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條:藉由不斷的練習、不執著,可以約束心靈的變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ABHYASA VAIRAGYABHYAM TANNIRODHAH
巴坦加里藉由正面及負面,來約束心靈的變化。
有鑑於我久違的拾起瑜珈經,可以感受到我對上述文字的不理解。不過就在剛才,重新快速地看過前面幾條,我們正在討論心靈的變化,因此此頗有感觸。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皆要不斷練習,才會熟練。即使是拜日式,沒有練長時間的修練,還是有機會忘記呼吸的配合,或是下一步的動作,但忘了也沒有關係,不易過於執著,好好地接著下一步做下去,讓拜日式與自己合而為一。
對於不斷的練習與不執著兩件事情,我更深的體悟是活在當下,讓身心靈投入正在做的事情,就能夠真的看見自己心靈的變化。
專注當下的自己,能更容易看到自己心靈的變化,當看到了才有機會約束
avatar-img
1會員
21內容數
練習瑜珈超過5年,拿過200TT的證照,現在也有在授課。一開始接觸瑜珈,是為了淨化自己的心靈,讓自己更強大,目前人生也是朝著此方向努力。不過有點可惜的是,沒有好好自己讀完過瑜珈經,但就讓我們一起在這裡,一天一條帕坦加里的瑜珈經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ll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RAMANA VIPARYAYA VIKALPA NIDRA SMRTAYAH 接下來會慢慢解釋這些造成心靈變化的原因。 我覺得宇宙就是有一種力量,會讓你的心走的更加平靜順暢,只要你也願意接受、臣服這巨大的能量。 希望我能在這世俗中,早一點找到更平靜的自己,也希望能與大家持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PRAMANA VIPARYAYA VIKALPA NIDRA SMRTAYAH 接下來會慢慢解釋這些造成心靈變化的原因。 我覺得宇宙就是有一種力量,會讓你的心走的更加平靜順暢,只要你也願意接受、臣服這巨大的能量。 希望我能在這世俗中,早一點找到更平靜的自己,也希望能與大家持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實踐瑜伽修行後,感覺自己的感知更為敏銳了,內心的視覺畫面也逐漸擴大與深廣,外貌上似乎眼睛更加明亮且綻放(沒有鬆垮、懶惰眼⋯) 一個人照顧家庭,有時很難固定進行身體的瑜珈練習:有時是下午、有時是睡前,這是目前摸索出來可以進行的時間。 🔹南懷瑾 講述《瑜伽師地論》p.26 據
Thumbnail
因為一輩子很長,這中間會發生很多很多事情,我們控制得了的、我們控制不了的,但無論怎麼樣的轉變,都願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好好和自己相處,用無條件的愛去滋養自己。
前兩集裡我們討論了什麼是正念和一些關於正念的小練習,今天則是要來談談正念和皮拉提斯有什麼關聯?又該如何運用於練習上呢?     正念有三個很重要的要素,「不批判的態度」、對於「當下的覺察」和「呼吸」,而皮拉提斯的練習裡,也需要我們去覺察、訓練自己的呼吸、身體擺位和穩定度。   STOTT皮拉
Thumbnail
在瑜伽練習中的成長與體會,從初級到中階練習者的心路歷程,紀錄當下的感受,練身也練心。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實踐瑜伽修行後,感覺自己的感知更為敏銳了,內心的視覺畫面也逐漸擴大與深廣,外貌上似乎眼睛更加明亮且綻放(沒有鬆垮、懶惰眼⋯) 一個人照顧家庭,有時很難固定進行身體的瑜珈練習:有時是下午、有時是睡前,這是目前摸索出來可以進行的時間。 🔹南懷瑾 講述《瑜伽師地論》p.26 據
Thumbnail
因為一輩子很長,這中間會發生很多很多事情,我們控制得了的、我們控制不了的,但無論怎麼樣的轉變,都願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好好和自己相處,用無條件的愛去滋養自己。
前兩集裡我們討論了什麼是正念和一些關於正念的小練習,今天則是要來談談正念和皮拉提斯有什麼關聯?又該如何運用於練習上呢?     正念有三個很重要的要素,「不批判的態度」、對於「當下的覺察」和「呼吸」,而皮拉提斯的練習裡,也需要我們去覺察、訓練自己的呼吸、身體擺位和穩定度。   STOTT皮拉
Thumbnail
在瑜伽練習中的成長與體會,從初級到中階練習者的心路歷程,紀錄當下的感受,練身也練心。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