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安全基地目前如何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會不會,人的心裡深處,都有一塊地方,是別人,甚至是自己,都無法了解的?
但唯有透過藝術、創作、身體動作這樣模糊、非語言的方式才有可能靠近一些?」有次我問同事S
「很有可能,這些方式,可以揉合許多不同的情緒和想法」同事S回我。
(表達式藝術治療師們的工作對話 XD)

我們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候?
覺得低落卻找不到原因?
覺得煩雜卻不知道為什麼?
明明很開心,卻仍覺得孤單?
情緒有時是很模糊,很難以一下子精準地明白,但我們可能在一部電視劇裡認出了類似的心情,而落淚並覺得釋放。也可能在一次用盡全力地跑步後,覺得心情有了流動,也可能在整理雜亂的房間、刷洗浴室後覺得豁然開朗。
情緒是一項訊號,我們可以了解對眼前人事物的解讀和反應,是舒服想更靠近?或是緊張想趕快逃走等。不管什麼情緒、不管如何產生,不見得能「處理」,但我們可以從一條路徑出發、進到一個空間,就像是一個安全基地,不帶評價、自由地待著、探索,可能來回好幾次,但從中可以發現到不同面向的自己、了解自己在意的是什麼、了解是什麼影響著自己等等,進而做出不同的選擇,達到不同的可能。

在許多場課程中,為課程設計、安排的體驗活動後,許多學員的回應是:
「好久沒有像小孩般大笑」、「好久沒有像小時候那樣好好玩」。
我們的安全基地,可以是一個活力來源,提供我們空間,好好生氣、好好耍賴、好好大罵、好好抒發,夠了之後,又能夠回到現實中,生活不容易,我們更需要為自己營造一個內在安全基地,滋養自己。
「如果一個小女孩想要飛翔,我們不會告訴她:『小孩子不會飛』相反的,我們會將她抱起來,扛在頭頂上飛來飛去」- - 英國精神分析師 溫尼考特 Donald W. Winnicott.
即使只是想像,也是一個安全空間。若再搭配實體的感受,比如一杯飲料,就更療癒了。
你呢?你的安全基地目前如何呢?在安全基地都做些什麼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年幼的孩子,對於黑暗會害怕,是滿常見的情緒反應,有幾種可能... 而除了留一盞小夜燈、或是讓孩子跟大人睡之外, 家長還可以怎麼做呢?
「人一生會有創傷,但在一個安全的空間,也會復原、長出韌性,一切仍有希望」,我與朋友結尾時,我說了這句,因為,曾陪伴自己、陪伴各種生命,待過、走過各式的創傷地景,深深明白創傷的復原,不是只跟這個人有關,而是跟這個人所在的環境,給予什麼樣的回應,有著大大的相關。
你也愛爬山嗎? 這幾年許多人走向山林活動,登山相關文,有一個面向比較少被提及:「從爬山看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我原本下標為「從爬山看真愛」,我真心覺得內政部、林務局等相關單位可以考慮合辦什麼聯誼活動啦)) (以下純屬綜合少數人的經驗和觀察,不代表所有值,請讀者自行針酌參考。) 1.事前規劃:
「孩子失控、或固執耍牌氣時,有沒有哪些動作可以協助他抒發?或讓他能彈性一些?」 這種時刻真的是頭痛,家長常恨不得有魔法立刻把小孩____ (自行填空) 另一個重點也是:「如何協助孩子調節緊張、失望、或挫折等情緒」。 試著從身心工作的角度,說明大人可以嘗試的幾種方式與步驟:
讓身體成為自己安在的家 在「四樓的天堂」一劇裡,幾位主角紛紛提到「我想找一個家」、「找自己的家」,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自己的家」。 身體一直都在,跟我們在一起,一起經歷、感受、接觸等,並裝載著各種情緒、經驗、記憶等。 當心情低落時,身體會覺得無力,不想要動。 當心情煩悶時,身體會覺得坐也不是
為自己找找看,各種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各種情緒風暴來臨時,從身體協助自己安在,陪伴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撐過。 回想看看,當心情低落時,你通常如何陪伴、照顧這份低落呢? 在上「有身體的心理工作」課程時,過程中大家提到很多很棒的想法,印象深刻的有一個: 「如何從身體動作,協助心情低落的學生/個案提升能量?
年幼的孩子,對於黑暗會害怕,是滿常見的情緒反應,有幾種可能... 而除了留一盞小夜燈、或是讓孩子跟大人睡之外, 家長還可以怎麼做呢?
「人一生會有創傷,但在一個安全的空間,也會復原、長出韌性,一切仍有希望」,我與朋友結尾時,我說了這句,因為,曾陪伴自己、陪伴各種生命,待過、走過各式的創傷地景,深深明白創傷的復原,不是只跟這個人有關,而是跟這個人所在的環境,給予什麼樣的回應,有著大大的相關。
你也愛爬山嗎? 這幾年許多人走向山林活動,登山相關文,有一個面向比較少被提及:「從爬山看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我原本下標為「從爬山看真愛」,我真心覺得內政部、林務局等相關單位可以考慮合辦什麼聯誼活動啦)) (以下純屬綜合少數人的經驗和觀察,不代表所有值,請讀者自行針酌參考。) 1.事前規劃:
「孩子失控、或固執耍牌氣時,有沒有哪些動作可以協助他抒發?或讓他能彈性一些?」 這種時刻真的是頭痛,家長常恨不得有魔法立刻把小孩____ (自行填空) 另一個重點也是:「如何協助孩子調節緊張、失望、或挫折等情緒」。 試著從身心工作的角度,說明大人可以嘗試的幾種方式與步驟:
讓身體成為自己安在的家 在「四樓的天堂」一劇裡,幾位主角紛紛提到「我想找一個家」、「找自己的家」,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自己的家」。 身體一直都在,跟我們在一起,一起經歷、感受、接觸等,並裝載著各種情緒、經驗、記憶等。 當心情低落時,身體會覺得無力,不想要動。 當心情煩悶時,身體會覺得坐也不是
為自己找找看,各種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各種情緒風暴來臨時,從身體協助自己安在,陪伴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撐過。 回想看看,當心情低落時,你通常如何陪伴、照顧這份低落呢? 在上「有身體的心理工作」課程時,過程中大家提到很多很棒的想法,印象深刻的有一個: 「如何從身體動作,協助心情低落的學生/個案提升能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種人為憂慮而生。 人以類分,如果有一種分類的標準是安全感及焦慮感,那你覺得自己屬於哪一種呢﹖ 有安全感的人,通常樂於探索未知的世界。他覺得世界是一個遊樂場,可以遨翔其中,不斷地向周遭開拓、嘗試,有勇氣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擁有挑戰一切的勇氣,是一個無懼的勇士。 相反,一個充滿焦慮感的人,他對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管理工作坊的文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學習覺察情緒與辨識情緒,並透過課程方式練習轉化情緒並調節壓力。並提及四種面對人生苦難的境界,以及過往經驗對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安全感,來自於自己, 練習臣服與信任,安處於當下, 你才能夠安處於自己之內,成為自己的安全感, 就不需要透過控制或依附,來讓自己感覺安心。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情緒療癒是一個複雜又曲折的旅程,面對和處理情緒是一種挑戰,之所以有些人中斷旅程,甚至有些人會感到卻步,因為這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挑戰 面對內在情緒:情緒療癒需要人們直接面對內在深層的情緒和痛苦,這些情緒可能長時間被壓抑或忽視,當人們開始探索這些情緒時,可能會引發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感到害怕
Thumbnail
舒心自在的溫感生活,從自我覺察開始。 當生活慢下來,一切的美好都將開始蔓延。 「如果精神是水,靈魂就是湖泊,而人格便是水上的漣漪。」 想享藍圖致力推廣「從生活中自我療癒」的種種練習, 體現生活處處有療癒的漫慢生活。 由內探索內心框架(內觀), 到外練習身心靈合一(三摩地),想享藍圖陪你為自己做點事。
Thumbnail
"熟悉回家的路,就可以隨時回家",這句話說明了情緒療癒不可能保證我們往後的生活都一帆風順,但可以確信,我們在療癒過後,再次遭遇負面情緒時,可以更容易地面對和處理它們,而不至於被風浪摧毀或淹沒 因為,在療癒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認識並處理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的起因和影響,透過健康的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種人為憂慮而生。 人以類分,如果有一種分類的標準是安全感及焦慮感,那你覺得自己屬於哪一種呢﹖ 有安全感的人,通常樂於探索未知的世界。他覺得世界是一個遊樂場,可以遨翔其中,不斷地向周遭開拓、嘗試,有勇氣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擁有挑戰一切的勇氣,是一個無懼的勇士。 相反,一個充滿焦慮感的人,他對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管理工作坊的文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學習覺察情緒與辨識情緒,並透過課程方式練習轉化情緒並調節壓力。並提及四種面對人生苦難的境界,以及過往經驗對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安全感,來自於自己, 練習臣服與信任,安處於當下, 你才能夠安處於自己之內,成為自己的安全感, 就不需要透過控制或依附,來讓自己感覺安心。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情緒療癒是一個複雜又曲折的旅程,面對和處理情緒是一種挑戰,之所以有些人中斷旅程,甚至有些人會感到卻步,因為這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挑戰 面對內在情緒:情緒療癒需要人們直接面對內在深層的情緒和痛苦,這些情緒可能長時間被壓抑或忽視,當人們開始探索這些情緒時,可能會引發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感到害怕
Thumbnail
舒心自在的溫感生活,從自我覺察開始。 當生活慢下來,一切的美好都將開始蔓延。 「如果精神是水,靈魂就是湖泊,而人格便是水上的漣漪。」 想享藍圖致力推廣「從生活中自我療癒」的種種練習, 體現生活處處有療癒的漫慢生活。 由內探索內心框架(內觀), 到外練習身心靈合一(三摩地),想享藍圖陪你為自己做點事。
Thumbnail
"熟悉回家的路,就可以隨時回家",這句話說明了情緒療癒不可能保證我們往後的生活都一帆風順,但可以確信,我們在療癒過後,再次遭遇負面情緒時,可以更容易地面對和處理它們,而不至於被風浪摧毀或淹沒 因為,在療癒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認識並處理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的起因和影響,透過健康的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