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電台 Podcast|EP18 :家長很在乎文化資本累積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Sound on、KKBOX、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各大平台皆可收聽|
要了解台灣教育對未來產生的問題,應該去看現在台灣
社會運作的邏輯跟經驗,再來想可以怎麼解決問題,
而不是只看了某個現象覺得不公不義,就非改變不可。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8:家長很在乎文化資本累積
新番內容:
賺錢重不重要?很重要,但家長一定要用能不能賺錢的標準來決定教育嗎?不完全是這樣。其實家長是懂思考的,只是當下會做這個決定也是不得已。這跟學歷有關係嗎?一點毛關係都沒有,他們大部分不是生活在理論中,而是生活在經驗中。
要了解台灣教育對人的未來產生的問題,應該去看現在台灣社會運作的邏輯跟經驗是如何,再從理論來想可以怎麼解決問題,而不是只看了某個現象覺得不公不義,就非改變不可。
很多想改變的人根本不管基層發生什麼事,先推了再說,反正最後收割成果就好。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很多人想從教育面改變卻不知從何下手,因為不是老師、不了解體系、不懂管道、不知道怎麼跟教育局談,研習課程就是一個例子。
今天想要改革社會,卻什麼都不碰只坐在那邊,覺得別人都亂搞,這樣是不對的;所以為什麼學長說做田野很重要,你下去用全身五感去體會氣氛,跟在書上看是完全不一樣的,你也就能夠理解,為何一個人會做出那樣的決定,這已經是他當下最大的理性。
想看更多教育文化?歡迎追蹤《王立第二戰研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國二下數學,後半進入三角形跟四邊形,這是一個讓學生備感挫折的章節,主因是圖形太多,看圖看不懂。也就是,問題不是出在不懂SAS還是ASA(驗證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或是各種定義,問題就是:「我看不懂這題怎麼解。」 四邊形 做L1跟L2兩條線平行,L3跟L4兩條線也平行,交於四個點A、B、C、D。
不管怎樣,基礎的東西是不會變的,覺得整天說練題目很煩,有沒快點的速成法,筆者只能說「沒這回事」。要快速度過這關是可以,只是下一關更難過,一次函數沒熟練,二次函數真的就甭談,上高中直接倒給你看。「我看不懂這題怎麼解。」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讀書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能坐得住、靜得下來, 能定下心來念書的孩子,通常面對事情也會比較沈穩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3:怎麼教小孩-小學中低年級篇 新番內容:
筆者只能說,沒有一致性的辦法,若以本篇著重在中段學生的狀況,過去的習慣,對成績最有效的辦法,是刷題目。但不是盲刷,是依照程度不同,自己要製作學習單,一次就針對一個小節,給個十題八題就好,讓中等程度的學生快速抓到這個題型的概念,跟大致切入的角度。
但就筆者個人經驗,數學在二下像自然一樣爆掉的狀況反倒少見,應該是二上已經被洗禮過,該炸的都炸了,剩下的是持續,以及慢慢習慣步調追上的差別。前半的第一部分是數列,目前只剩下等差數列,等比只有講一點概念,複雜運算都沒有了。筆者看過的學生在這邊出事的,大多是題型看太少,導致卡住抓不到解題辦法。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書是怎麼來的呢?是人類過去生活的總成, 有經驗、也有知識理論的部分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7:為什麼要讀書? 新番內容: 人活著好好的,為什麼要讀書?
國二下數學,後半進入三角形跟四邊形,這是一個讓學生備感挫折的章節,主因是圖形太多,看圖看不懂。也就是,問題不是出在不懂SAS還是ASA(驗證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或是各種定義,問題就是:「我看不懂這題怎麼解。」 四邊形 做L1跟L2兩條線平行,L3跟L4兩條線也平行,交於四個點A、B、C、D。
不管怎樣,基礎的東西是不會變的,覺得整天說練題目很煩,有沒快點的速成法,筆者只能說「沒這回事」。要快速度過這關是可以,只是下一關更難過,一次函數沒熟練,二次函數真的就甭談,上高中直接倒給你看。「我看不懂這題怎麼解。」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讀書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能坐得住、靜得下來, 能定下心來念書的孩子,通常面對事情也會比較沈穩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3:怎麼教小孩-小學中低年級篇 新番內容:
筆者只能說,沒有一致性的辦法,若以本篇著重在中段學生的狀況,過去的習慣,對成績最有效的辦法,是刷題目。但不是盲刷,是依照程度不同,自己要製作學習單,一次就針對一個小節,給個十題八題就好,讓中等程度的學生快速抓到這個題型的概念,跟大致切入的角度。
但就筆者個人經驗,數學在二下像自然一樣爆掉的狀況反倒少見,應該是二上已經被洗禮過,該炸的都炸了,剩下的是持續,以及慢慢習慣步調追上的差別。前半的第一部分是數列,目前只剩下等差數列,等比只有講一點概念,複雜運算都沒有了。筆者看過的學生在這邊出事的,大多是題型看太少,導致卡住抓不到解題辦法。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書是怎麼來的呢?是人類過去生活的總成, 有經驗、也有知識理論的部分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7:為什麼要讀書? 新番內容: 人活著好好的,為什麼要讀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若家長可以「柔軟」的等待、傾聽,或許就會發現正處青春期的孩子們內在的能量比家長們還要強大。家庭是學習信任及愛很重要的地方,家長就是最為重要的「土壤」,土壤不是限制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而是給予養分讓孩子長成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若家長可以「柔軟」的等待、傾聽,或許就會發現正處青春期的孩子們內在的能量比家長們還要強大。家庭是學習信任及愛很重要的地方,家長就是最為重要的「土壤」,土壤不是限制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而是給予養分讓孩子長成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