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自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臺灣過去幾十年,民間零零散散的都有人使用大陸字。前些日子,筆者曾寫過【大陸字對臺灣有影響嗎?】可是,官方都使用大陸字,那還有什麼話好說的呢?
臺灣的「臺」,大陸字是「台」。沒錯,「台」,很早在《尚書》已有了,為什麼是大陸字呢?
「台」,比如「台端」、「台甫」,是對對方的尊稱。但,中華民國臺灣省,那是本來的寫法呀!為什麼要改用大陸字的「台」呢?方便?不小心?能說得過去嗎?
此外,臺灣有些食品,其包裝的用字,卻明顯使用大陸字。是潮流?商業需要?
很想知道,如果臺灣學生作文書寫大陸字,國文老師怎樣看待呢?校方又是否容許呢?大專聯考時書寫大陸字,有沒有這方面的閱卷準則呢?
筆者不是臺灣人,都尚且緊張兮兮地呼籲臺灣必須要使用正體字,為啥?那是緊守保存固有的中華文化的最後防線呀!不自強,能自存嗎?
孔子說:「政者,正也。」我則曰:「正者,政也。」
(寫於2021日9月14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大辭典裡搜尋「篡改」與「竄改」,結果含糊不清,無法取捨。它說: 篡改:任意做不實的更改。如:「日本為掩飾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行,竟不惜篡改歷史!」 竄改:任意做不實的更改。如:「為掩飾真相而竄改歷史,終將受到世人的譴 責!」 這樣和稀泥,竟出自中華民國教育部屬下的《國語大辭典》,說得過去嗎?
    也許有人問:既然「飧」字的筆畫比「餐」字少,那為什麼大陸要把「飧」字改成「餐」呢? 須知大陸的漢字,不但要簡化,而且要減少。把哪些他們所謂「生僻」的字詞,竄改為較常見的字。又把那些同音字,通通人間蒸發。於是,古之本有、古之常用的「飧」字,就以為是「生僻」的字詞,因而被俗人自俗為「餐」了。
    昨晚提及「盤中飧」與「盤中餐」,究竟哪一句才對?原來有不少網民,特別是從大陸過來的,還是堅認「盤中餐」是對的,又或者說兩者都可以。所以,昨晚用了不少時間來考證。 這兩個看點不假。 第一個看點就不必討論了,所有教科書就是用「盤中餐」的,那是官版。 《詩經·魏風·伐檀》:不素飧兮。
    有首唐詩,大家都讀過,都可以說是家傳戶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當中的「盤中飧」,香港人和臺灣人都不會讀錯;但大陸人就一定會讀錯,而且是清一式錯讀為「盤中餐」。 剛剛收聽文昭先生的「談古論今」(20200812第801期),他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2020年11月20日,筆者曾在好幾個自媒體留言,謂大陸的語文有不少都是錯詞錯讀的,而且還是語委會所規範的。於是列舉多個例子,以供參考。 那麼,為什麼把「竄改」寫成「篡改」?「竄」,本身是有簡化字「窜」的,又何以不用「窜改」?而偏要用筆畫繁多的「篡改」呢? (寫於2022年6月16日)
    關於廣東省禁用粵語有感(4) 大陸字除了在造形有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之外,在讀音方面也有不少規範錯誤,例如: ①敬業樂業的「樂業」,大陸讀作「lè yè」,即讀為快樂的樂,其實正確的讀音為「yào yè」,粵音爻,是愛好的意思。
    在大辭典裡搜尋「篡改」與「竄改」,結果含糊不清,無法取捨。它說: 篡改:任意做不實的更改。如:「日本為掩飾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行,竟不惜篡改歷史!」 竄改:任意做不實的更改。如:「為掩飾真相而竄改歷史,終將受到世人的譴 責!」 這樣和稀泥,竟出自中華民國教育部屬下的《國語大辭典》,說得過去嗎?
    也許有人問:既然「飧」字的筆畫比「餐」字少,那為什麼大陸要把「飧」字改成「餐」呢? 須知大陸的漢字,不但要簡化,而且要減少。把哪些他們所謂「生僻」的字詞,竄改為較常見的字。又把那些同音字,通通人間蒸發。於是,古之本有、古之常用的「飧」字,就以為是「生僻」的字詞,因而被俗人自俗為「餐」了。
    昨晚提及「盤中飧」與「盤中餐」,究竟哪一句才對?原來有不少網民,特別是從大陸過來的,還是堅認「盤中餐」是對的,又或者說兩者都可以。所以,昨晚用了不少時間來考證。 這兩個看點不假。 第一個看點就不必討論了,所有教科書就是用「盤中餐」的,那是官版。 《詩經·魏風·伐檀》:不素飧兮。
    有首唐詩,大家都讀過,都可以說是家傳戶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當中的「盤中飧」,香港人和臺灣人都不會讀錯;但大陸人就一定會讀錯,而且是清一式錯讀為「盤中餐」。 剛剛收聽文昭先生的「談古論今」(20200812第801期),他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2020年11月20日,筆者曾在好幾個自媒體留言,謂大陸的語文有不少都是錯詞錯讀的,而且還是語委會所規範的。於是列舉多個例子,以供參考。 那麼,為什麼把「竄改」寫成「篡改」?「竄」,本身是有簡化字「窜」的,又何以不用「窜改」?而偏要用筆畫繁多的「篡改」呢? (寫於2022年6月16日)
    關於廣東省禁用粵語有感(4) 大陸字除了在造形有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之外,在讀音方面也有不少規範錯誤,例如: ①敬業樂業的「樂業」,大陸讀作「lè yè」,即讀為快樂的樂,其實正確的讀音為「yào yè」,粵音爻,是愛好的意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蘋果手機的地圖更新了臺灣的定位,將臺灣改名為「臺灣省」。這一消息引起了淪陷區的網友熱烈討論,同時也在國際社會引起關注。本文從臺灣歷史、中華民國及國際社會的視角,探討了臺灣的現狀與政治議題。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討論到現在中華民國的處境,在名詞上可能會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是臺灣,又或是之前像是前總統蔡英文,現任總統賴清德提的「中華民國臺灣」,但他有什麼差別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而有這個「在」字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 我知道有人可能會說,這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臺灣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引起軒然大波,正反雙方紛紛採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但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不過,既然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總是得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臺灣在地緣政治上始終是東亞亞太地區最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有些臺灣人過了許久仍然喊出:「...........」等口號,令外媒不解。
    Thumbnail
    最近,蘋果手機的地圖更新了臺灣的定位,將臺灣改名為「臺灣省」。這一消息引起了淪陷區的網友熱烈討論,同時也在國際社會引起關注。本文從臺灣歷史、中華民國及國際社會的視角,探討了臺灣的現狀與政治議題。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討論到現在中華民國的處境,在名詞上可能會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是臺灣,又或是之前像是前總統蔡英文,現任總統賴清德提的「中華民國臺灣」,但他有什麼差別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而有這個「在」字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 我知道有人可能會說,這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臺灣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引起軒然大波,正反雙方紛紛採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但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不過,既然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總是得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臺灣在地緣政治上始終是東亞亞太地區最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有些臺灣人過了許久仍然喊出:「...........」等口號,令外媒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