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藍佩嘉《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本書已經買了有段時間,但直到最近才真正地讀完它。一個原因是來自這個podcast節目(聽了四遍以上):
另一個原因則是來自新北高中教甄聯招。現在回顧起,會覺得好像從一踏入試教與口試的教室開始,便都是錯的。
在試教的過程中,明顯感受到評審對於我那十五分鐘是如坐針氈,結束後接續著口試,第一個問題便是「你知道現在108課綱的核心是問題導向教學嗎」?
老天,那之前在課堂上學生說不敢發言是因為「我會一直追問下去」是多麽的平行時空。也連帶著對我的教學經歷興趣缺缺,雖然我自認我的經歷是漂亮且有內涵的。
好,應該要向內歸因,停止向外歸因。或許是我在那十五分鐘未能將這樣追問的景象重現,或許我的自認都只是野人獻曝。
經過這一場像是撿到的教甄,讓我重新思考,究竟我想要考到公立學校的想法是什麼?
實質層面,不外乎公立學校薪資穩定、按照法規來、不會有一些奇形怪狀的強迫研習、也不會有讓人非常不舒服的差別待遇感(a.k.a.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教學層面,目前的學校很是自由,可以嘗試許多在學科教學上的想法,但換句話說,「自由」也意味著無人管束、沒有資源(沒有加深加廣選修)。
但如果真的到了公立學校,一切都會如同想像的這樣嗎?當初從公立代理「逃」出來的感受,不正是大多數公立學校的樣態嗎?
在目前少子女化的情形下,同樣是社區高中,為何學生要選A而不是B?108課綱的理想下自然是看「校本課程」與「特色選修」,但公開的秘密是:
榜單。
學校的圍牆再也不是壁畫,而是紅紅的榜單;跑馬燈上寫的不再是學校的活動宣傳,而是考上醫科、考上法律系。那麼公立學校所要求的老師條件究竟是?
在看藍佩嘉這本書之前,我對於教育的想法一直是「想讓資源均等化」(順帶一提,當教甄口試提到這項想法時,我看到評審的表情不甚認同),但愈讀這本書愈感到「結構」這件事所帶來的無力感以及束縛。然而正是因為難的事情才需要去做,比起目前學校裡的其他同事,我至少擁有最基本的入場券——教師證,而考到公立學校,我目前相信「教育理念」會大過「實質層面」的誘因。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不可能在任何場域消失,因此當我想要對這個結構、體制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必得踏入那個體制中。所以接下來的時間,我要好好學習這個體制的對話習慣,理解這個體制的邏輯。正因為我有不同的經驗,更能夠將不同的面相折射出來。
只要不忘本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寶楨上午受訪時則強調,她覺得歧視此事,是焦糖跟菊系參選人、很多網軍側翼硬要亂帶的風向,硬要曲解成重量,那不就是他們自己在歧視陳菊院長本人嗎?
情感讓人看清一切,也讓人被一切蒙蔽。
因緣際會下,跟著學校的腳步來到了高山森林基地見習。知道需要05:30起床時當然是抗拒的,但在放下些微抗拒的心理時,反倒更能夠體驗到更深層的內容。
改編自義大利劇作家達利歐・弗(Dario Fo)1974年完成的作品,即使換了時間、空間、文化背景之後,卻也無損這齣劇要表達的意涵。
記得是8月時2020臺東藝術節的廣告,當下看到「相聲瓦舍」時,便不假思索地立刻上網訂票,心想著「四個月後的事情,在臺東應該還算好訂吧」,但我太小看臺東人對現場演出的熱情,票沒剩多少,但依然買得到一樓前幾排的位子。
閱讀使人知識淵博;談論使人處事機敏;寫作則使人判斷精準。
楊寶楨上午受訪時則強調,她覺得歧視此事,是焦糖跟菊系參選人、很多網軍側翼硬要亂帶的風向,硬要曲解成重量,那不就是他們自己在歧視陳菊院長本人嗎?
情感讓人看清一切,也讓人被一切蒙蔽。
因緣際會下,跟著學校的腳步來到了高山森林基地見習。知道需要05:30起床時當然是抗拒的,但在放下些微抗拒的心理時,反倒更能夠體驗到更深層的內容。
改編自義大利劇作家達利歐・弗(Dario Fo)1974年完成的作品,即使換了時間、空間、文化背景之後,卻也無損這齣劇要表達的意涵。
記得是8月時2020臺東藝術節的廣告,當下看到「相聲瓦舍」時,便不假思索地立刻上網訂票,心想著「四個月後的事情,在臺東應該還算好訂吧」,但我太小看臺東人對現場演出的熱情,票沒剩多少,但依然買得到一樓前幾排的位子。
閱讀使人知識淵博;談論使人處事機敏;寫作則使人判斷精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說出專業完整又合評審口味的回答?」剛聽完我針對教甄口試的演練回饋,一位夥伴提出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現場用心又努力的老師,因為未通過教甄關卡,而受現實的逼迫及委屈。無法穩定陪伴孩子,甚至最終轉換跑道的結局,內心感到十分惋惜。也許因為看過老師們在教室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所以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說出專業完整又合評審口味的回答?」剛聽完我針對教甄口試的演練回饋,一位夥伴提出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現場用心又努力的老師,因為未通過教甄關卡,而受現實的逼迫及委屈。無法穩定陪伴孩子,甚至最終轉換跑道的結局,內心感到十分惋惜。也許因為看過老師們在教室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