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謙虛」會是一種「策略」亦或是種 「理解」?

相信大家都見過很多既謙虛又有實力的人,我相當喜歡跟這類前輩或後輩相聚。
相聚後,內心感到充滿動力、希望,甚至感覺到與對方更貼近、更願意為對方付出的心意。 這樣的心情,就是我喜歡跟「謙虛的人」相聚的主要理由。

我有機會成為一位謙虛的人嗎?
既然那麼喜歡這種感覺,我當然也想成為一位謙虛又能給大家能量的人,隨時隨地跟無意間帶給別人這種感受。
於是,抱著這種目的,我對於如何讓人家感到自在、感到被激勵,相當的留意。
抱持著這種目的,我對於人家是否認為我是謙虛的人,而願意與我親近,留意之餘,也變得小心翼翼。
這時的我,對於成為謙虛的人,雖然是出於善意,但卻更重視其「策略」的部分,也就是PM思維邏輯中常說的「如何做到」〔How〕的部分。
而這種策略的成功與否,關鍵皆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是別人認為你謙虛嗎?別人願意跟你親近嗎?別人想為你付出嗎?
這注定是一條不歸路。 幸好我受過PM思維邏輯的訓練,所以我很快地察覺,我這種只重視策略、且成敗操之在別人的路徑,絕對不會讓自己變成自己心目中,那種虛懷若谷、即之也溫的謙謙君子。

永遠問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於是,我又觀察了我心目中的那些Role Model一陣子,其中有一部分的人,用自己日常的行為跟修養,給了我一直追尋的答案。
這種謙虛是內發的,來自於他們「理解世界的多元」。
世界就是「多元」的,無關每個人的長處短處、誰適合或不適合的問題。 假使我們有了評論,就會嘗試分出高低、分出良莠。 自己心中有了高或低,就很難怡然、很難自得、很難謙虛。
所以,我的體悟是,內發的謙虛應該會是一種「理解」。 對於多元的事實,不加評論然後謙遜地認知,自己僅是多元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然後嘗試做出微小的分享跟改變,幫助有需要受到幫助的人。
最終,無論是他人或自己,都會心存感激,對那些發生過在自己身上的好運氣,以及遇見過的好人們。

商科PM是擁有10+年經驗的科技業PM主管,我嘗試分享「理性的思維」與「商業的觀察」文章、別忘了按下追蹤免費連擊下方5個讚】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