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超閱讀觀點46】承認,父母也會犯錯--《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可能是目前為止,西恩看過最「直覺」的書名,就連英文書名也是一樣(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 (and Your Children Will be Glad That You Did),顛覆了我對於書名的想像。
這本書共分為六個部分,包含「親子教養的傳承」、「孩子的環境」、「感受」、「奠定基礎」、「心理健康的條件」、「行為: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探討父母與小孩的關係,以及相處模式。有些部分是我們已經知道卻經常忘記的,比如同理小孩;有些是我們會做,但作者不同意的,比如給小孩獎勵貼紙,但無論如何,書中提到許多小孩行為產生的原因,從這角度倒過來看父母怎樣對這些行為應對,而不是一味從自己觀點看待小孩「不好的行為」。
西恩看完後,整理出「承認,父母也會犯錯」、「更好的溝通:用『我的感受』取代『你應該』」、「去感受,而不是去處理」、「父母可以怎麼做?」、「互動頻率與幫助獨立」、「為什麼不用獎勵貼紙?」等六點,供大家參考。

一、承認,父母也會犯錯

承認,父母也會犯錯。這個父母,包含自己的父母,以及已經是父母的自己。
成為父母後,我們會受到過往幼兒時期父母親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以及成長環境等因素,影響到自己教育小孩的方式。比如書中提到有位獨子,聖誕節收到許多桌遊禮物,但都沒人跟他玩,導致他當父親後,會在無意間迴避與小孩玩。
書中提到,不要把「好/壞」做為當父母的屬性,如果認為自己是好父母,那便可能只想展示做對的事,而對做錯的事採取防衛態度,因此忽略孩子的感受。當父母承認自己也會犯錯時,才能改變行為,並修補破裂的關係。同樣的,也不要以「好/壞」對小孩貼標籤,因而限制其發展。

二、更好的溝通:用『「我」的感受』取代「你應該」

很多的爭執都來自於指責,被指責的一方通常面子掛不住,回的話也不會太好聽,一來一往就產生爭執。
相信大家都不喜歡被定型或歸類,這時可以使用「我陳述句」而非「你陳述句」,把原本「指責對方的不是」轉化成「因為這個不是造成自己不良感受」,對方態度會比較放軟,比如從「你滑手機時,都不理我」改「你滑手機時,都不理我,我覺得很受傷」,描述自己的感受,對方比較容易聽進去。
那對小孩方面,很多時候小孩的行為舉止造成父母的暴走,所以習慣自己的情緒是控制與安撫孩子的關鍵,作者分享可以定義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定義自己,以「我感到難過」或「你看起來很難過」取代「我很難過」或「你很難過」,用「感到」、「看起來」定義那種感覺;另也要養成談論感受的習慣,包括自己的跟孩子的,並用文字或圖片,幫助孩子釐清頭緒並了解感受。
成為孩子想交談的對象,對於未來他遭遇到負面事物(比如在學校遭遇性騷擾),或是長更大會遇到的性愛、金錢等議題時,才會更願意跟父母溝通。

三、去感受,而不是去處理

解讀孩子的行為,與其區分好的或壞的行為,我們更需要問一些問題,比如孩子的行為試圖表達什麼?可以幫他用個適合的方式溝通嗎?他想用身體、聲音表達什麼,還有更棘手的問題:他的行為是如何與你的行為共同產生的?
但通常我們會選擇一個最方便的做法,那就是否定孩子的感覺。
比如當小孩說「我不想穿外套時」,最快的方式跟她說「趕快穿上」,然後一把抓起外套幫他穿上,但很可能他打定主意不穿,於是開始哭鬧。因此必須觀察、傾聽、反思他的感受,可以說「你討厭熱,所以才不想穿對吧?好吧,我們待會到外面你覺得熱再穿。」
比如車子要載親戚,親戚不小心坐了小孩平常的位置,因此小孩哭了,說父母可能會認為這是小題大作,選擇最快的方式回應「都一樣是位置,做哪都一樣,趕快坐過去」。在這個情境裡,作者分享的例子是,父親跟哭著小孩說,「你的位置被坐了很不開心對不對?還是下次我們再坐回平常的位置?這次你想選哪個位置坐?」
先感受,通常能有好的結果;先處理而沒顧及感受,通常沒辦法處理好。

四、父母可以怎麼做?

培養行為合宜的四種技能:

父母必須以身作者,用同理心對待小孩與他人,而培養合宜的行為可以透過忍受煩躁、靈活性、解題技巧、從他人角度觀看與感受事物的能力這四個方式培養。不必然一定要堅持己見,可以從小孩的觀點思考他會堅持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再看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合作型管教的運作方式:

  1. 藉由定義自己來定義問題。「我希望你的房間保持整潔,我希望你整理一下。」
  2. 找出孩子背後的感受。「你是不是覺得任務太難,永遠做不完?」
  3. 確認感受。「我知道那感覺很不公平。」
  4. 腦力激盪解決方案。「我還是希望你把房間整理乾淨,你覺得最簡單的做法是什麼?」
  5. 堅持下去。重複必要步驟。
其中第二點可能很難,因為父母因此要說一些自己不想支持的話(例如眼前的東西看起來很好收),但如果不確認那些覺得麻煩的感受,孩子更可能堅持自己立場,也由於孩子可能無法清楚表達感受,因此父母得就由提問找出問題背後的感受,並在確認感受後重新定義問題,而不是說「你房間很亂,再不收我就把玩具都扔了」(一堆父母中槍XD)。

如何設定界限:

設定界限,但是是界定自己而不是孩子,在快達到自己的極限前先設定界限,比如「我需要你十點前到家」,而非「你年紀太小,十點不該在外逗留」,也盡量不要以負面話語設定界限;與其說「不要在牆上畫畫」,可以說「牆不是用來畫畫的,紙才是,這裡有一些紙」;「在花園玩,不要到馬路玩,路上不安全」這樣小孩會顧及環境與其他人。

如何給予讚賞:

讚賞孩子的努力,描述到看到的感受,比如在一堆鬼畫符的塗鴉中,發現有個P寫得很好,那可以稱讚孩子「我喜歡你把P寫那麼工整」,比「太棒了」等籠統評語好。

五、互動頻率與幫助獨立


西恩後見

看完《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西恩最大的感想是,我們經常太把小孩看成小孩,大人看作是大人,一刀劃開兩種關係,導致變成「我是大人,要教你(小孩),我是為你好,不會有錯的」的狀況,比如小孩玩具玩玩丟一地,大人態度強硬設規矩要小孩「收好玩具,不然就會把玩具丟掉」,但後來西恩發現,其實在小孩還想玩時,跟他約好再玩個幾分鐘就要收了,通常小孩是聽得進去的,但少了這幾分鐘的緩衝,可能就會變成小孩還想玩而哭鬧,大人因此爆走的慘況。
所以小孩雖然是小孩但也是人,須要受到尊重。不過尊重不代表溺愛,很多時候大人還要學會「溫柔的堅定」,讓小孩知道規矩跟底線為何,這尺度的拿捏實在也不容易。
我們看著父母長大,同樣小孩也看著我們長大。我們都希望小孩有耐心,有時卻經常在小孩哭鬧時,理智線斷掉罵小孩,然後再事後懊悔不已,當父母總有許多矛盾,但就如作者所說,「沒有父母是完美的,重點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我們如何改正錯誤。」這本書內容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認同,但是一個很好發覺自己錯誤並修正的開始。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85會員
137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投資終極戰》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很簡單,就是要你投資指數型基金,大家比較常聽到的可能就是0050等股票。 指數型基金雖然這幾年越來越盛行,不過還是許多人寧願自己選股(至少如果跟周遭有在買股票的的親朋好友聊就會發現),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散戶界的天選之人。 一、你願意持有一檔股票多久時間? 西恩後見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是由海豹部隊退役軍官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和萊夫‧巴賓(Leif Babin)撰寫的管理書籍,一共有贏得戰事、作戰法則、持續勝利三部,每部四章,全部共十二章。
《跟錢好好相處》是一本教大家如何財富自由的書,但這裡指的財富自由,並非單純指如何創造主被動收入,而得到的財富自由,這樣太表面。所以書名裡面雖然有個「錢」字,不過更著重的在於「相處」兩字。 我們不是在過「活」,而是在找「死」。 這句話無疑是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每天更新 YouTube,持續 5 年;每天寫作 3 小時以上,持續 11 年;每年平均出版 2~3 本書,連續 9年。 那麼,你應該會認為這個人是工作狂,每天勤奮不懈甚至熬夜產出吧?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多數與「坐」有關,上班坐著辦公,累到下班回家,因為太累所以還是選擇躺著或坐著休息。根據統計,成年人扣除8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在動的時間不到5小時,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惡性循環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說籃球是臺灣學校裡最熱門的運動,想必沒人會反對,西恩從學生時代就很喜歡打籃球,但直到現在,總覺得好像跟朋友鬥牛可以,但也打得沒好到哪去,就這樣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引退籃壇。 其實這對自己跟別人都是不公平的。 頂尖人士是因為天賦絕佳?不,是因為刻意練習 一般人練習的盲點 目標練習法 二、講求專注。
《投資終極戰》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很簡單,就是要你投資指數型基金,大家比較常聽到的可能就是0050等股票。 指數型基金雖然這幾年越來越盛行,不過還是許多人寧願自己選股(至少如果跟周遭有在買股票的的親朋好友聊就會發現),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散戶界的天選之人。 一、你願意持有一檔股票多久時間? 西恩後見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是由海豹部隊退役軍官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和萊夫‧巴賓(Leif Babin)撰寫的管理書籍,一共有贏得戰事、作戰法則、持續勝利三部,每部四章,全部共十二章。
《跟錢好好相處》是一本教大家如何財富自由的書,但這裡指的財富自由,並非單純指如何創造主被動收入,而得到的財富自由,這樣太表面。所以書名裡面雖然有個「錢」字,不過更著重的在於「相處」兩字。 我們不是在過「活」,而是在找「死」。 這句話無疑是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每天更新 YouTube,持續 5 年;每天寫作 3 小時以上,持續 11 年;每年平均出版 2~3 本書,連續 9年。 那麼,你應該會認為這個人是工作狂,每天勤奮不懈甚至熬夜產出吧?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多數與「坐」有關,上班坐著辦公,累到下班回家,因為太累所以還是選擇躺著或坐著休息。根據統計,成年人扣除8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在動的時間不到5小時,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惡性循環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說籃球是臺灣學校裡最熱門的運動,想必沒人會反對,西恩從學生時代就很喜歡打籃球,但直到現在,總覺得好像跟朋友鬥牛可以,但也打得沒好到哪去,就這樣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引退籃壇。 其實這對自己跟別人都是不公平的。 頂尖人士是因為天賦絕佳?不,是因為刻意練習 一般人練習的盲點 目標練習法 二、講求專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