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想像的心理學簡介- 悲觀其實有好處 !??

2022/09/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心理學的發展雖然也不到200年,但因為人類的樣態、思考和行為實在太多樣化,大家又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導致心理學的研究很廣泛、很多元,但大部分的人所知道、所聽到的知識或暢銷書的主題卻很類似,精神分析、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好、愛自己.....等等,更進階的可能聽過依附理論、童年創傷、各種人格類型分類的書,不是解釋童年或成長經驗如何造就現在的你,就是講情緒相關的、欣賞自己的主題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議題,但是在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心理議題時,沒有更多元的角度和研究理論讓人們了解,很容易就讓人誤會:心理的書都是雞湯、找心理師還是心理醫生就是進去聊聊.....(註:台灣沒有心理醫生喔!)。
  最近在這個平台寫點東西抒發所學、紀錄順便練習寫作,想說可以分享一些冷門的心理學知識但其實跟生活息息相關的觀點,讓更多人可以發現:喔!原來不是只有這樣是最好或不好的!除了了解過去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是可以更佳地運用一些我們過去所擁有或所學的,開創另一條屬於自己的心理學。 
  其中,我覺得最最最可惜的就是華人心理學的研究一直還沒平民化,明明研究的可能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經驗的東西、價值觀或智慧。由於目前心理學的研究和書籍大都是自國外發展、國外翻譯而來,即使是台灣的心理師寫的書,因為在學習和訓練大都還是仰賴國外的研究居多,所以總是有理論跟實務很不一樣的地方。像是國外是較奉行個人主義,較注重自我展現、自我追求;然而東方文化則是較注重關係,不論在甚麼年齡、甚麼場域,關係對我們的生活,不論是感受上、決策上、行為上的都有影響。因此在華人心理學中會研究孝道、緣分(觀)、組織中的上下關係、面子、師生關係乃至於婆媳關係等等,這些都是東方文化較獨特的。但由於西方的心理學可能就不售這些因素影響,乃至於很多書傳到台灣(尤其是教你成功之類的),大家會發現很難套用,或是在台灣很難成功,就以為是這些傳統觀念束縛了我們、影響我們的自由或競爭力。但其實若是能真正了解到這些隱藏在我們成長背景、文化下的因素,好好善用也是能對我們很有幫助的。例如陰陽的概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方能和諧。沒有甚麼絕對甚麼是最好和最壞,風水輪流轉、否極泰來、勝不驕敗不餒、極端的成功容易遭到禍患等等,這些多多少少都涵蓋在我們的潛意識和決策中。也是因為有這些觀念,我們相對西方人較能接受不一致或矛盾的訊息、接受正負向情緒的共存。另外,也有人在研究忍耐、吃苦等等主題,雖然聽起來好像很low,但你知道忍耐除了我們較熟知的隱忍外,還有同理式忍、修養式忍,忍在某個方面來說,是能幫助我們不那麼痛苦地面對逆境的自我修養......。
  除了接地氣的華人心理學外,西方的某些心理學觀念也是能讓我們能更彈性的思考!例如:大部分人都想說悲觀很不好,但其實悲觀能大致區分為消極性悲觀和防衛型悲觀,防衛型悲觀的人表現沒有比樂觀的人差!他們可是有他們得獨特策略,運用焦慮來達成目標。此外,對於這樣的朋友,往往事前給予他們正面的鼓勵反而會有反效果,正面鼓勵不一定適合用在所有人~另外,拖延也不必然是完全是件壞事,有一類人正是利用積極拖延讓做事更有效率(但這類人往往不是為拖延找藉口的我們XD);完美主義也不全然是不好或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等等,雖然研究越來越複雜,也不斷在演變,但也給了我們更彈性看待自己、他人、世界和未來的方式。之後會一一簡介,希望大家也能愛上更多樣貌的心理學!
心理系照姐
心理系照姐
心理學系研究生,記錄日常與心得外,還有讀書、研究、生活中發現的心理學。有陽光的一天也可以是下雨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