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給芬恩的燈籠:陪伴孩子了解自閉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片來源:博客來
這不僅是一本教導孩子認識自閉症的繪本,也同時是寫給父母、照顧者與老師,希望透過更多人理解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與思維,期盼大家多點同理心並給予自閉症兒童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書中的主角芬恩是個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便能專注且充份表達的孩子,但是卻容易在一些小事情上有所堅持,也總是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即便芬恩是個很善良的孩子,但他卻不太能讀懂他人的表情,更無法明確感受他人的情緒,因此總讓人覺得他與人有些距離。比起新奇刺激的環境,芬恩更喜歡待在令自己舒適的角落,也不喜歡突如其來的驚喜安排,雖然看似與眾不同,但這都是孩子先天的樣貌。
事實上,自閉症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在每個孩子身上所呈現的狀況也不盡相同,單看書中描述的狀況也很接近高敏兒的特質,比如固執、過度敏感、注意細節等,都容易讓人把孩子貼上霸道、心靈脆弱、龜毛的標籤,殊不知這一切都與大腦神經有關,並不是他們故意想要與人作對或吹毛求疵,當然擁有這些特質的確會令旁人感到難以應對,也可能因此造成他人的不諒解,但若是我們有心去陪伴孩子成長,就必須要理解他們實際生活上的困難,而並非以指責或排斥來對待。
這本繪本很棒的是附上了許多專業的資訊,清楚介紹自閉兒的特點與如何引導,也告訴家長們自閉症是神經學上的病變,而非所謂的教養問題,同時也提供了許多相關支援團體的資訊,期盼大眾能對自閉兒有更多的認識,也希望在醫療與教育上能給予特教生更好的資源協助。
avatar-img
206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書作者為一名紐約大學社會學博士,過去曾經是一名時裝模特兒,為了研究性別、種族、階級問題而讓自己化身為「女孩」,在長達18個月的近身田野調查而得以寫出這本由富豪、公關、女孩合演的豪奢大劇。
這是一本職業媽媽的真實心聲,也是一位「過度努力」的女性代表,作者自述從小即是在課業上力求表現,也順利進入名校就讀,在職場上也自我要求很高,在進入婚姻之後卻苦惱於工作與育兒無法兼顧,在試圖找到平衡點的過程中有了許多領悟與心得,於是寫下了這本書。
妳想像過四十歲的自己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嗎?是鎮日埋首於家務及育兒而逐漸失去光彩,抑或是活力滿滿在自己的專業與興趣上散發光芒呢? 作者說:「四十歲最大的好處是,開始做某件事之前不需要名分或正當理由。」女人四十,人生真正開始的最佳年紀,也是重新理解自己的時機。
不知道大家對何妤玟的印象是什麼呢?是當年那個剛出道甜美的小女孩,還是綜藝節目上很敢言也很詼諧的女明星?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怎麼樣才能令人感到幸福也因人而異,然而幸福有辦法去量化或是具體呈現嗎?作者是一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針對如何設計一個能讓人們做出最適切選擇的環境進而改變行為,也是目前極少數聚焦於幸福感研究的學者。
一本好的著作,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淌及富有盛名而不再被推薦與傳播,這本由工地監工林立青所著的《做工的人》便是如此不可或缺的存在。
本書作者為一名紐約大學社會學博士,過去曾經是一名時裝模特兒,為了研究性別、種族、階級問題而讓自己化身為「女孩」,在長達18個月的近身田野調查而得以寫出這本由富豪、公關、女孩合演的豪奢大劇。
這是一本職業媽媽的真實心聲,也是一位「過度努力」的女性代表,作者自述從小即是在課業上力求表現,也順利進入名校就讀,在職場上也自我要求很高,在進入婚姻之後卻苦惱於工作與育兒無法兼顧,在試圖找到平衡點的過程中有了許多領悟與心得,於是寫下了這本書。
妳想像過四十歲的自己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嗎?是鎮日埋首於家務及育兒而逐漸失去光彩,抑或是活力滿滿在自己的專業與興趣上散發光芒呢? 作者說:「四十歲最大的好處是,開始做某件事之前不需要名分或正當理由。」女人四十,人生真正開始的最佳年紀,也是重新理解自己的時機。
不知道大家對何妤玟的印象是什麼呢?是當年那個剛出道甜美的小女孩,還是綜藝節目上很敢言也很詼諧的女明星?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怎麼樣才能令人感到幸福也因人而異,然而幸福有辦法去量化或是具體呈現嗎?作者是一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針對如何設計一個能讓人們做出最適切選擇的環境進而改變行為,也是目前極少數聚焦於幸福感研究的學者。
一本好的著作,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淌及富有盛名而不再被推薦與傳播,這本由工地監工林立青所著的《做工的人》便是如此不可或缺的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他們會說話,但不會說我們的話,你需要讀他們的心,他們的心是拼湊出來的,你可以和我一起來讀嗎? 這個標示認得嗎?這是自閉症患者的心,他們的心是一片片的拼圖,需要我們去拼出來。他們擁一片,但沒有人能讀,你願意和我一起來讀嗎? 看到這個圖片了嗎,這是自閉症患者的心,他們被稱為光譜失
Thumbnail
電影或影集中常以「天才但很怪咖」的方式來呈現自閉症的樣貌,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平凡而不容易得到更多關注的孩子,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麼是自閉症/亞斯吧。
Thumbnail
自閉症孩子爸爸分享心路歷程,提到自閉症的病因、症狀及困難,以及父母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及早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書的作者介紹中提到:『《凱瑟琳的素描簿—給大偉的規則》題材來自辛西亞.洛德的切身體驗--她的兒子是自閉症患者。辛西亞發現市面上所有有關特殊兒童的書籍中,沒有一本提到這些兒童的父母與其他有相同問題的父母如何互相支援、關懷。就辛西亞的經驗,在孩子接受早療教育時,有相同問題的父母們其實是很容易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針對疑似或剛被診斷出ASD孩子的家庭,介紹了自閉症的特徵、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多種療法介入方式。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 自閉症者對事物安排的執著。 認識崩潰和鬧脾氣的不同。 如何因應崩潰和鬧脾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孩子挑食行為的背後可能原因,也強調了理解孩子行為背後原因和支持照顧者的重要性。也針對容易挑食的ASD孩子做進一步介紹,他們因大腦結構與一般人不同而表現出特殊行為特質。像是對難以接受新事物,有儀式化的行為、有感官異常...等,這都會影響食物選擇性少。尤其是對於ASD孩子有特殊需求的情況。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林正盛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觀察和感受。書中講述了不少真實案例,讓人更瞭解自閉症兒童的困難以及他們家庭所面臨的壓力。同時也討論了成人在幫助自閉症兒童時所扮演的角色和態度。
Thumbnail
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它考驗的是老師如何在規範與尊重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老師與孩子如何在雙方角力拉拔中各自讓步。 而讓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的學習更向前一步。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適合家有高敏感孩子親子共讀的繪本,書裡的媽媽很有智慧,用開放式的問答,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與發現:美好的事物都是跟別人不一樣。 「和別人不一樣不太好受?等你認為這樣很好,才會變好。」 當你認同自己、接受自己、懂得欣賞自己,你就會像那朵藍色小花一樣,就算是少數,你也知道自己的存在是獨一無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他們會說話,但不會說我們的話,你需要讀他們的心,他們的心是拼湊出來的,你可以和我一起來讀嗎? 這個標示認得嗎?這是自閉症患者的心,他們的心是一片片的拼圖,需要我們去拼出來。他們擁一片,但沒有人能讀,你願意和我一起來讀嗎? 看到這個圖片了嗎,這是自閉症患者的心,他們被稱為光譜失
Thumbnail
電影或影集中常以「天才但很怪咖」的方式來呈現自閉症的樣貌,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平凡而不容易得到更多關注的孩子,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麼是自閉症/亞斯吧。
Thumbnail
自閉症孩子爸爸分享心路歷程,提到自閉症的病因、症狀及困難,以及父母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及早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書的作者介紹中提到:『《凱瑟琳的素描簿—給大偉的規則》題材來自辛西亞.洛德的切身體驗--她的兒子是自閉症患者。辛西亞發現市面上所有有關特殊兒童的書籍中,沒有一本提到這些兒童的父母與其他有相同問題的父母如何互相支援、關懷。就辛西亞的經驗,在孩子接受早療教育時,有相同問題的父母們其實是很容易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針對疑似或剛被診斷出ASD孩子的家庭,介紹了自閉症的特徵、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多種療法介入方式。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 自閉症者對事物安排的執著。 認識崩潰和鬧脾氣的不同。 如何因應崩潰和鬧脾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孩子挑食行為的背後可能原因,也強調了理解孩子行為背後原因和支持照顧者的重要性。也針對容易挑食的ASD孩子做進一步介紹,他們因大腦結構與一般人不同而表現出特殊行為特質。像是對難以接受新事物,有儀式化的行為、有感官異常...等,這都會影響食物選擇性少。尤其是對於ASD孩子有特殊需求的情況。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林正盛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觀察和感受。書中講述了不少真實案例,讓人更瞭解自閉症兒童的困難以及他們家庭所面臨的壓力。同時也討論了成人在幫助自閉症兒童時所扮演的角色和態度。
Thumbnail
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它考驗的是老師如何在規範與尊重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老師與孩子如何在雙方角力拉拔中各自讓步。 而讓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的學習更向前一步。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適合家有高敏感孩子親子共讀的繪本,書裡的媽媽很有智慧,用開放式的問答,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與發現:美好的事物都是跟別人不一樣。 「和別人不一樣不太好受?等你認為這樣很好,才會變好。」 當你認同自己、接受自己、懂得欣賞自己,你就會像那朵藍色小花一樣,就算是少數,你也知道自己的存在是獨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