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從學校教育裡所受的傷,看見孩子的生命課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事情發生的時候,是二〇一六年的暑假過後,那時的女兒們就讀的年級分別是五和六年級,也是她們進行在家自學的第一年;那時,我還有親自教授她們一些課程,例如:設計思考,也有隨機地以日常生活中的新知所進行的學習,例如:弱酸與弱鹼在家務整理上的應用。

從家長變成老師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那次的課程中,有一個段落是需要稀釋酒精的;而這樣運算和概念,應該是國中階段的課程,對還在國小高年級的女兒們來說是相對困難的。但是,在學校被貼上「數學不好」標籤的小女兒,竟然躍躍欲試;而喜歡數學、總是能獲取高分的大女兒,更是不能落人後啊!
於是,我帶著她們一步一步地進行推導,每一步都在確認她們有聽懂之後,才有繼續進行;然後,在她們都雙雙表示理解的前提下,我讓她們在自己的紙上重新運算一次,確認她們有內化這樣的脈絡。

過了一小段時間,小女兒算好了,而大女兒還在埋頭苦思。

我靠過去她們的桌子旁邊,看了看小女兒的算式和答案,都是正確的;她按照我先前舉例時所寫的算式,實際要使用的酒精百分比套用進去,小心翼翼地計算出「稀釋所需要的水量」,每一個算式都是有邏輯的,當然也就順利地得到答案。
反觀大女兒的紙,上面是稀稀落落的算式,和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答案;相當然爾,答案是錯誤的。

「妳的算式呢?」我困惑地問她。

而這麼一個(對我來說)簡單且理所當然的提問,把她徹底踩爆了!她沒有直接爆氣、連珠炮似地說出心中的不舒服,只是一語不發地癟著嘴坐在位子上;但我知道:她是很不開心的。於是,我一邊同理可能會讓她感到不舒服的的面向,一邊多說了一些可以讓她更瞭解我的立場的話。

「是因為妹妹算好又算對,但是妳沒有,所以生氣嗎?」我問。

她一樣沒有說任何的話。但是,臉上的表情並沒有和緩下來,所以我知道這個面向並沒有切中到。轉了轉腦袋,我換一個面向切入。

「會希望妳把算式寫下來,是因為這樣我才能知道妳的思考脈絡啊!不然,我會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算式在表達的是什麼⋯⋯」我換個方向說明。

這一次,她的臉部表情有了明顯的變化;只是,她一樣沒有要說話。過了一會兒之後,我們要進行「將她們算出來的、稀釋所需要的水量,加入到原本的酒精之中」的環節了;小女兒來到廚房的水槽旁,準備要拿涼杯裝水,而大女兒還是一臉不悅地坐在原地。

「如果還是不舒服,可以不一定要繼續。」我對她說。

聽到這句話,她踩著重重的步伐離開、回到自己的房間;時間悄悄地流逝,我和小女兒完成所有的課程,也將廚房還原、讓太太可以準備晚餐,大女兒都沒有出現。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8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內在小孩轉大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即將與男朋友步入婚姻的女孩兒,徐徐說出心裡的困擾:這段時間,與男朋友大量且密集地商討婚禮的相關事宜;一開始,許多朋友都相當羨慕,因為男朋友的參與度很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關鍵性決定被拍板,她卻感到自己被邊緣化。 「這是『我的』婚禮,不是嗎?」她問我。
某日,我和太太、女兒們在吃午餐。 吃著、吃著⋯⋯我撇見大女兒放在桌上的手機,上面的螢幕保護貼,不知何時地有了撞擊後的缺口和裂痕;於是,我關心地問道:那是怎麼用的啊?我記得上次看到的時候,還沒有啊⋯⋯ 大女兒聞聲,緊張地把手機拿了起來,故作鎮定地應了句:不知道。 面對大女兒的防備,我沒有不舒服。 。
昨天早上,我、太太與夥伴們相約,要針對《內在小孩轉大人》的出版計劃進行討論。 整個團隊總共有五個人。我、太太和兩位住在一起的夥伴,都住在新竹;只有一位夥伴住在台北⋯⋯這場討論,台北的夥伴也會親臨現場,不但會免去線上會議所帶來的干擾,更能在面對面互動中,準確地接收彼此的非語言訊息。 。昨天。 。 。
那日,有位學員在閱讀了我寫的〈原諒,是我不願意給,還是你不願意收?〉之後,發自內心地給予了另一個視角的回饋。 「我還真的不想要他的道歉呢!」Y學員用近乎驚呼的語氣說。 「喔?怎麼說?」我語帶笑意地進一步探詢,想理解她真正想表達的。 而這讓我對於「受害者~倖存者」光譜,有了更清晰的視野。
「妳原諒妳的父親和母親了嗎?」那日,一位學員這樣問我。 「妳有在療癒過後,去和父親、母親對話,讓他們知道:這件事,對妳來說,是父親過度的玩鬧,並不是性侵。但是⋯⋯這樣就算原諒他們了嗎?」—她繼續補充道。 「妳所謂的『原諒』是什麼呢?或者說,是應該要產生什麼效果出來嗎?」—我語帶輕鬆地回應。
「我的母親總是感到不滿!這不僅是對我,對我的父親也是。但我現在懂了!那個『不滿』並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母親的杯子原本就是有洞的⋯⋯而我過去一直以為:是我不夠好!我無法滿足母親的期待、需求。」—我揚起頭,接下連日雨後的陽光。
即將與男朋友步入婚姻的女孩兒,徐徐說出心裡的困擾:這段時間,與男朋友大量且密集地商討婚禮的相關事宜;一開始,許多朋友都相當羨慕,因為男朋友的參與度很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關鍵性決定被拍板,她卻感到自己被邊緣化。 「這是『我的』婚禮,不是嗎?」她問我。
某日,我和太太、女兒們在吃午餐。 吃著、吃著⋯⋯我撇見大女兒放在桌上的手機,上面的螢幕保護貼,不知何時地有了撞擊後的缺口和裂痕;於是,我關心地問道:那是怎麼用的啊?我記得上次看到的時候,還沒有啊⋯⋯ 大女兒聞聲,緊張地把手機拿了起來,故作鎮定地應了句:不知道。 面對大女兒的防備,我沒有不舒服。 。
昨天早上,我、太太與夥伴們相約,要針對《內在小孩轉大人》的出版計劃進行討論。 整個團隊總共有五個人。我、太太和兩位住在一起的夥伴,都住在新竹;只有一位夥伴住在台北⋯⋯這場討論,台北的夥伴也會親臨現場,不但會免去線上會議所帶來的干擾,更能在面對面互動中,準確地接收彼此的非語言訊息。 。昨天。 。 。
那日,有位學員在閱讀了我寫的〈原諒,是我不願意給,還是你不願意收?〉之後,發自內心地給予了另一個視角的回饋。 「我還真的不想要他的道歉呢!」Y學員用近乎驚呼的語氣說。 「喔?怎麼說?」我語帶笑意地進一步探詢,想理解她真正想表達的。 而這讓我對於「受害者~倖存者」光譜,有了更清晰的視野。
「妳原諒妳的父親和母親了嗎?」那日,一位學員這樣問我。 「妳有在療癒過後,去和父親、母親對話,讓他們知道:這件事,對妳來說,是父親過度的玩鬧,並不是性侵。但是⋯⋯這樣就算原諒他們了嗎?」—她繼續補充道。 「妳所謂的『原諒』是什麼呢?或者說,是應該要產生什麼效果出來嗎?」—我語帶輕鬆地回應。
「我的母親總是感到不滿!這不僅是對我,對我的父親也是。但我現在懂了!那個『不滿』並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母親的杯子原本就是有洞的⋯⋯而我過去一直以為:是我不夠好!我無法滿足母親的期待、需求。」—我揚起頭,接下連日雨後的陽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藉分享與兩女兒的升學選擇討論過程,以及藉"親子共創業"的發想,說明姐妹各自的選擇。姊姊準備直升高中部,並規劃經營部落格及參與實作課程,妹妹則期待就讀姊姊的學校。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前幾天在廚房忙著預備晚餐,小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娓娓道來班上發生的事情,班上有某位男生對某一位女生開玩笑,戲弄說她喜歡某某人,最後讓那位女生氣哭跑出去。小妞看到同學難過的跑出去,獨自一人坐在草皮傷心難過。自己也悄悄地跟在後面,默默地在那位女同學旁邊坐了下來,那位女生看到小妞也坐在她旁邊,兩人對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藉分享與兩女兒的升學選擇討論過程,以及藉"親子共創業"的發想,說明姐妹各自的選擇。姊姊準備直升高中部,並規劃經營部落格及參與實作課程,妹妹則期待就讀姊姊的學校。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前幾天在廚房忙著預備晚餐,小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娓娓道來班上發生的事情,班上有某位男生對某一位女生開玩笑,戲弄說她喜歡某某人,最後讓那位女生氣哭跑出去。小妞看到同學難過的跑出去,獨自一人坐在草皮傷心難過。自己也悄悄地跟在後面,默默地在那位女同學旁邊坐了下來,那位女生看到小妞也坐在她旁邊,兩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