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為什麼他的人生會歪掉?

「他明明從小都很乖,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他明明一直都很聽話,怎麼會突然變成這麼叛逆?」類似的話語相信大家都常聽到,尤其在近年來許多社會事件發生後。今天,就讓我們從「需求層次理論」切入,試著討論、釐清可能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廣為人知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於1943年所提出的心理學理論。經過近80年之後,至今仍然深深影響教育、企管、社會學等諸多領域。
他認為,人類成長過程中,依序應該滿足「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嚴」、「自我實現」、「自我超越」六個需求。
  •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諸如食物、水、空氣、睡眠、性慾等基本需求。
  •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包括人身安全、身體健康、個人財產、穩定生活等需求。
  • 愛和歸屬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於較高階層的需求,來自家人、朋友、愛人等人際場合的愛與歸屬感。
  • 尊嚴需求(esteem needs):名聲、社會地位、工作職位所帶來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
  • 自我實現需求(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階層的需求,核心是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即使不談社會新聞中極端「歪掉」的狀況,我們自覺「相對正常」的一般人,其實多少也歪了,只是沒有歪得那麼誇張、那麼離譜。
這就得從「教養」角度接著討論。
  • 若是成長過程中無法滿足「生理、安全」這兩項最基本的需求,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焦慮、憂鬱、畏避這些特徵。雖說仍是「長歪」,但至少比較不至於直接危害社會。
  • 若是成長過程中無法滿足「愛和歸屬」的需求,又無法在青春期、成人早期靠自己學習獲得,這樣的「長歪」就很有可能轉變為對他人、對社會的憤恨不滿,甚至導致極端的行為。
  • 至於若是無法滿足「尊嚴」需求,缺乏自我成就感或他人尊重,最常見的兩種「長歪」就是「追求物質與虛榮」、「利用暴力證明自己」,目的都是為了藉此得到肯定。
談到這兒就得提到台灣社會中,基於傳統價值觀而常會出現的親子互動場景(即使觀念逐漸開放依然不少見):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