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撰稿人是Social AED桃園分會幹部
👉在看本篇文章前可以先看以下文章
一、前言
我曾經寫過
《吼,我該如何創新呢?》這一篇文章,但經過不斷的參與一些跟創新有關的工作坊;以及自己把這些流程拿來實際運用後讓我開始反思一些事情是
1.何謂創新呢?
2.在執行創新點子的過程中確實會遇到一些困難,這些困難是什麼呢?以及要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呢?
因此我就想要試圖利用這一篇文章來試著回答這兩個問題,但本篇文章是從個人的認知與心理層面來去分析在創新點子的出現與實踐中會遇到那些困難。
二、何謂創新?
我認為所謂的創可以分成廣義與狹義的定義(這不是教科書上的定義,純粹是我自己想法)
廣義上來說,我認為的創新它比較像是自己跟自己做比較,只要你所做的點子有比過去來的更優化,那我也會把這件事情視為某種程度的創新。
狹義來說,我認為的創新它比較像是我們真的發現了一些沒什麼人知道的點子;或是它是一個是新的軟硬體技術。
當你能夠比過去的自己更進步,這代表著你逐漸的在成為創新的人才;當你成為創新的人才後,你就擁抱著實踐創新的機會
三、個人的認知與心理層面如何影響創新點子的出現與實踐
我認為在這方面的影響有
1.無法跳脫出自己經驗框架:
我在與團隊共事時發現我對要如何維持團體的動能經常提出這方面的建議,我相信這跟我是社工背景畢業的絕對很有關聯,因為我們大學有一門課程經常要寫帶完團體時的觀察報告;但也有夥伴他的設計能力非常厲害,因此他經常對我們活動的banner提出優化的建議,我想這就是我們因為過去背景的不同;因而對組織擁有不一樣的貢獻,但這也有可能會成為我們的經驗框架;倘若我們無法跳脫自己的框架去傾聽別人的聲音時,這將有可能不利於創新點子被實踐的機會。
2.害怕失敗:
我曾經在學習開車時,因為害怕未來自己會成為路上三寶,因此上完兩堂駕訓班的課程就放棄學習了,這讓我心中一直有個遺憾,並且覺得這就是一個「害怕失敗」的例子,因為經過反思我認為自己應該把駕訓班的課程上完再來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成為一個合格的駕駛。
四、解決方法
1.我們每個人一定都會有自己的經驗框架,那要如何幫助自己跳脫出自己的經驗框架呢?
(1)我採取的方式是多看書、多參與活動及演講…..等方式,但我特別喜歡參與跟不同領域間的人交流及共創,因為我覺得透過這樣子的跨域共創才有可能使我們得以打開感官獲得不一樣的洞見,再者不管是看書或是參加活動,我們依舊很有可能還是會在自己的框架中去挑選我們所喜歡的活動及書本。
(2)當我們看見有趣的生活巧思時,可以多多去問「為什麼」,因為這樣子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看見巧思背後的洞見,同時又可以訓練我們的思考能力,我相信透這樣子的訓練可以幫助我們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進而可以激發出更多具創新性的點子。
2.我在執行一些個人目標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不敢嘗試創新點子的因素是因為很害怕嘗試這類點子時很容易遇到失敗的情況出現,有時這種心理狀態強烈到讓自己因此不敢採取行動。
若你正在陷入這樣子的狀態當中,那我希望你別對這種狀態感到沮喪,因為我認為這是人性,其實人總是希望自己所採取的行動總是能夠成功的,也因此我們有這樣子的狀態是正常的,而且我認為這種狀態若能夠在適當的時機點出現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有時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掉一些災難。
我們要如何克服這個狀態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問自己是否已經透過低成本且快速地方式來打造原型呢?(若不太理解原型的意思可以看《吼,我該如何創新呢?》這一篇文章)。
因為即使在實踐創新點子的過程中遇到失敗的情況出現;我相信透過上述方式所打造出來的方案會讓我們依然有能力可以在站起來去追求下一個目標或專案。
失敗往往是邁向成功的最佳路徑
五、結論:
其實創新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我想絕對不只侷限在個人的認知與心理層面而已,它還包含了軟硬體技術是否能夠趕上我們所想的點子;以及我們所在的組織與社會文化是否鼓勵創新點子的實踐……等因素交互作用著,當然這些要一一分析清楚才知道創新點子實踐的困難到底出現在哪裡。
六、致謝
在寫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要非常感謝Social AED的發起人林紹偉及其夥伴們,因為他們提供非常好的平台及建議,讓我對於創新思維與心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如果大家對於這類主題很感興趣的話,歡迎到以下粉專案讚。
七、活動宣傳
這是由Social AED的有好夥伴《康林生活》所舉辦的創新思維工作坊,這場工作坊將利用設計思考帶領你學習如何實踐創新的點子,並且可以幫助你跳脫出自己的框架找尋到突破現況的可能性,歡迎大家來參與。
👉喜歡此篇文章的人可以幫我拍手五下(在頁面的最底下)or贊助我讓我可以有些微薄的收入。
👉拍手是不用花半毛錢的,只需登入gmail、FB......等社群軟體就可以幫助我有收入囉。
👉歡迎大家可以追蹤我,這樣子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我熱騰騰的最新文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