筆者曾看過一部短影片,一隻叫做Buck的小小狗打了兩次嗝,之後牠開始吠叫,而且叫的時候似乎感覺外面世界有敵人,牠是在對那個敵人吠叫的。依照精神分析理論來看,在小動物、嬰幼兒,包括部分還停留在嬰兒期心理發展水準的成年人身上,可以看到以下現象...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最近三個月,我們很幸運的請到一個很用心的早療老師(治療師),來家裡幫Raymond上課。時常遇到Raymond在外面或在家裡,突然「不明所以的爆發」難以安撫、也因為自閉症口語表達遲緩,他無法告訴我們究竟是什麼原因,還有他感受是什麼? 我們通通不知道,只能看到他用情緒發洩的倒地、摔東西、怒吼、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 自閉症者對事物安排的執著。 認識崩潰和鬧脾氣的不同。 如何因應崩潰和鬧脾氣。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