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如何正向看待自己破碎的身體

    我那時候是坐在復健診所看這本《我是賽伯格 彼得2.0》的。
    在當下那個狀態,突然覺得這是一本很偉大的書。
    我大學的時候做過兩次手術,一次是乳房,一次是脊椎,兩次都是纖維瘤。
    我這個人總是往負面方向看,到現在還記著那些我無法改變的事實來施壓自己,像是「這不是我這個年紀該得的」、「很多時候是基因的問題」、「放鬆心情很重要,乳房是掌管心情的」。
    啊我就沒辦法放鬆還叫我放鬆!
    就算過了10年後,我依然還是要來做復健,因為肌肉沾黏,而且我很容易腰痠,一直很想努力運動,因為我一定會隨著年紀而越來越肌肉衰退,但就是因為很多運動隨便做一下就受傷,有種怎樣都抓不到訣竅的感覺,導致我更不想去動了。這10年來,我一直處於一種有點煩但又算還好的半低潮狀態。
    看到這本書,算是給我滿大鼓勵的。
    作者是漸凍人,我覺得他的努力不是來自於他有相關科學人冒險,追求挑戰與實驗的知識背景,而是他願意去挑戰。用「自己還能做到」的部分去努力。他還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這種病比癌症做化療好因為不會上吐下瀉;這種病也比意外事故好因為他還有時間準備;這種病更比老人癡呆好因為他不會被奪走意志跟自我。
    我看到了他強大的正面思考態度。
    突然對自己的脊椎開刀有點小釋懷了。
    對阿,我做平板沒辦法撐過30秒,我跑步3公里腳就會開始不舒服(核心不好),我如果又懶得動,骨盆就會很鬆,卡擦卡擦作響。
    但我至少還可以走,還可以動,只不過沒辦法像別人什麼12周就能跑10公里。我的訓練時間變很長,我的進步也微不足道(大家知道龜山島以每年3公分的速度朝日本前進,脫離台灣嗎?)。
    而且因為我一定得定期訓練,造就我習慣運動了。運動本來就該是持之以恆,緩慢增加,才不會突然受傷。再加上我又很敏感,輕微疼痛就受不了,我會休息,等身體修復,自然也不會再增加巨大傷害。
    我在想,說不定我將來會比大多數人的身體還好很多,因為就算你先天體質再好,沒有保養跟注意,一樣會很快出現問題。
    還有一點,不要怕身體支離破碎。因為一下子開了兩次刀,說真的,我一直很懼怕會有第三次、第四次(事實證明,可能明年要去開肌瘤)。只要一想到身體又要再被迫虛弱,就難過到睡不著。但這本書的作者,卻覺得只要能因此進步,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這是你不能抵抗的事,只要能讓你好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這麼一想,突然就不再被接二連三的停滯感到難過了。
    我還滿感謝這本書的(雖然寫得不怎麼樣),但正面、強大的信念,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對抗世界的超能力吧。
    至於強與否,就要看你是否足夠相信自己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