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鉸鏈主要練後側肌群,其他部份呢?
我們活動在3D空間裡,在探討動作時,或著是在訓練、評估時,三維空間整體面向都要一起考量。 對於髖關節來講更是如此,因為髖關節活動的自由度大,意思是說它能產生3D的動作。不像膝蓋、手肘主要只有伸直跟彎曲的關節活動度,主要只產生單一面向的活動而已。 在敘述三維空間時,會分為矢狀面(前後面向)、冠狀面(左右面向)以及水平面(水平面向)。 對髖關節的矢狀面來講,主要肌群是臀大肌、腿後肌群、股四頭肌等,讓髖關節產生往前抬腳、往後踢腳、走路、跑步、跳躍等等跟運動表現有關的動作。 對髖關節的冠狀面來講,主要肌群是臀中肌、內收肌群等,讓髖關節產生往內夾腿、往外開腿的動作等。除此之外,這些肌群與下肢整體的平衡能力也有很大的關係,且我們講髖關節不穩定,通常也指的是冠狀面肌群。 對髖關節的水平面來講,主要肌群有梨狀肌、臀中肌、內收肌群等,讓髖關節產生內外轉的動作。這些動作除了讓你能順利往左往右轉,做出華麗地轉身跳投以外,在走路、跑步時也扮演著幕後動態穩定的角色哦! 講到這邊,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呢?怎麼臀中肌、內收肌群在冠狀面跟水平面都有出現在裡面? 對我們來講,這是髖關節比較難學習的原因之一。同一條肌肉,或同一肌群,是可以對髖關節產生不只一個面向的動作。 比如說內收肌群可以讓髖關節內收(Adduction)、屈曲(Flexion)、伸直(Extension)、外轉(External rotation)、內轉(Internal rotation),而且在不同角度時,做伸直的肌肉會轉變成屈曲的肌肉。 因此在訓練髖關節時,除非想要特別針對某一條肌肉做肌力訓練,不然基本上,所有面向的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都應該要面面俱到! 之前的文章我們學到了髖鉸鏈、髖和腳踝的穩定性訓練,今天我們來學其他針對髖關節的訓練吧! 動作不會非常難,但一樣要考量自身身體狀況,小心不要讓自己受傷了。
靠牆側躺髖外展
臀中肌真的是超重要的,當然要擺在第一個來講。 這個動作很適合初學者,因為它的動作強度只要抵抗自身重量就好,也就是抵抗整隻腳的重量。身體靠在牆壁上,可以讓全身保持更穩定的姿勢外,也讓你的腳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做動作。 即便如此,如果你覺得做這個動作很吃力,或是容易離開牆壁,代表你的臀中肌的肌力跟控制能力就真的需要多多加油哦! 這個動作依照你的感覺,可以一組做3~20下皆可,做到髖關節外側的肌肉有痠感就好,總共可以做2~5組。(若做到腰痠,代表出錯力了。) 次數、組數很自由,基本上有做有進步,小心別做過頭就好。做完後可以簡單做些按摩,避免讓肌肉過度緊繃產生其他不舒服。 今天的動作,都適用這樣的次數、組數的自由搭配,以下就不多贅述了。
靠牆側躺髖內收
大部份的情境來講,我希望你做單一面向動作時,如果你產生其他面向的動作,可能代表著肌力或控制能力有異常。 以這兩個動作來講,我希望你做髖外展(內收),這屬於冠狀面的動作。 但你的動作多了外八!這屬於水平面的動作。或者你的腳離開了牆壁,往身體的前面跑掉了!這屬於矢狀面的動作。 代表你平常在做冠狀面動作時,也會容易伴隨其他面向肌肉的幫忙!這也是發現身體有沒有過多「代償」的評估方式之一。 基本上,訓練的同時就是評估,不過評估不一定是一種訓練。
跪姿髖內外轉
*有很多人都不適合做跪姿,膝蓋可能產生疼痛或受傷,請務必衡量自身狀況。要做動作前,也請務必墊個軟墊在膝蓋下方,以保護自己。 關節活動度也有不同的分類,常見的分類有被動關節活動度(PROM)及主動關節活動度(AROM)。 被動關節活動度是指說,放鬆時看你的關節活動角度。比如說伸展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時,腳跟是否能碰到屁股。被動關節活動度通常是靠靜態伸展來改善。 主動關節活動度是指說,你自己出力的情況下,關節可以做到多少活動角度。比如說手可以舉多高、能不能碰到自己的背部。主動關節活動度可以靠動態伸展或訓練來改善。 跪姿髖內外轉,就是要改善主動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如果覺得做起來有困難,可能代表髖關節的活動度或肌力需要被改善。通常這樣的人,可能是容易腰酸背痛的族群。 盡你所能慢慢做、盡量做到角度的極限,但也不要過度用力或產生疼痛。關節活動度會越做越好的! 當髖關節活動度正常時,可以減少腰椎的壓力,能預防一些腰部的傷害。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是覺得對你很有幫助
歡迎使用方格子平台"贊助作者"
您的支持是我繼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