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帶著心中的野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參加一個團體治療的工作坊,早上場參加的是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的團體簡介和體驗,雖然參加完後覺得自己以後大概不會進修正念為主取向的團體課程,但講師結束前的一席話卻讓我收穫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其中,正念(Mindfulness)的定義是:「有意識且不帶評判的,保持當下留心的覺察」。雖然定義看起來很簡單,但能做到有「意識」覺察「當下」的身體狀態並不「評判」,若沒刻意去練習,往往很容易我們的注意力和心思就是被喧囂的外在世界、過去的快樂悲傷後悔、擔心未來要發生的事,或對自己他人的評價、判斷給佔據著。
  正念不論是在心理學或是精神醫學裡,都是很夯的概念和自我練習,可以幫助有壓力者、焦慮者、憂鬱者和疼痛者。而正念認知療法顧名思義又結合了一些認知治療的成分在,能運用和改變的層面就更加廣泛。不過今天的工作坊主要是相關理論介紹並體驗其中一週的團體課程,體驗的部分主要花在正念練習。由於大學時期就已經知道正念的概念,所以對這個體驗並不會陌生,剛體驗完我的想法是:正念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工具,長期練習下也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但我不會認為正念認知療法是一種治療。今天大家會在這邊的團體裡練習正念、不批判地聆聽大家對於身心感受的覺察,雖然療癒,但真的能解決一些議題嗎?回家後可以練習多久,可以解決甚麼?

  而團體的最後上課的老師剛好回應工作坊中的夥伴的某個問題後我才突然對正念的療效和意義有180度的轉變。老師舉例:像有些憂鬱症、躁鬱症很難根本改變他們的想法、總是反反覆覆時,正念就可以很好地去承接這些想法、練習不糾結 。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帶著這些想法、看看注意力走向何處了並練習與之共處,但前提是自己不會被他們帶走,自己的注意力能先穩住。 當保持適當距離去看待這些想法時,至少不會讓它們影響你一些衝動的行為。
  我原本認為,改變想法和認知是最重要的療效因子,治療的最後就是希望能陪個案一起處理非理性想法和信念,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難題也是同樣的道理,需要了解自己卡住的點是甚麼然後試圖從認知上改變。而今天的課卻給了我另一條思路,若是有些想法信念很難改變、同樣的問題一再發生,比起評斷自己怎麼一直做不到、重蹈覆轍,不如就與這些想法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當這些想法在腦袋中飄過時,辨認得出: 噢!這只是一個想法,他不是我也不能代表我。我看見他出現了,但我接納他、我不評判,我現在可以重新把我的注意力走向我身體的哪裡......。
  這也讓我想起我自己很愛的<火影忍者>中的主角鳴人。雖然一開始很討厭身體中九尾的存在,不過在慢慢地訓練及成長下,他能心平氣和地承認它的存在、接納它,帶著它走向他想成為的火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系照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心理學的發展雖然也不到200年,但因為人類的樣態、思考和行為實在太多樣化,大家又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導致心理學的研究很廣泛、很多元,但大部分的人所知道、所聽到的知識或暢銷書的主題卻很類似,精神分析、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好、愛自己.....等等,更進階的可能聽過依附理論
今天上的課再度翻轉以前大學上課學到的和大眾所常聽到的那些知識。   之前有個朋友問我:「憂鬱症不是就是血清素過低嗎?那為甚麼不能就給血清素治療就好了?」   就我那時候的認識是,人體內有很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是跟心理疾病有關,像是還有GABA、麩胺酸、多巴胺等等...,血清素只是其中一種,而藥物治療裡大
  最近在心理學以外的地方聽到一個有點熟悉的觀點:「遇到看似困難的境界或難以改變的情境時,請試著把自己放進去,找到那個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著手。」   例如:今天分組報告或是需要團隊合作時,組員很雷,沒有把負責得部分弄好或是教了還是不會的那種,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先抱怨然後說:「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這幾天在思考一些事,不自覺已經變得像是在煩惱了。有一瞬間覺得:這個情境我知道是甚麼、我猜得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甚麼事、照姐你不要再重蹈覆側了、不要再經歷類似的事了、為甚麼有些事想單純想簡單一點卻還是不知不覺變複雜了....。赫然發現自己是不是太滿意現在的狀態,換個角度說就是逃避成長。   而現在開始
  今天跟一個哥哥聊天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開放性(Openness)很高的人(過去自評可能覺得蠻高)。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去看一些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和價值觀,對於差異很大的觀點多多少少開啟了某種防衛機制,我想這是以後在成為助人工作者時需要多多注意和彈性調整的點。在工作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候,如何客觀
  雖然開學才第二週,不過已經感受到研究所與大學學習上不同的深度的領悟。在一堂「成人心理病理學」課中,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為甚麼研究所沒有「高等變態心理學」這門課?(補充:變態心理學是心理系學精神相關疾病的入門必修)在一番問答後,才發現大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判斷和分辨各個疾病診斷的差別、著重在病的分
  心理學的發展雖然也不到200年,但因為人類的樣態、思考和行為實在太多樣化,大家又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導致心理學的研究很廣泛、很多元,但大部分的人所知道、所聽到的知識或暢銷書的主題卻很類似,精神分析、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好、愛自己.....等等,更進階的可能聽過依附理論
今天上的課再度翻轉以前大學上課學到的和大眾所常聽到的那些知識。   之前有個朋友問我:「憂鬱症不是就是血清素過低嗎?那為甚麼不能就給血清素治療就好了?」   就我那時候的認識是,人體內有很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是跟心理疾病有關,像是還有GABA、麩胺酸、多巴胺等等...,血清素只是其中一種,而藥物治療裡大
  最近在心理學以外的地方聽到一個有點熟悉的觀點:「遇到看似困難的境界或難以改變的情境時,請試著把自己放進去,找到那個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著手。」   例如:今天分組報告或是需要團隊合作時,組員很雷,沒有把負責得部分弄好或是教了還是不會的那種,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先抱怨然後說:「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這幾天在思考一些事,不自覺已經變得像是在煩惱了。有一瞬間覺得:這個情境我知道是甚麼、我猜得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甚麼事、照姐你不要再重蹈覆側了、不要再經歷類似的事了、為甚麼有些事想單純想簡單一點卻還是不知不覺變複雜了....。赫然發現自己是不是太滿意現在的狀態,換個角度說就是逃避成長。   而現在開始
  今天跟一個哥哥聊天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開放性(Openness)很高的人(過去自評可能覺得蠻高)。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去看一些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和價值觀,對於差異很大的觀點多多少少開啟了某種防衛機制,我想這是以後在成為助人工作者時需要多多注意和彈性調整的點。在工作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候,如何客觀
  雖然開學才第二週,不過已經感受到研究所與大學學習上不同的深度的領悟。在一堂「成人心理病理學」課中,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為甚麼研究所沒有「高等變態心理學」這門課?(補充:變態心理學是心理系學精神相關疾病的入門必修)在一番問答後,才發現大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判斷和分辨各個疾病診斷的差別、著重在病的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正念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心態,專注於眼前的經驗,不帶批判地接納感受。 相對於冥想,正念不需要特定的時間或空間,但冥想是一種正式的練習。 兩者結合有助於減輕壓力、提高專注力,並改善情緒穩定性。本文探討正念和冥想的區別,並提供實踐建議,幫助讀者輕鬆開始他們的正念旅程。
Thumbnail
上週三晚上到臺大的博雅館聽北醫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吳昌衡教授講《正念解壓說》,身為心理師我雖然熟悉正念,但「累積知識」和「累積經驗」兼具的現身說法,仍在有限約一小時裡傳遞了新的印象: 先說結論:每天數分鐘的「專注於呼吸」的正念的活動,有助於滋養大腦、清心解壓。 1. 介紹了大腦的「預設模式(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正念療法是一種重視自我教育,注重當下的心理療法,「治」是指介入方法,「療」是指結果的療效。其核心概念是通過觀察和接受當前的思想、感覺和經驗,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覺察。 這種療法源自於禪修,但已經被現代心理學廣泛運用。在正念療法中,重要的是要以開放、非評判性的態度來接納一切內在和外在的感受,無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很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正念」Mindfulness,包括正念心理學、正念冥想、正念瑜珈等,但「正念」到底是什麼呢? 正念的原型概念源自於佛教的禪修,提醒人們要專注並真正地活在當下。 近幾十年來,這樣的概念漸漸地在中西方各界例如於心理、醫療、教育和科學等都被廣泛地接受及沿用。
Thumbnail
焦慮時,我們往往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擔憂中,忽略了現在。正念,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加以評價。從感官和情感出發,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憂鬱,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帶來平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正念(mindfulness)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心理治療方式,源自於佛教的概念。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指正向的念頭,但其實正念跟正向心理學沒什麼關聯,正念指的是覺察當下自己的想法及身心狀態。 一、要怎麼來執行正念呢 目前正念已經被醫學界證實,是最有效治療物質濫用的療法了,只要能夠將自己的腦子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正念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心態,專注於眼前的經驗,不帶批判地接納感受。 相對於冥想,正念不需要特定的時間或空間,但冥想是一種正式的練習。 兩者結合有助於減輕壓力、提高專注力,並改善情緒穩定性。本文探討正念和冥想的區別,並提供實踐建議,幫助讀者輕鬆開始他們的正念旅程。
Thumbnail
上週三晚上到臺大的博雅館聽北醫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吳昌衡教授講《正念解壓說》,身為心理師我雖然熟悉正念,但「累積知識」和「累積經驗」兼具的現身說法,仍在有限約一小時裡傳遞了新的印象: 先說結論:每天數分鐘的「專注於呼吸」的正念的活動,有助於滋養大腦、清心解壓。 1. 介紹了大腦的「預設模式(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正念療法是一種重視自我教育,注重當下的心理療法,「治」是指介入方法,「療」是指結果的療效。其核心概念是通過觀察和接受當前的思想、感覺和經驗,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覺察。 這種療法源自於禪修,但已經被現代心理學廣泛運用。在正念療法中,重要的是要以開放、非評判性的態度來接納一切內在和外在的感受,無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很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正念」Mindfulness,包括正念心理學、正念冥想、正念瑜珈等,但「正念」到底是什麼呢? 正念的原型概念源自於佛教的禪修,提醒人們要專注並真正地活在當下。 近幾十年來,這樣的概念漸漸地在中西方各界例如於心理、醫療、教育和科學等都被廣泛地接受及沿用。
Thumbnail
焦慮時,我們往往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擔憂中,忽略了現在。正念,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加以評價。從感官和情感出發,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憂鬱,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帶來平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正念(mindfulness)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心理治療方式,源自於佛教的概念。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指正向的念頭,但其實正念跟正向心理學沒什麼關聯,正念指的是覺察當下自己的想法及身心狀態。 一、要怎麼來執行正念呢 目前正念已經被醫學界證實,是最有效治療物質濫用的療法了,只要能夠將自己的腦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