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技之長的定位是要解決問題,還是做到頂尖?

中二時對於自己的志願和養成途徑,有「想當漫畫家→磨練繪圖技巧,讀高職美工科」、「想當小說家→大量閱讀與書寫,讀升學高中」兩種想像,那時也差不多是決定升學志願的時候,看到同學申請上高職美工科,我在學校制式聯絡簿的生活花絮欄位中寫「真羨慕、我也很想去讀那間學校」,立刻引來一掛家長師長的嚴正關切--
「能讀書卻不讀書,你是不是想逃避考試?」
「畫圖沒畫到頂尖,長大可以做什麼?你想喝西北風?」
「億萬富翁的孩子愛念什麼就念什麼,但我們家又不是這種條件--你堅持要念美工科,就自己付學費。」
想不出經濟獨立辦法的青少年無可堅持,去讀升學高中也沒有不行,或許可以實現小說家的夢想?但我仍覺得很不舒服,因為整個過程並不是溝通,是「把不懂事的小屁孩嚇唬一頓,嚇一頓不夠,多幾個人來多嚇幾頓」,我也清楚明白地學到一課:很多大人號稱開明,骨子裡仍只想聽到他們想聽的話。
看到我沉著臉不再提高職美工科,大人們換一種語調勸慰說:「你有畫圖的興趣很好啊,就把畫圖當休閒,把興趣當工作會很辛苦。」
真的嗎?

升學主義的大人們對於技職在擔憂什麼?

天篷人學藝的白金階梯 x 為工商社會大量生產勞工的教育體系
小時候的我一直期待趕快長大、經濟獨立、自己做決定。出社會之後的歷程讓我體會到:想做好任何事情都很辛苦,一生中要工作的時間這麼長,如果對工作沒有興趣,人生會過得加倍痛苦
由於我沒有親身體驗過技職,也沒有穿越多重宇宙的本領,但是可以好好理解當年這一群大人們,他們在恐懼什麼?
老師的恐懼比家長父母單純得多,就是自己帶的班級的升學率。
把學生無恙地送到下一個階段,不管學生是要去念職業學校還是升學體系,老師已經完成任務,對於教育者的職業已經足以交代、稱得上有功無過,當為人師表者陷入「帶出更多前三或第一志願的學生」的比賽中,堅信如此自己就是成功的老師--只能說,升學主義深深禁錮了一代又一代人。
至於家長父母的恐懼,就比較複雜了:
恐懼一:擔心孩子無法出人頭地
如果對現代工商社會的邏輯有些理解,「做不到第一會活不下去」是假議題,因為產業是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生出一定規格的產品和服務,技術能力在某種程度以上就會獲得雇用,按時解決問題、完成老闆或客戶交辦的重要性,往往在「成為業界第一」之前。
成為行業內的工匠能過活,那是否甘心一輩子當工匠,不會因為成就感不足失去熱情?向上爬、出人頭地在任何地方都是非常困難的,父母家長對於孩子走上自己不懂而且沒那麼認同的領域,這份擔憂就會擴大。
恐懼二:頂尖技術是靠錢堆出來的
人想往高處爬,眼光也會投放在更高的階級,中產階級家庭聽到更上層的人付出多少財力物力讓孩子學才藝,往往嚇得直接投降、勸退小孩或「等你有錢之後自己想辦法」,畢竟生活的餘裕有限,不是只有孩子學才藝需要開支。
沒錢未必學不成才藝,而把才藝養到頂尖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決勝點可能在比金錢更稀缺的資源上。如果家長父母以這項才藝為職,或是擁有精通這項才藝的「品味」,為小孩鋪陳學藝路徑將事半功倍,品味聽起來很飄渺,但是和一個家族成員的教養、文化資本有密切關係。
恐懼三:資源與文化資本不足支應其他選擇
富過三代、持有雙重國籍、就讀於世界一流名校的天篷人把孩子送去學才藝,也深知不可能每個孩子都以才藝為職,成為藝術家、演奏家等等,他們有資源和管道讓孩子學習其他專長,再將兩者相結合,例如讓孩子大學主修藝術、攻讀管理碩士,之後成為經營者開設藝術經紀公司,專門服務頂級消費力的VIP。
其他階級的家長完全不知道有這樣的世界,就算聽過,也搞不清楚裡面的水有多深,勉強花錢堆出孩子的才藝,但下一步要怎麼辦就沒概念了,然而這一切都是天篷人的常識。
心中預設了這麼多恐懼,所以大人們不敢在孩子生涯的重要轉折上冒險,寧可打最保守的安全牌。
以事後諸葛的角度來說,去讀升學體系讓我達成一半的願望--吃飯的專長全部呈現在筆桿和鍵盤上,出版小說《性感槍手》,現在也持續創作更多故事。
不過一個人真心渴望要做什摩,是無法按捺自己一輩子的--小時候不准學畫圖,那成年經濟獨立後我自己去學。
2016年也就是三十歲那一年,我報名了角川國際動漫教育,選修對齊日本漫畫專門學校制度的兩年漫畫學程,費用差不多等於攻讀一個碩士學位,追夢有成本,到人生中場沒空小打小鬧,什麼事都要玩真的,直接理解最強勢的漫畫輸出國是怎麼營運這個產業,燃燒吧我的積蓄~

從漫畫製作發現自己的任/韌性
畫漫畫是怎麼一回事呢?想要在時限內一個人製作16頁的短篇,必須對自己強力專案管理,經常從繪圖螢幕抬起頭就會看到彼岸島。
一個故事概念變成腳本、劃出鉛筆草稿、黑線定稿、畫面調整與陰影特效的過程,寫稿沒有這麼強烈與繁複的階段性,所以畫圖時常不免會想「這樣就好行不行?」,但完稿這回事,自我催眠沒用,讀者是一目瞭然的。
不能只會塗鴉、不能只畫到線稿、不能亂畫小配件、不能逃避背景與塗色,不能不在時間內一個人完成這些工作--時限與壓力的鞭子在腦海中劈啪作響,畫圖過程最開心的回饋,例如「終於知道如何在漸層圖層上畫夜景了。」「電扶梯、告示牌這種天天看到的東西,原來要描繪這些細節,才會像一回事。」「這樣畫衣服的皺褶才有順著角色的體型與動作感。」
技巧磨練永無止境,最最最重要的--我竟然有耐心完成這麼麻煩的工作!
由我負責編劇的台灣史漫畫民主星火
順利從學程畢業、畢業製作拿到首獎只是這條路的開始,因為真正踏入業界的指標是作品要商業發行,我的畫技還有得磨,一個人無法獨立作業,幸好漫畫是可以分工合作的。
2022年初,我所參與製作的漫畫《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上市。
以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群眾街頭運動的濫觴「中壢事件」為主軸,從史實進行故事發想,以臥底者的視角敘事,由專業漫畫家爛貨習作繪製、田調人員陳力航考證,重現台灣70年代的選舉造勢、街頭衝突等激情畫面,以及社會保密防諜、我不說方言政策的餘波,如何烙印在一代人的心中。
能在張辰漁邀請下,如願以償投入漫畫的生產線,製作期間有胡薽勻賴敏甄行政協力,真的非常感謝,除了圓小時候一直懷抱的漫畫夢,也更體會到歷史的意義:了解過去、討論曾經並進行反思,社會集體才能更往前走一步。

S2EP10:升學人超好奇的職校體系,裏面的風雲人物是?
這一集節目中,我採訪了好幾位孩子是念藝術和音樂的天篷人,以及在台灣念技職體系出身的朋友,還有《做工的人》的作者林立青,綜合他們的說法,來聊聊非升學體系內的競爭、就業還有心理階級感。
在技職領域裡,怎樣的人會是風雲人物?大家又會有哪些不同的生活重心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