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巷弄裡的台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減重期間,忌口得很。只好健身書、美食簡介湊合著,作為休閒的一種風景,實體不能真吃,就真˙ 視吃吧(亂講。已經有點忘記是聽podcast還是看誰的介紹,去找來這本書,閱讀體驗滿好的,是本不錯的閒書。
講台灣味真的是很勇敢,畢竟臺灣價值點好點滿的臺灣,隨便要代言真的很容易被鞭。什麼山珍海味,都不如住家巷口的那間「無名OOO」。所以,這本書雖然也有些點名的店家,但大抵而言是介紹一個泛稱的美食,不是店家介紹,躲開了最大地雷。
而這22到庶民美食還真的挺庶民的,畢竟一輪看下來還真的是都吃過,雖然老了有些味道太重的就不是最愛了,但有時吃的是一種回憶,看到還是多少會想要吃爆。
大抵把這些B級美食分成5類,從涼水談起,一路講小吃、改良料理、各種台式OO到點心,留學法國學習廚藝的作者,自稱阿佐,就是那種法國菜喜歡的名稱路數,一定要OO佐XX的那個佐、蚵仔煎改稱紅醬生蠔佐青蔬滑蛋的那種佐,佐到你高級感徒升,鄉民惡趣味滿點,跟著作者看下去的那種。
這些熟悉的食物,都有製作上的故事。從專業烹飪的角度切入,且不光談料理手法,光是澱粉的化學結構能產生的諸多變化,講起太白粉、地瓜粉、在來米粉的差異,就是一般人不太常認真區分的細節,但文字很流暢,不致於讓讀者看到就登出,無法輸入下面訊息的手法。
整本看下來,冷凍技術的進步,讓許多皇帝級的美食,成了庶民生活中的小確幸來源。各種冰品乃至生鮮食材,都有待冷鏈技術的進步。而所有的食物背後都有一段和殖民歷史、經濟生活型態轉變交揉的故事可講。不管是視吃還是真的佐餐,這文字都很可以。
是說也是有毀三觀的地方。諸如金桔(ㄐㄩˊ)並不是讀做金(ㄐㄧˊ),而瞎念的理由除了有邊讀邊之外,也為了和金橘做個區分。貪吃長姿勢(不對),且用國文老師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跳過這回合。總之念錯很久也就有點積非成是,而積少化痰就應該來杯金桔檸檬然後不要念錯這樣。
另外讓化學老師跟家政老師一起冷笑的是應該也很多人覺得米苔目就是甜的粉條,但老天鵝它們只是近親,有著本質上的差異。米苔目顧名思義就是米做的;可是粉條則是地瓜粉/綠豆粉/樹薯粉製成,它們只是像,它們不一樣。而鄉土語老師會鎮定的跟你說,米苔目的苔,是篩的發音直譯(蛤?),沒想過,先來一碗消暑實在。科科科。
推薦給也喜歡臺灣味的朋友,身為香菜加爆、火鍋也要芋頭下的信徒,且讓食物化解互不認同的飲食偏好,看起來也吃起來。也許很難有誰為臺灣人定義一種臺灣味,但相信多元、各種偏好都被包容的,也是種值得大家一起珍視、一出國久一點就會想起、念起的臺灣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