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獨白與對話

郝柏瑋
我們誕生在一個充滿語言的世界裡,人類天生就是個對話專家,從嬰兒誕生,很自然地在安穩的環境中一呼一吸,與母親的聲音與回應同步,積極地參與著與照顧者之間的對話,在關係中學會了語言。漸漸地,我們得以開始與其他人溝通,無論是彼此陪伴、提出要求、表達需求、分享心情、討論事情...。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語言與他人連結,在語言的世界裡,我們期待被聽到(懂)、被回應。
然而不是只要說話就是代表回應的,在開放式對話中,我們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分為「獨白」與「對話」。獨白的意思是,代表的是某一個參與者在對話過程中引導話題,可包含資訊蒐集、建議提供、治療規劃,或是發起當事人或其他與會者尚未談論過的新話題(Seikkula, 2002),獨白的優點是有助與談話方向維持一致性,並使會談更具成效,但缺點是會失去多元觀點,甚至容易變成一個人獨攬大局,進行由上而下的講話,使得其他聽者無法加入話語,而覺得不被聽到、不被理解。
相對來說,對話的意思則是強調當下彼此能夠相互回應,也許觀點不見得一致,但能在彼此交流的時候真誠地說出所思所感,強調的重點為「陪伴對方」而非「建議對方」。所有參與者能在對話當中共同創造新的字句與故事,產生新的共同論述。
回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場景當中,很多時候當危機發生時,往往會想要直接針對問題處理。然而緊急的時刻,在焦急情緒下彼此的表達容易擠壓到對方,每個人形成自己的各自獨白,而沒辦法聆聽彼此,造成關係網絡中大家都覺得不被理解、委屈、難受。因此開放式對話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會反其道而行,特別細緻地去注意在場者的各種姿勢、情緒、及肢體語言。透過仔細傾聽當事人話語、回應時重複其字句,並且避免治療師賣弄個人專業術語、作出詮釋、急於下定論。如同巴赫金的名言:「沒有什麼比缺乏回應更可怕的事情了。」開放式對話注重回應,跟隨著對話的方向,一點一滴的嘗試理解所有人。
傳統家族治療聚焦在家庭系統功能的問題與症狀,而開放式對話做的不是去改變家庭內部的交互作用與功能,而是試圖創造一個開放語言的環境,讓所有聲音可以被聽到,確保所有聲音都可以有表達的機會,幫助家庭創造新的家庭語言與敘說新的可能。在開放式對話的實踐中,成員們專注於「聆聽與積極地回應」(listen and responsively responding),我們回應聽到的內容,並分享自己的反思與感受。對於眼前真實的人用語言所說的、用肢體所做的,投入在此時此刻的對話裡,給予真誠、自然的回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