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在這八種覺悟的經文中,除了第一、五、七覺名為「覺悟」,其他的都稱「覺知」;「悟」與「知」是不一樣的。「悟」,需要我們去觀察、體會其中的道理,它偏向於理論的理解;而「知」,是從境界上去觀察了知,有這樣的差別。
這第二條,就是要我們去觀察:「多欲為苦」。「欲」是一種希望,世俗希望越大,給我們帶來的痛苦也就越大。所以中峰國師說:「諸苦皆由貪欲起」。
我們體會一下,人為什麼會痛苦?因為有欲望。希望得到財富,那得不到時就苦惱了;希望保持健康,那生病時就苦惱了……一切的苦惱,都來自於內心對世間法追求的欲望。
世間人總是認為財富、權勢、聲名、地位、眷屬這一切,是快樂的保障。尤其年紀越大的人,往往越想要積累、保護財富。因為這能給他帶來安全感。
孔子說:「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年紀越大,這種「得」的心往往越強。事實上,世間人認為這些快樂、安樂的憑藉,只是個錯覺。它們帶來的往往不是真正的快樂,反而是痛苦。
何以見得?龍樹菩薩說:「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一切的欲望,在追求時,就要付出種種辛苦和「心苦」。世間的人為了追求財富、聲名、地位,必須付出萬般艱辛,吃的少、睡的少,掏空了身心;並且與人種種爭執、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機關算盡……就像禿鷹爭奪死屍一樣,你爭我奪。在追求的過程中,常常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追求時是苦的。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真是如此嗎?龍樹菩薩說:「得時多怖畏」。我們得到它們之後,往往又會生出很多不安,乃至怖畏之心。
比如財富,佛陀說,我們的財富,並不只屬於我們自己,它是「五家共有」的。哪五家?「水災、火災、盜賊、不孝子、惡國王」。它們任何一個,都能隨時奪走我們的財富。所以擁有財富的人,心中是不安的,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富,他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
因為世間的財富是有限的,而每個人都想得到它,在殘酷的你爭我奪中,得到的人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來保護它,內心恒常的不得安穩。所以有的富貴之人,反而更睡不著覺。可見得到之後,並不是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就能得到安樂。
我們有時會有這樣的經驗:一直想要一件東西,但是當得到後,卻感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事實上,我們追求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心中的幻覺。什麼幻覺呢?就是我們「覺得」得到它後會很快樂。例如我們「覺得」有錢時就會很快樂;我們「覺得」有權勢地位後,就會很快樂……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而當真的得到時,「得時多怖畏」,心中繼續新一輪不安的輪迴。
世間五欲的快樂,不但追求、得到時,內心皆不得安寧,最令人痛苦的是:它們總有一天會失去。所以龍樹菩薩揭示了第三點:「失時懷熱惱」。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世間的快樂,總有一天會失去,而失去時,內心往往比沒得到時還痛苦,甚至有的人失去後,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多欲為苦」,貪愛世俗的欲望,是一切苦惱的根源,「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因為貪欲,使得我們在無量劫的生死輪迴中,頭出頭沒,疲於奔命。
為了得到安樂,人們終其一生、乃至生生世世地追求,然而究竟得到了什麼?追求時痛苦、得到時痛苦、失去了更痛苦。卻因為貪欲,不得不在無量劫的生命中不斷流轉,無有出期。這不是疲勞嗎?
怎樣才能跳脫這苦的輪迴呢?佛陀告訴我們:「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當我們感到身心不安時,只有減少自己的貪欲,才是真正的安樂之道。
現代社會有一個現象,物質文明越發達的國家,吃安眠藥、鎮靜劑的人往往越多。據報導說,有些美國人平常習慣性的要吸食一點毒品。為什麼?因為安眠藥的力量已經不夠了,吸食毒品才能給他們帶來內心暫時的安定與平衡。
物質的發達富足,本應給人們帶來安樂,但為什麼物質越豐足,人們的內心反而越浮躁不安,到了必須求助於藥物的程度呢?因為物質會刺激我們的欲望,物質越豐富,心中想要的反而會越多,欲望是永遠填不滿的。
人與人之間總是無意識地互相攀比,你有百萬資產,他有千萬,還有億萬的……我開好車,他開豪車,我要趕上他……沒完沒了。所以,物質的富足,不但不能填滿欲望,反而會激發欲望;與人攀比的壓力,更是導致內心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我們要去觀察,那些導致我們身心不安的欲望是什麼?看到它,用佛法的道理去調整內心,最終把它放下。只有放下對欲望的追求,無為後,身心才能自在。
當然,身為凡夫,要做到完全無欲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減少貪欲,漸漸地契入無為,方能真正獲得身心的自在。這就是「常修少欲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