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國一下生物篇(2)──演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1. 個人因素
  2. 社經背景
  3.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三、演化

講到演化,家長可能想到的是Discovery頻道的節目,不過國中生物講演化,主要是談分類、如何分類。如下圖:
大致上是一條線性的解說,各節的連結有時間性,但每一節的內容不怎麼相關。前半段比較好處理,主要在了解化石的形成,以及不同年代發掘出的代表化石,這邊需要去記的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大致分類,其他的就還好。
這是出現時代的概念圖,沒有很精準的照時間排,國中基本知道大致出現時間即可,如果老師上課有補充,自己要補上。這邊的難題會到國三後,整合五大界生物,以段考來講就是基礎抓穩就好。

繪製圖表,記憶生物五大界概念

至於五大界,這個就是真的真的,筆者都會強迫學生自己繪圖的部分,因為不畫只看文字,效率極差。心智圖或樹狀圖都可以,端看學生習慣與否。大致的分類要先抓住基礎,如下表所示:
學生會昏的理由,是因為生物的分界雖有一個概括的指引,但很難透過具體的某一指標確定。例如行光合作用,這必定要有葉綠素,但原生生物中的藻類就有,原核的藍綠菌也有,而菌物界都沒有,這會讓同學很困擾。故筆者才說,自己做過一次筆記才會懂,不然真的很容易錯。
大致上要把五大界分類,可以參考下圖:
可點圖放大
這當然也只是概念,不同老師的製圖也會不同,應該也會有同學發現,動物界的脊椎動物,可以延伸出魚類、兩生、爬蟲、鳥跟哺乳類。圖本就是同學自己可以去完成的,家長應該是拿著概念圖,去要求學生自己做完。
重點是可以自己繪製完畢,然後考試前可以自己不看書畫出,凡事都要做到可以自行完成。上課的方式,筆者的經驗可能不夠多,但看過不錯的方法,就是丟空白度很高的學習單,越早完成者獎勵越多,比較晚完成的也有一點點獎勵,不要懲罰,處罰應該是等複習都忘光的狀況再進行。
最後的病毒,著重在是一種「必須寄生在其他細胞內,才能有生命現象」的生物,只有簡單的蛋白質外殼,內含遺傳物質,不屬於五大界。近代是有不少爭論,老師可以自行補充,不強迫學習。
依個人經驗,本章節要學好,其實就是想辦法讓學生動筆、動腦,只看文字筆記容易漏,只畫圖不看文字會不理解。所以最好的教學辦法都是兩路並進,要留空白時間給學生做,筆者個人是不會丟作業回家,就當作已經完成,上課有機會皆會給時間,讓同學有自行整理繪圖的時間。

填空記憶法(透過找到正確答案來幫助記憶學習,不是考試)

這邊給家長一些辦法,參考書都會有五大界分類圖,各地質年代的分類表,之前筆者也講過這個方法,就印下來。印下來後,隨機挖空格,然後要學生自己翻課本找答案,上課的話就是做成比較簡易的學習單,力求10分鐘內完成。
重點是給學生時間翻書,不要認為回家學生會寫作業,請當回家就耍廢的人佔大多數去設計教材,成果會比較好。當然如果是在優良學區,人人自動自發的地方,是另當別論。
依照版本,有的版本會把五大界獨立出一章,有的不會。這其實沒差,因為課綱並沒有要求講解到超極細緻,其他屬於老師上課補充的範圍,程度夠就多講,不足就少說一些。以下就針對五大界常見的一些問題,個別解釋一下,筆者建議配合整體的分類圖,額外去延伸畫就可以。

a. 原核生物界

在講解細胞的時候,會提到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跟細胞核,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遺傳物質位在細胞質內,並沒有細胞核的核膜包圍,如下(圖片思考對中段學生比較順)。
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現的生物,不必然具備複雜生物的構造,但反過來也就是說,也是可以獨自擁有。所以學生不要刻意去分類,想找出歸納原核生物的特徵,以課本來說共通點就只是遺傳物質沒有被核膜包著,形成細胞核。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9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7.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總之,筆者所見,講到跟保守派合作,他們想到的就是跟護家盟站在一起,擔心右轉後,跟既有的朋友、戰友圈就要分道揚鑣。是誰告訴你,台灣保守勢力都是護家盟的?正是他們自己,為了便利貼標籤跟劃分敵我,自己跑到極左邊,劃條線強調對面都是右邊。現在變成,發現狀況不對想要找盟友時,最近的保守派看來好遙遠…
抹平這些階級標誌的後果,就是走向消費主義的路,我們會變成要依靠其他外在的標籤去辨識,這造成年輕人會用消費定義你我階級。在政治上會讓政治人物透過鼓勵消費而非建設,讓人們感受到階級依然存在,各位可能不是很清楚,每一項的補貼或是消費券、振興券,其實都在協助你去定義自己、定義他人。
我們常常對習以為常的名詞,忽略了背後簡單的數學概念,其實只要在生活中每一處,都把這些小地方補足,學生會很快抓到這些抽象的數學意義。
其實黨外的死忠支持者,你有去了解過就可明白,很多都是有相處過,認識政治人物本人、了解其個性,知道他小孩在哪讀書,平常為人處世如何。也就是說,是先建立起對此人的信任,才產生對他的政治信任,不是因為價值觀、政治意識型態類似,所以無條件相信。這些死忠支持者,才形成政治信任往外擴散的節點。
一下的另一個單元,拆成一元一次不等式,還有屬於對數字敏銳度的比例與統計。這要分開講一下,首先談不等式,這跟之前的方程式有不小差距,許多同學會一下子轉不過來,尤其是正負號的轉變上。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總之,筆者所見,講到跟保守派合作,他們想到的就是跟護家盟站在一起,擔心右轉後,跟既有的朋友、戰友圈就要分道揚鑣。是誰告訴你,台灣保守勢力都是護家盟的?正是他們自己,為了便利貼標籤跟劃分敵我,自己跑到極左邊,劃條線強調對面都是右邊。現在變成,發現狀況不對想要找盟友時,最近的保守派看來好遙遠…
抹平這些階級標誌的後果,就是走向消費主義的路,我們會變成要依靠其他外在的標籤去辨識,這造成年輕人會用消費定義你我階級。在政治上會讓政治人物透過鼓勵消費而非建設,讓人們感受到階級依然存在,各位可能不是很清楚,每一項的補貼或是消費券、振興券,其實都在協助你去定義自己、定義他人。
我們常常對習以為常的名詞,忽略了背後簡單的數學概念,其實只要在生活中每一處,都把這些小地方補足,學生會很快抓到這些抽象的數學意義。
其實黨外的死忠支持者,你有去了解過就可明白,很多都是有相處過,認識政治人物本人、了解其個性,知道他小孩在哪讀書,平常為人處世如何。也就是說,是先建立起對此人的信任,才產生對他的政治信任,不是因為價值觀、政治意識型態類似,所以無條件相信。這些死忠支持者,才形成政治信任往外擴散的節點。
一下的另一個單元,拆成一元一次不等式,還有屬於對數字敏銳度的比例與統計。這要分開講一下,首先談不等式,這跟之前的方程式有不小差距,許多同學會一下子轉不過來,尤其是正負號的轉變上。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筆記系統的涌現 在生物界中,"涌现"通常指的是生物系統中出現的新性質、行為或組織結構,這些特徵不是單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而是整個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的性質。生物界的涌现是由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群體行為以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剩不到一個月就是二段了,最近開始複習段考,來說說我的複習方法好了, 生物、社會方面要做筆記花比較多時間,但只要做好就大致上懂了,比較像記憶+理解,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進化(Evolution)本是生物的本能,因為進化會有助於,生物更好的生存,生物最珍貴的就是有生命,也就是活著,而活著本該就是開心的,但是近年來一新字Involution,向內進化(也就是內捲),竟然火紅了起來,內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小怪獸備忘錄 你不知道的動物生存技》書中動物相關的圖片都是以插畫的形式,依據撰文內容量身打造,讀完文字看到插圖覺得格外生動,也有效作為文字的補充說明。書中精選了60種動物做介紹,筆觸和視覺設計上貼近兒童讀物,但其實更像是將生物學期刊論文中的有趣實驗,用白話的方式說成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也看懂。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筆記系統的涌現 在生物界中,"涌现"通常指的是生物系統中出現的新性質、行為或組織結構,這些特徵不是單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而是整個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的性質。生物界的涌现是由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群體行為以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剩不到一個月就是二段了,最近開始複習段考,來說說我的複習方法好了, 生物、社會方面要做筆記花比較多時間,但只要做好就大致上懂了,比較像記憶+理解,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進化(Evolution)本是生物的本能,因為進化會有助於,生物更好的生存,生物最珍貴的就是有生命,也就是活著,而活著本該就是開心的,但是近年來一新字Involution,向內進化(也就是內捲),竟然火紅了起來,內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小怪獸備忘錄 你不知道的動物生存技》書中動物相關的圖片都是以插畫的形式,依據撰文內容量身打造,讀完文字看到插圖覺得格外生動,也有效作為文字的補充說明。書中精選了60種動物做介紹,筆觸和視覺設計上貼近兒童讀物,但其實更像是將生物學期刊論文中的有趣實驗,用白話的方式說成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也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