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深度學習與教育科技的請益 feat. 陳佩英教授

師範大學的 陳佩英 教授來訪均一!
讓我們有機會向教授請益有關個人化學習的前瞻發展可能性。
教授很親切給予我們許多建言與引導,聽完教授的回饋,有三個小心得:
  1. 真的覺得自己懂得不過廣泛,也不夠深啊!
  2. 也很喜歡教授提醒我們要注意工具背後的教育理念。
  • 特別是對非認知能力的評量,不能用行為主義來評量分認知能力,例如:老師主觀針對學生好奇心給予五分量表的評分,可能會影響學生真實的行為。
  • 所以教授就建議,可以用「個人定位」的方式來讓學生自主覺察當下能力所落在的位置,老師再給予回饋。這樣的方式相對動態、具成長型思維,而不是限定在什麼分數上。
  • 具體的工具例子可用社交情緒教育的「情緒儀表板」,來幫助孩子定位自己的情緒狀態。(參考書籍:讓感受自由)
3. 相信均一還是能在教育轉型的進程中扮演「buffer」的角色,去吸收、調節,幫助教育生生態系能夠穩定的發展。
雖然本來這次請益是要談論 NPDL 的深度學習架構,卻獲得額外的收穫。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與佩英教授多學習「深度學習」,因爲它是現在到達個人化學習願景前的最佳中繼站。也希望數位實驗高中也能運用這套架構創造新的典範。
有關深度學習的書籍可參考這兩本喔:
  1. 深度學習:參與世界改變世界
  2. 潛進深度學習:實用工具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除了當老師,還有什麼方式,也能為教育做些什麼呢?跟著樂尼探險趣吧! 這裡分享我在教育新創組織的職涯故事與教育生態系的看見,也會分享身為斜槓教育工作者,經營個人品牌與服務的故事。一起挖掘創新潛能,沈浸在溫暖與充實的教育未來。或許可以在在充滿活力的教育生態系中,為自己找到一條有意義的職涯路徑,為教育做出深度的貢獻。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