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平常除了忙著自己的工作外,因為過往帶過團隊的經歷被主管看中,所以時不時還得協助面試以及同部門新進同仁的教育訓練,協助新同仁通過適用期,每次面試或是試用期考核時,主管都會詢問A對面試者或新進同仁的評價,當作參考值,雖然A給出的評價並未列入A的績效考核,但A給的評價無形中就代表A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評價是否中肯,是否具有參考價值?其實也影響主管對A的評價。
本文原PO於2020.11.03 fb,改寫於2021.11.04
中肯而具有參考價值的評價,來自於對細節的觀察。三個準則觀察出一個人的工作態度與邏輯:準時、提問以及投入。
A今天開始要負責帶領部門的新進同仁F,F的學歷不錯,也算是資深的職場工作人(工作年資約十年),短短兩天的高密度相處,A對於F的第一階段評價幾乎都是正面的。A從以下幾個特點來作為初期評估:
準時
A都會請新進同仁早上9:00來找自己報到,以利進行該日的教育訓練。公司的上班時間是8:00,A知道在第一個小時大家都各自忙著一些雜事,算是一種工作前的暖身,
在A以往的經驗中,有的新進同仁提早太多時間(太早到也會讓對方有時間壓力,很可能打亂對方的步調),有的則是匆匆忙忙(這代表自己沒有準備好),有人則是不顧一切的大遲到(不懂基本的職場禮儀),對A來說,如果是跟主管或是跨部門同事相約開會或是協商工作,「準時」是基本的職場禮儀,即使有事耽擱了,也該盡快通知對方,如果連基本的禮貌都沒達到,就代表這個人在職場上不懂得該有的基本進退與尊重,而像F這樣總是不疾不徐的提早約莫三~五分鐘報到,然後在一旁默默坐下等候,這點就讓A給了一個好的評價。
提問
在職場上,不是遇到主管交辦就是與同事合作,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阿,因此「提問」是很重要的技巧,透過提問不僅能找出對方真正的需求,還能抽絲剝繭找出客訴時真正的問題。每次教訓訓練過程中,A總會詢問新人是否有問題,就算當下沒有問題,A也會在隔日透過不同方式測試新人是否真的了解專業,畢竟沒有問題只有兩種真相:「完全瞭解」以及「完全不了解」。
F幾乎在每一個教育訓練的段落,甚至在A說明專業知識的時候,總是會提出問題,而從F的提問當中,A就知道F面對問題時的思考邏輯,以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模式,
F是個習慣自己先搞懂前因後果的人,哪個環節不懂,就會提問釐清,這代表F處理問題時能夠先把來龍去脈搞清楚,而不是只看到問題呈現的表象。
投入
A總是這樣跟新進同仁說:「三個月的適用期是雙方互相磨合。」
新人投入時間,公司投入實際的資本,所以無法計算誰付出的多,但對新人來說,不先投入時間成本,怎麼知道公司適不適合自己?對公司來說,對新進同仁不先投入薪資成本,怎麼知道這個員工是否適任?第一年付出的薪資都是投資成本,期許盡快讓員工的貢獻度超過投資成本,但最快也要在第二年才能逐步平衡。
A觀察到F從上課投入的意願就偏高,很多時候會用不同視角來提問,而A請其他同事帶F到其他部門跟著跑行政作業流程時,F也樂意積極的配合,甚至會主動要求同事能否教自己這些單代表的是什麼,要知會那些單位,什麼情形下需要這個單等等,
從這些小細節就可以看出F的投入程度是高的,主動性也是高的。
不管是新進或是資深員工,要適時給出令公司驚艷的預期外表現。
F其實不是主管對這個職缺的首選人選,甚至當時對於A推薦錄取F還有點遲疑,反而偏好A面試另一個面試者L,那個具有博士學歷,履歷上寫著對某專業相關軟體熟悉,但A之所以不推薦這個面試者L的最大原因是,面試時遲到半小時也沒來電通知,也沒當面禮貌性地表達歉意,只說上一間面試主管跟自己相談甚歡,而當主管請人資通知對方前來報到時,打了幾通電話都沒有回應,所以才讓第二順位的F補上,但主管其實並不看好F。但意外的是,A卻發現F雖然履歷上沒有寫出跟專業軟體相關的訊息,但F對這套軟體是有概念的,因為先前的工作經歷中接觸過,只是幾年沒接觸了,可能有些生疏,A告訴F說:「沒關係!有概念摸幾下就很快找回熟悉感了。」對A來說,不會的技能都可以學,唯獨「有心」這件事學不來。
F的這項技能算是預期外的驚艷,A之所以沒有在面試中特別詢問,是因為A認為這不是應徵這個職缺的必要條件,但沒想到F有基本概念,這下驚艷到的不只A,當A跟主管報告時,看到主管臉上閃過一絲的驚喜,A心裡忍不住歡喜,A知道這不只對F加分,也更證明A當初力薦F的判斷正確,這也讓大家對F有更多的期待,也許日後會帶來更多的驚艷,畢竟對A來說,漂亮的履歷很多人都會寫,但事實上卻不見得是這麼一回事,但驚艷總比驚嚇來的好!
看似吃力不討好的教育訓練工作,事實上也是幫助自己成長的工具
教育訓練永遠都是吃力不討好,雖然總是千篇一律的內容,但A越來越喜歡去做這件事,因為教學是最大的輸出,在教育的過程中,遇到的新進同仁個性與經歷都不同,對A來說這是訓練自己跟不同人溝通的最好方式,要用什麼方式讓對方很快瞭解?要怎麼在互動中觀察這個人的工作態度?要怎麼樣跟這個人產生互動?訓練的不只是新人,也是自己。
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如果從功利觀點來看,這既不會算入A的績效表現,反而佔用A的工作時間,但卻是證明A自己附加價值的最好舞台,不只新人需要給公司驚艷,連A這資深的員工,也必須適度的給予主管們驚艷,刷個存在感,還是有必要的,利他也利己,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