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安置」,家有特殊兒,你不可不知道小學入學前的關鍵字!(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媽媽,您確定不替Jensen報名鑑定安置嗎? 因為國小鑑輔會在追蹤幼小銜接名單,發現沒有收到Jensen的報名資料,Jensen的教育局特教巡輔老師今天特別打電話來關心他的狀況,加上我們幼稚園也沒有收到小學打來詢問Jensen個案的電話喔。」
「我沒有收到任何通知,什麼是鑑定安置?我連現在他要讀哪一所國小我都不知道,會有通知寄來嗎? 」
「媽媽妳要主動去區公所問他讀哪裡啊! 然後要自己主動去即將就讀的學校輔導室報名申請鑑定安置,您如果不申請就等同放棄。」
「好專有的名詞,「鑑定安置」是什麼?! 沒有人和我說明過,之前在幼稚園的Jensen個案會議中也沒有老師告訴過我有這個流程,或是有什麼資源要在什麼時候申請! 」
「這個部分媽媽我可以知道一下妳的想法嗎? 當然媽媽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申請,也就是針對Jensen上小學後是否需要想要像在幼稚園一樣有專業特教團隊介入輔導或是需要有課後加強學習的資源。我們只是好心的提醒您,不要忽視他的需求,像Jensen這樣的狀況,特教巡輔老師和園方都認為他需要申請。如果您還想要報名,在3月20日前還有一個梯次截止報名,應該來得及。」
Jensen的幼稚園園長在他預計要入小學就讀那年的二月份傳訊息給我,她有點擔心平日工作忙碌的媽媽,是不是忘了幫Jensen做申請國小「安置鑑定」的送件,因為教育局的鑑定輔導會並沒有在第一梯次的收件名單中收到Jensen 的報名資料,而Jensen 從三歲起就是被醫院早療單位通報至教育局要定期追蹤的發展遲緩兒童。園方問話的方式有些質疑我是不是忽視了為自己孩子爭取入學特殊資源的權益,也或許只是好心的提醒不要忘了這件事,但是重點是從頭到尾沒有人真的告訴過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而為什麼我一定要去做申請「鑑定安置」這件事? 它對我的孩子的就學有什麼重要性?
什麼是鑑定安置?
首先,做為第一次開始思考是不是要為自己孩子爭取特教資源的家長,你是否也像我一樣初次聽到「鑑定安置」這個名詞有些困惑彷彿鴨子聽雷呢? 什麼是「鑑定安置」呢?
所謂的「鑑定安置」,就是針對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在入學前或學習中的各個階段的表現與需求做鑑定與申請,以幫助孩子入學後可以依其特質得到適當的安置與相關的特教資源
坦白說,不管是由老師口中得知或是自行上教育局相關網站上搜尋,有關特教資源的訊息都是零散且雜亂的,而會懂得直接上教育局網站或至所居住城市的兒童教育發展中心諮詢輸入關鍵字「鑑定安置」的家長,在此之前大多也花費了大把時間研究、歷經了許多打電話被丟來丟去撞牆的過程,而在這流程中的其他相關單位,有個共同特質似乎都認為家長天生就該知道「鑑定安置」這四個字會是特殊生入學時的通關密碼。
碰到有些天兵性格工作又忙碌的媽媽我,是絕對不知道的! 我甚至曾經天真的以為孩子已經在教育局有發展遲緩備案,而在大班準備升國小的那年,會有某個政府或學校單位寄一張通知信與流程表來告訴我: 「媽媽,妳該怎麼做。」而事實上並不然。
以致於,對於幼稚園與特教老師突然來的質疑: 「妳為什麼不幫他申請? 」覺得難以消化這樣的對話,有哪位父母會不理會自己孩子的需求呢? 只是第一次當爸媽的人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是第一次需要為孩子處理自己根本沒經歷過的事件?
您真的需要為孩子申請鑑定安置嗎?
現代的家長,大多已經沒有像從前認為我的孩子如果學習需求和其他孩子不同就是丟臉的觀念,但是或多或少,仍存有從自己成長時期所認知的啟智班的印象,以為唸資源班的孩子就等同於智力或能力落後而怕被其他親友或是孩子的同學貼上了標籤。
以我們家為例,Jensen因神經整合發展問題所以統合感覺失調,從兩歲到六歲持續在醫院做語言、職能和物理的早療復健,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他並不笨,他只是需要幫忙和更精準的指引和練習。他的學習和動作統感發展能力相較同齡只在後5%,意即在許多指標能力測驗中100人的排名他前面有95個人,而因為花太多時間在協調身體也容易自我放棄或不專心,一般人會覺得這種孩子懶散並有注意力缺失,但是當老師問我是否要幫他入小學前申請鑑定安置時,在那個當下我還是猶疑了…
因為對我而言,他並不特殊,他只是比較慢,為什麼要用不同的眼光看他呢? 說不定跟著大家一起他慢慢就趕上了啊?
我另外的擔心是:
1. 這樣會不會在同齡間給他貼上標籤?
2. 家人會不會不贊同我的作法? 畢竟三代同堂的家庭有許多對教養觀點分岐的看法
3. 他在資源班會不會更沒有機會接觸到一般同學而無法刺激正常發展?
4. 如果他進步了,但是回來普通班會跟不上嗎?
這些所有的擔心糾結,其實最後在入學前和後都顯得微不足道,因為我並不知道「鑑定安置」以及學校可提供資源的全貌,即使我拿出了醫院的遲緩報告和評估老師溝通與申請了,最後輔導單位仍是片面的以陪讀觀察兩堂課的紀錄認定資源應該留給更需要的其他孩子,最後還是沒有通過。聽到沒有通過的當下,我居然鬆了口氣! 心想:「沒有通過也好,這表示我們還是正常的吧!」,但是我所不懂的是,這和他正不正常沒有關係,這其實完全取決於他需不需要幫忙。沒想到因為我在當時以為試過了就算了的僥倖心態,沒有更積極的舉證溝通Jensen 真的需要幫忙,而讓我們渡過了對他自己和家人還蠻有壓力且混亂的國小一、二年級,他很不快樂,而看著他,做媽媽的我也不快樂。
所以先理解您的孩子將入學的學校能提供什麼資源,而他為什麼需要這些特教資源,您真的需要為孩子申請鑑定安置嗎? 這其實是一個龐大的調查工程,除了觀察孩子,還有自我對話,更有面對網上毫無系統的資訊來源的日常google以及與學校和相關單位重複的一再溝通。
大部分的父母如你我,其實在處理這樣的情況是慌張而無助的,但是換個想法,面對孩子就像是讀一本沒讀過的書,讀到不理解或是感覺要留意的章節,我們本來就是會在上面黏一張標籤,或是畫重點以標示出它的不同。面對孩子的特殊與不同,也只有來自最親密的讀者-父母的梳理與協助,他們才能渡過這個章節,開啟另一個篇章。
到底什麼是鑑定安置? 它的重要性,以及申請時程與過程,在後面的兩篇文章,由我繼續為您做分享 (待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8會員
41內容數
凱西是一位從小總考前三名,但從國中起腦袋就不喜歡待在教室裡的孩子。高中時歷經補考、留級、轉學、重考、再重考...到懷疑人生,在大家都以為 "完蛋了"的時候,她的人生居然在異地重新找到出口。 凱西後來成為母親,細細回想,當年或許不是學校、老師、父母或自己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想 "為我好"。 但是"我" 到底是誰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教育部應該提前準備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計畫,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重視少年觀護所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增加公費特殊教育師資,建立特殊需求學生的資源中心,以及推動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以提高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才剛開始學習當媽媽,上天就為我開了另一扇門,成為了特殊兒的媽媽。 沒有新生訓練,沒有學長姐帶領,初入特殊兒的世界,大小事都能令人手足無措。因為一般人對特殊兒的所知甚少,無法理解長得這麼像人類的他們,為何會屬於不同的物種。這些時刻總讓我期盼,如果有同溫層能夠理解我和我的孩子,那該有多好呀!
Thumbnail
當孩子被懷疑有亞斯特質時,家長是否願意讓孩子做亞斯鑑定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鑑定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涉及的負面影響和偏見。除了討論了鑑定前後的差別之外,還提出了現代社會對亞斯兒的理解和包容度逐漸提升的看法。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學生是個蠻特別的小孩,他叫做辰辰,他罹患亞斯伯格症。他熱心助人,個性有時開朗有時害羞。我始終相信他是個很聰明又很「正常」的小朋友。
父母需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的特質,並積極尋找社會及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此外,需要避免盲目信賴診斷,同時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建議家長在孩子可能有發展問題時,及早安排檢查和諮詢,並盡量備齊相關資料,在就醫時告知醫師。專業人員會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提供最貼近孩子需求的建議和安排。心理師提醒家長要練習觀察和描述孩子的狀況,以促進溝通和提供對孩子可能的行為特質描述。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媽媽面對孩子特殊需求時的考量與擔憂。媽媽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醫院檢查與鑑定,擔心會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家庭與孩子的困擾,也會影響至未來的一系列問題。作者提供了一些潛在的解決方案以及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即使不鑑定依然可以從其他方式去了解與幫助孩子。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教育部應該提前準備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計畫,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重視少年觀護所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增加公費特殊教育師資,建立特殊需求學生的資源中心,以及推動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以提高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才剛開始學習當媽媽,上天就為我開了另一扇門,成為了特殊兒的媽媽。 沒有新生訓練,沒有學長姐帶領,初入特殊兒的世界,大小事都能令人手足無措。因為一般人對特殊兒的所知甚少,無法理解長得這麼像人類的他們,為何會屬於不同的物種。這些時刻總讓我期盼,如果有同溫層能夠理解我和我的孩子,那該有多好呀!
Thumbnail
當孩子被懷疑有亞斯特質時,家長是否願意讓孩子做亞斯鑑定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鑑定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涉及的負面影響和偏見。除了討論了鑑定前後的差別之外,還提出了現代社會對亞斯兒的理解和包容度逐漸提升的看法。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學生是個蠻特別的小孩,他叫做辰辰,他罹患亞斯伯格症。他熱心助人,個性有時開朗有時害羞。我始終相信他是個很聰明又很「正常」的小朋友。
父母需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的特質,並積極尋找社會及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此外,需要避免盲目信賴診斷,同時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建議家長在孩子可能有發展問題時,及早安排檢查和諮詢,並盡量備齊相關資料,在就醫時告知醫師。專業人員會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提供最貼近孩子需求的建議和安排。心理師提醒家長要練習觀察和描述孩子的狀況,以促進溝通和提供對孩子可能的行為特質描述。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媽媽面對孩子特殊需求時的考量與擔憂。媽媽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醫院檢查與鑑定,擔心會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家庭與孩子的困擾,也會影響至未來的一系列問題。作者提供了一些潛在的解決方案以及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即使不鑑定依然可以從其他方式去了解與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