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中年失業,終於認清自己的INFP特質

由於出版業越來越辛苦,疫情又來參一腳,公司一路縮編裁員,終於在去年底時我也拿到人生首張「非自願離職證明」,加入中年失業的一族。
我的人生雖然不能說波瀾壯闊,但也經歷過一些讓旁人傻眼的轉折。寫過好幾年程式,跑去法國唸了一個翻譯研究所,在出版業當了幾年編輯,版權、行銷的工作也摸過;大部分人的人生一直在同一條線上,但我卻不是。
從年輕時就一直覺得,我好像心裡會有個聲音,詢問我:「這份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呢?它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幫助呢?」雖然聽起來很不切實際,但我二十幾歲領高薪的時候,內心就已經升起過「我想做能感動人的工作!」這樣的念頭。
而且我真的就這樣逐漸離開了資訊業,最後跳入出版。
一度我還蠻以自己有能力這樣跨界為傲,直到中年失業,我思考下一步何去何從,其實有種被困住的感覺。
雖然工作上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跟我共事過的人都覺得我很能幹,但其實捫心自問,我又有什麼過人成就呢?對自己倒是挺心虛的。對許多公司來說,也會覺得很難定位我們這樣的人,似乎無法在分工精良的現代社會中找到合適的位置。
試圖釐清自己的下一步時,做了MBTI測驗,結果是INFP,恍然大悟,原來我過往很多選擇與想法,都對應這個性格特質的描述,例如:
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不然就會失去人生動力,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所以我會對自己提出「這工作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
有大量探索世界的需求(難怪會一直想要去學新事物,學過素描、迷過精油、靈氣、神秘學,乃至最近幾年著迷於跳舞)。
比較靠直覺理解事物,而非框架結構式。(所以我很不擅長那種「系統化」的東西,比起做出很漂亮的形式,我比較在意實質的內容跟意義)
INFP的課題是「理想與現實的平衡」,我終於知道這課題有多難,尤其對中年INFP來說更是如此。只顧理想可能會讓自己在職場上變得非常弱勢,只顧現實又會讓自己的內心非常痛苦。
而這段時間的迷茫與痛苦,其實很大一部分也是由於自己內心的天秤無法平衡;真的找不到工作?還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理想是什麼?能清楚定義嗎?自己願意用多少代價去投入呢?
感覺這關是大魔王,能解掉這輩子也就無憾了,沒有白來一趟。
回首過去,不能說懊悔轉職,不過若可以更早理解自己的本質、思考怎麼平衡與取捨,或許人生的確會少些磕碰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閲讀雜食性動物,老在文組跟理工的世界之間跳來跳去,内心小劇場豐富,對於有興趣探究的事物會浮現連自己也不理解哪裡來的毅力。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