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六四過後,讀《獨裁者養成之路》

去年寫的「六四」文章,至今仍記憶猶新。轉眼間,竟又過了一年。
今年的六四,我想分享前一陣子讀的書《獨裁者養成之路》(How to Be a Dictator: The Cult of Personali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作者是中國近代史學家馮克(Frank Dikötter),書中以八位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個人特徵與發展脈絡為主題,剖析他們的崛起與衰落。
在此之前,我從未看過馮克的書,只知道他是外國學者(荷蘭人),目前在香港大學教書。看完書之後,不得不佩服馮克,他真是一位很會用筆說故事的作者,從他引用的資料與文獻,也可推知他是相當擅長於庶民書寫的歷史學家。
我相信本書的作者、譯者與編輯都做足了功夫,使得書中一篇篇文章不僅可讀性與易讀性高,筆觸甚至帶有文學的抒情氣息。不過,也因為這抒情性,令我在閱讀內文時,偶爾會心生懷疑地翻閱注釋以確認資料來源,也是一個滿有趣的閱讀體驗。總之,這是一本好看、讓人不知不覺就把書讀完的大眾歷史書。

孤立人群、碾碎尊嚴
過去我曾讀過從性格的角度來分析獨裁者心理狀態的文章。但讀了《獨裁者養成之路》這本書之後,會發現實在很難僅用過度簡化的「人格異常」來做解釋。在馮克的敘事鋪陳與文字引導下,不難發現作者想傳達這八位獨裁者具有一個相同之處:他們全都是相當擅長於操縱「個人崇拜」與「恐怖統治」的人。
作者更進一步說明其操弄人心背後的目的:
「個人崇拜的目的,並不是要讓人相信或被說服,而是要製造混亂、摧毀常識、強制服從,讓每個人變得孤立並碾碎他們的尊嚴。人們必須自我審查,並且反過來監視他人,譴責那些對領袖獻殷勤不夠真誠的人。」
於是,所有的吹捧都來自於恐懼。獨裁者先讓底下的人「學會了不去質疑他的指示,反而開始引述他的話」,進而讓恐懼就像波浪舞一般的四處擴散。人民為了保全生命、明哲保身,只能選擇噤聲。可悲的是,站上權力高塔的同時,獨裁者反而往往是最恐懼不安的人。

區分崇高與卑劣的目的
我猜想讀者在閱讀書中八個獨裁者崛起歷程時,應該不免會感到好奇:難道這些獨裁者的手下、當時的人民,都看不出來獨裁者的人性是如此扭曲、高舉的目的是何等邪惡嗎?
坦白說,就把當時的人民換做是我們吧。今天當我們觀察社會上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位領導者,我們真的能夠確認一個人的目的是良善的或是邪惡的?是崇高的或是卑劣的?有時候真的很難,因為有太多太多因素在包裝,試圖干擾並影響我們的判斷了。特別是如獨裁者這般,以崇高之名行卑劣之實的人,更傾向於透過欺騙的手段,讓自己採取行動的真正動機滴水不漏。
那麼該怎麼辦?至少到此時此刻,我還是樂觀的相信,仰賴恐懼與謊言的政權終究有一天會垮台。就像《獨裁者養成之路》書中多篇文章,巧妙地以獨裁者的辭世為結尾,如〈史達林〉一篇便寫到史達林過世後:
「當局的既得利益者紛紛發表弔辭……喪禮上,無數人民悲痛欲絕。一個月後,史達林的名字從報紙上消失了。」
所有的一切,最後都將隨風而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舊書/老片、新書/新片都讀都看;非書評或影評,純粹記錄下個人閱讀體驗。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電影滿滿的愛。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