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走向真實的關係:「自我中心」不等於「自私」,但常是孤單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一隻小白兔到河邊釣魚,結果整天都沒魚兒上鉤,他喪氣的扛著魚竿回家。
第二天小白兔又到河邊釣魚,結果還是都沒魚兒上鉤,他生氣的扛著魚竿回家。
第三天小白兔再到河邊釣魚,這次浮標猛烈搖動,小白兔驚喜萬分,他正要拉起釣竿,一條大魚跳出水面,對他說:「是怎樣?你要是再拿紅蘿蔔來釣魚,我就扁你。」
上述笑話是說人們常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套用他人身上,卻沒有考慮他人想要的和我們不一樣,這叫做「自我中心觀點」。

「自我中心」不是「自私」

上述笑話是說人們常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套用他人身上,卻沒有考慮他人想要的和我們不一樣,這叫做「自我中心觀點」。
「自我中心觀點」判斷的資訊依據全來自當事人內在經驗,不求證他人。在人際社交裡,「自我中心」並不受歡迎,幾乎等同「自以為是」、「你說了算?」、「自私」的同義詞,會認為你明明可以顧慮他人感受卻不去做的意思。
不過「自我中心觀點」與「自私」並不相同。「自私」是以自己的利益為考量,以「做這件事或這樣反應是否對我有益?」而決定。人自私理所當然,是生存本能,「自私」之所以被嫌惡,是因為自私的人只看見自己利益、傷害他人權益,自私的人逾越了該有的份際和界線,他不管別人死活,他好就好。
「自我中心觀點」沒有這意圖,他並沒有不管別人,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這個人判斷過程是封閉的,他只憑他知道的事就覺得是全部。譬如「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老是被問路呢?是不是你有什麼特殊魅力,所以問路的都喜歡找你?」並不是,事實上,問路的人挑選對象有諸多原因,然你會這麼以為是因為「你只計算到『你被問路』的數據」,並沒有觀看全局或參考他人也被問路的機率,你只用了「你以為你知道的就是全部」的觀點來判斷,這類被侷限的視野就是「自我中心觀點」。依此類推,自我中心觀點的人並非自私不顧慮他人,他仍會照顧需要的人,但卻用「自以為對他好」的方式,例如父母對孩子的約束。
人際溝通之所以複雜,是因為要考慮雙方或多方觀點與訊息交流,再加上禮節與客套,因素太多,自我中心觀點的人無法判斷,為此常被罵,他潛意識害怕溝通,後來乾脆自以為是認定與解釋、自己決定。完形心理學認為,當訊息不足時,人們會自動腦補,用腦裡既存的內容去完整那件事、賦予意義,例如:「『他不吭聲』就是不要了吧,算了,我還是自己走開以免自討沒趣」。
這多是因為「害怕溝通」而「乾脆不溝通」所產生,不懂對方是真心或假意,乾脆連問對方的動作都省了,乾脆只抓事情的可見性,推理對方狀態,依自己觀點認定、決定,結果多是誤解對方、也被誤解,像小白兔一樣,還傷心怎麼徒勞無功呢。自我中心觀點在人際關係裡常會誤判情勢、過度解釋,不了解對方此時此刻是否同意或需要而擅自行動,他們雖不是自私,然行為結果兩者雷同,繼而給人白目、冷漠、霸道或很現實的印象。

自我中心的人會越來越封閉

會以自我中心觀點處世的人,有可能是家庭關係或童年經驗曾被漠視、被疏忽照顧,或曾被朋友背叛傷害,有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因而習慣「只信任自己」,不再溝通;另一種則是被寵大的孩子,自戀心理也會產生自我中心。
害怕溝通的人,他心裡其實也想和別人建立關係,然不懂別人是怎麼想的(除非對方直白告知),他不好意思詢問(怕被拒絕,且無法處理被拒絕的受傷),於是自我中心斷定對方需要什麼,並以此根據行動。他以為這樣是人際互動,其實只是單向的行為而已,他認為自己為對方付出很多,對方卻不知感恩地不為所動,在挫敗和生氣後,再次進入自我中心的封閉解釋,得出「反正這世界上就是沒人接受我」的結論,最後更退縮、更被動,更感到孤單。
自我中心的人雖然不是自私,但生活上沒有互動對象,久了也會覺得孤單、枯燥、無趣,會發展兩種極端,第一類:對生活完全失去興趣,憂鬱低落,這很容易被發現異狀。第二類:放棄跟人的接觸,將精力轉移至「事情」(這是他比較理解與控制的),學習能力很強,不斷挑戰新事物,然一旦停下來後仍受孤單之苦,這部分則不太容易被覺察,而被誤以為孤僻性格。其實做自己並沒有問題,不過人是群居性的,就像電影《浩劫求生》中主角順利在荒島求生,滿足生理面後,精神面還是需要一顆類似人臉的排球威爾森與他對話,產生連結。
圖/YouTube

解方:調整溝通法

自我中心觀點並不是自私,然人一旦被誤解,很容易就此賭氣,更加封閉,害怕溝通,形成封閉與孤單的循環,如果你看了文章,覺得自己是這樣的人,請接納自己目前的狀態,就如前面所說,事出必有因,不必怪罪或否定,而現在的你強壯多了,可以重新面對溝通方法,再試著調整看看。
1.情感面:探索過去害怕溝通的原因。
先從回憶裡探索,那是相對安全的。試著回想過去重要事件中的關係與情緒,是什麼阻礙了你的溝通?害怕什麼?理解它,就能減少恐懼,找出因果,就有方向改善。
2.認知面:記得詢問對方感受。
重新審視自己是怎麼接受與解讀他人發出的訊息,是根據什麼線索,這資料又是客觀解讀還是自己揣測較多,如果是後者,練習收到資訊後先在內心喊「停」,不要急著判斷,再多問對方幾句、多等待一刻以收集較完整的內容。自我中心的人判斷與做決定是沒有問題的,調整的只是收集資訊的方式。

TIP:萬用句--『你覺得呢?』

溝通時只要擅用「你覺得呢?」問句,就能收集到對方的想法,資訊多了就能減少自我中心觀點的過快認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4會員
214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③關於自私與所有人都贏的機制問題 先說基本觀念,所有人所有存在都是自私的,自私只有範圍。自我的包含範圍越大的人越會被說是無私的,但那從來沒有排除自己。例如媽媽通常都會把小孩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她的自我就會比沒有愛小孩的人範圍大。但這不代表媽媽不是自私的,只是她自私的範圍比較大。 菩薩是這世
Thumbnail
有些人相信星座、有些人相信血型,但我覺得不論是星座還是血型,討論的大前提都是這些時辰決定的人格條件。像是處女座都很龜毛啦、射手座很愛玩啦、金牛座很小氣啦,除了星座血型,其實有個東西更直接能闡述個人性格,那就是:人格特質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人是一種以自我中心為主的生物,幻想著自已比別人厲害,自已隨便一站就能高過任何人,剛開始沒多久,就幻想自已能夠成功。     每個人都是,我敢篤定。井底之蛙、窺豹一斑 、鼠目寸光這三個在人類初級大致上都有。     初級是什麼?12歲以下 那為什麼是這個範圍因為“社交” “見識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Thumbnail
人通常都會對這世界,對生命,充滿了疑問,要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目標是什麼?遭到挫折時如何克服?能堅持自我的追尋嗎?怎樣去超越自己?如何善盡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關於自我的追尋,李察.巴哈勵志的寓言故事《天地一沙鷗》有深刻的闡述。小說中的海鷗強納森,不甘於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為了追求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③關於自私與所有人都贏的機制問題 先說基本觀念,所有人所有存在都是自私的,自私只有範圍。自我的包含範圍越大的人越會被說是無私的,但那從來沒有排除自己。例如媽媽通常都會把小孩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她的自我就會比沒有愛小孩的人範圍大。但這不代表媽媽不是自私的,只是她自私的範圍比較大。 菩薩是這世
Thumbnail
有些人相信星座、有些人相信血型,但我覺得不論是星座還是血型,討論的大前提都是這些時辰決定的人格條件。像是處女座都很龜毛啦、射手座很愛玩啦、金牛座很小氣啦,除了星座血型,其實有個東西更直接能闡述個人性格,那就是:人格特質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人是一種以自我中心為主的生物,幻想著自已比別人厲害,自已隨便一站就能高過任何人,剛開始沒多久,就幻想自已能夠成功。     每個人都是,我敢篤定。井底之蛙、窺豹一斑 、鼠目寸光這三個在人類初級大致上都有。     初級是什麼?12歲以下 那為什麼是這個範圍因為“社交” “見識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Thumbnail
人通常都會對這世界,對生命,充滿了疑問,要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目標是什麼?遭到挫折時如何克服?能堅持自我的追尋嗎?怎樣去超越自己?如何善盡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關於自我的追尋,李察.巴哈勵志的寓言故事《天地一沙鷗》有深刻的闡述。小說中的海鷗強納森,不甘於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為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