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自信(2)-記得不足與限制,但也看見獨特性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甚麼會說,自信是記得自己的不足與限制,這個觀點是在聽一場關於一位心理師走入司法領域(而且是真的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心理師)演講所提到的。
  司法心理學是現今心理學中討論有點熱門、被期待有很多可能性的領域。除了是因為心理師需要走入法院、衡鑑某些被捲入案件的人們,越來越多人發現,在案件中的關鍵證據,如證人、證言、測謊結果等等,都和心理學的專業有關,而且還有些問題。由於案件的審判是關係到很多人的一生的命運,所以司法心理學也越來越被重視。
  這樣看起來,似乎在未來心理學似乎可以走入各種有關人的領域,有無限發展可能性,扮演著關鍵角色,大家更加仰賴和期待有心理專業的人們。但這位心理師卻提醒我們:心理學和司法的思考邏輯和本身哲學是不同的,尤其是臨床心理師在醫院做的事和司法法庭中想要聽到的答案的邏輯是不同的,這時候我們參與在關乎好幾人命運的審判中,我們一定要更加謹慎我們推論或心理學的限制與不足。
  因為在診斷疾病的時候,為了預防和防範疾病發生或惡化的可能性,我們傾向說:不排除XXX症狀的可能性,希望在有相關徵兆的時候就處理、追蹤;然而在司法領域中,需要傾向無罪推定原則,需要減少無辜受害、錯誤指認的可能性,這時候若不好好說明我們或心理學無法確認的事情(例如:此人是否有被教化的可能性、是否有犯案動機等)或加上推論的限制,心理師的推論或某些心理測量工具的結果推論很可能就被認定為確切的證據、資料而造成難以想像的結果。雖然在場中,有心理專業的人可能是最了解人的思考、行為、動機,相對較無偏誤的人,造理來說應該是最可以說大話的人,但是心理師不用無限放大自己的能力,正是知道缺點與限制,專業才得以跟求神拜佛算命區分,才能更加專精於心理學能探究和解決的問題。而這種限制也是從我們大學心理系、做研究、讀臨床研究所不斷不斷所強調的事。

  套用在人身上,也有相似的道理。每個人、每個角色都有其不足與限制之處,沒有誰能真正成功、真正強大,也沒有誰能真正取代、模仿任何一人,在關係中更是如此。了解自己的不足與較為受限的地方,我們當然可以試著改進、進步與成長來補齊不足或突破,但更重要的是,看見、認可自己的獨特之處,才不會在這個難以不比較的社會中,各種內心小劇場爆發、懷疑自己或人生的追尋中迷失了自己。共勉之。
P.S. 最近發現一個新方法也能稍稍降低迷失感(但我發現自己很少用),就是試著找朋友談談聊聊,相信這種感覺是大家共有的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系照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兩週沒寫文了(越來愈忙QQ),決定把這些日子吸收到有趣的理論、思考的觀點都融合進來。精華句:「有一種自信,是可上可下。」
  從在情緒賓果中發現自己這週沒什麼印象深刻的情緒、分享一些心理學看待情緒的意義和觀點,到情緒與對自己人生哲學的重要關聯。( P.S. 大學我就對情緒這個議題很有興趣,所以這次的字數又突破紀錄,但絕對不是對事件一堆的描述或murmur
  今天參加一個團體治療的工作坊,早上場參加的是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的團體簡介和體驗,雖然參加完後覺得自己以後大概不會進修正念為主取向的團體課程,但講師結束前的一席話卻讓我收穫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其中,正念(Mind
  心理學的發展雖然也不到200年,但因為人類的樣態、思考和行為實在太多樣化,大家又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導致心理學的研究很廣泛、很多元,但大部分的人所知道、所聽到的知識或暢銷書的主題卻很類似,精神分析、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好、愛自己.....等等,更進階的可能聽過依附理論
今天上的課再度翻轉以前大學上課學到的和大眾所常聽到的那些知識。   之前有個朋友問我:「憂鬱症不是就是血清素過低嗎?那為甚麼不能就給血清素治療就好了?」   就我那時候的認識是,人體內有很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是跟心理疾病有關,像是還有GABA、麩胺酸、多巴胺等等...,血清素只是其中一種,而藥物治療裡大
  最近在心理學以外的地方聽到一個有點熟悉的觀點:「遇到看似困難的境界或難以改變的情境時,請試著把自己放進去,找到那個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著手。」   例如:今天分組報告或是需要團隊合作時,組員很雷,沒有把負責得部分弄好或是教了還是不會的那種,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先抱怨然後說:「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兩週沒寫文了(越來愈忙QQ),決定把這些日子吸收到有趣的理論、思考的觀點都融合進來。精華句:「有一種自信,是可上可下。」
  從在情緒賓果中發現自己這週沒什麼印象深刻的情緒、分享一些心理學看待情緒的意義和觀點,到情緒與對自己人生哲學的重要關聯。( P.S. 大學我就對情緒這個議題很有興趣,所以這次的字數又突破紀錄,但絕對不是對事件一堆的描述或murmur
  今天參加一個團體治療的工作坊,早上場參加的是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的團體簡介和體驗,雖然參加完後覺得自己以後大概不會進修正念為主取向的團體課程,但講師結束前的一席話卻讓我收穫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其中,正念(Mind
  心理學的發展雖然也不到200年,但因為人類的樣態、思考和行為實在太多樣化,大家又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導致心理學的研究很廣泛、很多元,但大部分的人所知道、所聽到的知識或暢銷書的主題卻很類似,精神分析、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好、愛自己.....等等,更進階的可能聽過依附理論
今天上的課再度翻轉以前大學上課學到的和大眾所常聽到的那些知識。   之前有個朋友問我:「憂鬱症不是就是血清素過低嗎?那為甚麼不能就給血清素治療就好了?」   就我那時候的認識是,人體內有很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是跟心理疾病有關,像是還有GABA、麩胺酸、多巴胺等等...,血清素只是其中一種,而藥物治療裡大
  最近在心理學以外的地方聽到一個有點熟悉的觀點:「遇到看似困難的境界或難以改變的情境時,請試著把自己放進去,找到那個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著手。」   例如:今天分組報告或是需要團隊合作時,組員很雷,沒有把負責得部分弄好或是教了還是不會的那種,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先抱怨然後說:「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讀過一名心理學家的著作,他說過一個有關為人處事的概念。大義是 “一個人一生若能處理好三段關係,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的關係,他就會是個成功快樂的人士”。 單就處理好自己和別人關係的視角,在職場; 是最直接須要的場域。那位心理學家還說 “小小的成功得靠自己,但是,更大的成功;要是沒有別人的
Thumbnail
人常在生活中面臨很多障礙困境,生活上、心理上、身體上、環境上、人事上的障礙⋯⋯,而所有的障礙都源自於內心叫自我設限。 自我障礙 “自我障礙(self-handicapping)”又叫“自我設阻”,“自我設限”,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留有面子而產生的心理,從而通過行為體現出來。 成因 自我障礙行為
Thumbnail
遭遇挑戰和困境 專注於自己的潛力,而不是缺點,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深遠而動人。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時常會遭遇挑戰和困境,而這時候專注於自己的潛力,將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夠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道路。記住,人不會是完美的,永遠有缺點。 都有優點和缺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是人類的本質。然而,
Thumbnail
從小對於心理學懷著一份好奇又崇敬的心理,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心理師 ,無奈學習成績與心理師的距離實在遙遠,只好放棄心中的夢想。 遇到如萍:一位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才知道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不僅要取得研究所碩士學位外,且要正式通過嚴格的國家高考取得證照資格,才能成為正式的諮商心理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讀過一名心理學家的著作,他說過一個有關為人處事的概念。大義是 “一個人一生若能處理好三段關係,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的關係,他就會是個成功快樂的人士”。 單就處理好自己和別人關係的視角,在職場; 是最直接須要的場域。那位心理學家還說 “小小的成功得靠自己,但是,更大的成功;要是沒有別人的
Thumbnail
人常在生活中面臨很多障礙困境,生活上、心理上、身體上、環境上、人事上的障礙⋯⋯,而所有的障礙都源自於內心叫自我設限。 自我障礙 “自我障礙(self-handicapping)”又叫“自我設阻”,“自我設限”,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留有面子而產生的心理,從而通過行為體現出來。 成因 自我障礙行為
Thumbnail
遭遇挑戰和困境 專注於自己的潛力,而不是缺點,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深遠而動人。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時常會遭遇挑戰和困境,而這時候專注於自己的潛力,將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夠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道路。記住,人不會是完美的,永遠有缺點。 都有優點和缺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是人類的本質。然而,
Thumbnail
從小對於心理學懷著一份好奇又崇敬的心理,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心理師 ,無奈學習成績與心理師的距離實在遙遠,只好放棄心中的夢想。 遇到如萍:一位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才知道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不僅要取得研究所碩士學位外,且要正式通過嚴格的國家高考取得證照資格,才能成為正式的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