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莊子和存在主義:《傷心咖啡店之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傷心咖啡店之歌》寫的是台北這個喧囂繁華的都市,和一群對當前的社會架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質疑的年輕人。
在現今自由經濟主導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容質疑的人生目的即是盡力追求經濟最大效益、努力達成功成名就。否則,即不免流於社會邊緣的地位。在這個以自由主義標榜的資本主義社會裡面,到底給予人們多少的自由?這是作者朱少麟所欲傳達的概念,圍繞著這些問題,作者特別針對了「自由」這個資本主義的基礎意識形態,利用書中人物的價值觀進行辯論以探討。
而提及自由,則不免又牽涉到了存在主義,因為存在主義具有悲觀厭世、遺世獨立、視生死起落於空無的概念,而存在主義學者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則是找尋自由。所以這本小說又藉著主角的生活經驗與遭遇,重新對存在主義作了一些深入的探討和詮釋,使整個文本具有了寫實性與理想性雙重向度,也使其不僅擁有寫實小說貼近生活的細碎繁瑣,更增添了思想上的厚度。
在網路上參看了一些其他評論者的賞析之後,發現有些人認為這本小說的說教意味過於濃厚,在思想上過多的辯難會影響文學上的審美,當然也有人持相反意見。而我則認為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雖然融入了很多思想概念,使其成為一本並不是太好閱讀的小說,但同時也使得無論是橫向或是縱向上的深廣,都大大的加深,在闔上書本之後能夠深深思考自己賦與自由的定義,亦能透過隨之成長的親身經歷不斷驗證。不僅是閱讀了一本文情並茂的小說,更可以說是一篇關於「資本主義與存在主義」的論文。
在我自己,對於自由的想法同樣隨著年紀與心態的轉變,而不斷推翻與修改我所賦予它的定義。小一點的時候想法較類似故事中的吉兒,認為自由即是在社會中彼此尊重自律,讓每一個人都擁有自由,即是自由的意義,但那時候以為的自制,是較接近忍耐約束,認為彼此為了達成共識上的自由都必須各退一步,以達到海闊天空。長大一點在電影中看到自由這個議題,在資本主義風行的地球村世界中,媒體總鼓勵我們出走,因為世界是那麼大,那麼值得我們勇敢踏出舒適圈去闖蕩,這是身體與視野層面的自由,我們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才足以自由地追求更多所想望的其他。
大學之後,讀了莊子與存在主義,了解自由就猶如莊子所謂的「逍遙遊」,它是無為無目的、超功利的,在思想層面上超脫了事物的相對性,更是超脫了人們的成心偏見,對於現象界所見所感皆能無所為、無所待,也就是對於萬事萬物都有著與之齊等的心態,在任何地方皆可以安時處順,方能達到逍遙的境界。這一個境界在書中讀透徹了之後,自然是能想像體會,但是要在生活中落實恐怕還有難度。
所以我藉由自己生活中的經歷與體會,又慢慢領悟了自己目前所追求的自由,我認為我在追求的過程中,亦踏入了自己的循環辯證,而最後我又重新體會了吉兒所謂的社會性自由,我也覺得我們每一個人皆組成了整個社會,每個人皆在其中跌撞斡旋,彼此影響著,所以我們也必將影響別人,若要繼續生活其中享有自由,我們所要做的大概就是捍衛它了,當然前提是要忠於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戰鬥。如此一來這似乎是個無止盡的循環課題,我們必須持續讓這個課題存在方能在裡面思索課題,而讓課題、讓社會存在的方式則是使其持續運轉且越發良善。
avatar-img
48會員
106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結束後開玩笑的嚷嚷,「好累喔!我不要再來桃園了喔!」,但我想下一次還是會答應再去一次,當然現在我確定,好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為哪個球隊、哪場煙火或是哪個歌手表演,而是一起去的人。
慶幸的是我能跟異性伴侶一起,我們詢問傳福音的使徒,「同性戀是罪嗎?」,並鼓起勇氣告訴她,我們都歷盡了多少懷疑自己的日子,千辛萬苦的才能在現世不感到生不如死,我們真的只是,想把現世活好而已,死後的事就暫且讓我留待死後再說好嗎?
第一個雷切出來的小吊飾是關於夢想,我說想成為厲害的人,那時形容著我認為厲害的人是,能在專業領域閃閃發光,並為了自己正在做的事自信地侃侃而談的人。沒說出口的是,其實在我眼中她就是那樣的人。
「欸他會不會還在躲啊?」 那孩子像是神祕隱喻一般的出現,突又消失。可那時還不懂他的出現是為了什麼,也許也沒什麼,只是我始終以為自己成了拋下那孩子的人。
即使我們渺小怪異得無人能懂,但盡全力伸展碰撞發出聲音,留下痕跡也許就能彼此體解。而讓人與人之間的觀念誤差具現,並得以試著溝通,大概就是文字和藝術的意義吧。
也許我們該做的事,是成為大人們的麥田捕手,承接自己心裡面那個自由奔跑的孩子,允許她不知道方向,允許她追尋和受傷,甚至允許她墜落,然後抓住她、告訴她可以,即使長大了仍可以繼續嘗試及錯誤,於是得以成為想成為的那種大人,而且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結束後開玩笑的嚷嚷,「好累喔!我不要再來桃園了喔!」,但我想下一次還是會答應再去一次,當然現在我確定,好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為哪個球隊、哪場煙火或是哪個歌手表演,而是一起去的人。
慶幸的是我能跟異性伴侶一起,我們詢問傳福音的使徒,「同性戀是罪嗎?」,並鼓起勇氣告訴她,我們都歷盡了多少懷疑自己的日子,千辛萬苦的才能在現世不感到生不如死,我們真的只是,想把現世活好而已,死後的事就暫且讓我留待死後再說好嗎?
第一個雷切出來的小吊飾是關於夢想,我說想成為厲害的人,那時形容著我認為厲害的人是,能在專業領域閃閃發光,並為了自己正在做的事自信地侃侃而談的人。沒說出口的是,其實在我眼中她就是那樣的人。
「欸他會不會還在躲啊?」 那孩子像是神祕隱喻一般的出現,突又消失。可那時還不懂他的出現是為了什麼,也許也沒什麼,只是我始終以為自己成了拋下那孩子的人。
即使我們渺小怪異得無人能懂,但盡全力伸展碰撞發出聲音,留下痕跡也許就能彼此體解。而讓人與人之間的觀念誤差具現,並得以試著溝通,大概就是文字和藝術的意義吧。
也許我們該做的事,是成為大人們的麥田捕手,承接自己心裡面那個自由奔跑的孩子,允許她不知道方向,允許她追尋和受傷,甚至允許她墜落,然後抓住她、告訴她可以,即使長大了仍可以繼續嘗試及錯誤,於是得以成為想成為的那種大人,而且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年輕一代正在重新思考自由與責任的定義。李惠貞的《成為自由人》探討了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心靈的自主與面對現實的責任。這本書將自由與責任連結,提醒我們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要學習感恩與創造生活的驚奇。本文將深入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並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自由」一直都是我所關心的議題,從《越工作越自由》開始,我便在思考自己在人生中所追求的是什麼,是不是該考慮轉職的可能性。之前曾看過《Shopping Design》關於咖啡館的專題,個人非常喜歡,也同時在1月的時候,在引書店的Podcast上聽到這本書的分享(EP.222),從而認識了本書作者。
Thumbnail
《棲息咖啡館》的溫柔描述著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掙扎,透過不同的短篇故事讓讀者在共鳴中找到心靈的慰藉。故事中的人物表達了對自我的懷疑和尋找自己的個性,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自我掙扎的真實感受。
Thumbnail
在被限縮行動的範圍之內的行為就叫做自由嗎?全然接受別人訂定出的規則的行為是自由的嗎?「自由」在哲學中的定義是什麼呢? 「自由」是一個複雜的哲學概念,沒有簡單的定義。在哲學中,自由通常被定義為 「不受外部限制的行為能力」。
Thumbnail
今天在誠品台大店讀了四本書:《自由主義為什麼會失敗》、《明室:攝影札記》、《踏實感的練習》、《菲式思考》。閱讀的動作始於我知性上的興趣,終於我生理上的腿痠。匆促之間,既片面又主觀的評價如下。
Thumbnail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年輕一代正在重新思考自由與責任的定義。李惠貞的《成為自由人》探討了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心靈的自主與面對現實的責任。這本書將自由與責任連結,提醒我們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要學習感恩與創造生活的驚奇。本文將深入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並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自由」一直都是我所關心的議題,從《越工作越自由》開始,我便在思考自己在人生中所追求的是什麼,是不是該考慮轉職的可能性。之前曾看過《Shopping Design》關於咖啡館的專題,個人非常喜歡,也同時在1月的時候,在引書店的Podcast上聽到這本書的分享(EP.222),從而認識了本書作者。
Thumbnail
《棲息咖啡館》的溫柔描述著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掙扎,透過不同的短篇故事讓讀者在共鳴中找到心靈的慰藉。故事中的人物表達了對自我的懷疑和尋找自己的個性,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自我掙扎的真實感受。
Thumbnail
在被限縮行動的範圍之內的行為就叫做自由嗎?全然接受別人訂定出的規則的行為是自由的嗎?「自由」在哲學中的定義是什麼呢? 「自由」是一個複雜的哲學概念,沒有簡單的定義。在哲學中,自由通常被定義為 「不受外部限制的行為能力」。
Thumbnail
今天在誠品台大店讀了四本書:《自由主義為什麼會失敗》、《明室:攝影札記》、《踏實感的練習》、《菲式思考》。閱讀的動作始於我知性上的興趣,終於我生理上的腿痠。匆促之間,既片面又主觀的評價如下。
Thumbnail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