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別買心靈勵志書了,暢銷心理作家的陰謀在這裡......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庫斯曼認為,藉著消費來填補自我的空洞,除了催生廣告業之外,也助長一種基於自我心理學(self psychology)的心理治療熱潮。自我心理學針對個人經驗、感受、需要進行研究。馬斯洛(Abraham Maslow)那強調自我實現的需求階梯(hierarchy of needs)理論,以及羅傑斯(Carl Rogers)所描繪無條件地、正面地接納自己的願景,都是自我心理學所衍生的價值觀和治療目標。於是,那些想自己變得更好、更快樂、更滿足的人,就找心理師、諮商師協助, 心理治療變成一個蓬勃的產業。廣告商人也聘請心理師擔任軍師,幫助他們洞悉消費者的心態,好讓他們的廣告發揮最大效果,吸引更多人購買商品、使用服務。
藉著消費來填補自我的空洞,這個現象早已蔓延到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電視、網路、街上,甚至交通工具上,都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書店門口最顯眼的位置、暢銷書排行榜,無不由心靈勵志書籍占據。在這些基督徒占少數、基督教影響力薄弱的社會,聖俗二分的趨勢更不利福音傳播。理由是,聖俗二分迫使人(包括無宗教信仰的人)在宗教的觀點或非宗教觀點之間二選一,來解釋所有外在事件和個人遭遇;這樣就是迫使人在聖(基督信仰)或俗(消費的滿足)之間二選一,而結果往往是選俗而捨聖。
一個非基督徒少女,只要仿效其他女生化妝、買名牌包包,就能獲得她們的肯定,自我形象提升。這樣,她的確不需要來教會「裝乖」,把濃妝擦掉、穿上過膝的裙子,然後學習當一個教會所讚許的「才德的婦人」。一個非基督徒上進青年,只要報名上「財務自由」課程,多考幾張證照;他的賺錢能力增強,隨之就會感到更快樂、更滿足。這樣,他的確不需要來教會,為自己愛世俗的態度而懺悔,從「積存財寶在天」的信息得到慰藉,獲得屬靈的喜樂和滿足。
談到聖俗二分,很多基督徒會下意識擺出防衛姿態,覺得這是針對教會的控訴,單方面指責教會排斥非基督教的(自然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觀點。但其實世俗社會也有責任,無神論和自然主義風氣排斥基督教的觀點,把屬靈的存有、屬靈的德性,神學概念等視為心理作祟。於是,基督信仰不是遭矮化為導人向善的一種拜拜,就是遭汙名化為壓迫女性和性小眾的有毒古老思想。基督徒應該如何認識聖俗二分所帶來的挑戰?下一部分我會提出一個切入點。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庫斯曼認為「自我」是指某個社會所定義「人之所以為人」的內涵,包括人的價值、限制、期待、禁忌等。所謂自我的空洞,也是針對人所體會這種社會層面「人之所是」的內涵而言的。現代人的自我,為什麼會變得空洞呢?
二次大戰打得正慘烈的時候,德國心理學家昆柯(Fritz Künkel)在美國出版《追求成熟》(In Search of Maturity)。這本心理學作品筆調樸實、看待人性合乎中道,更嘗試與基督信仰相調和。
每一位屬靈大師背後,都有一個羞於啟齒的創傷故事,楊腓力也不例外。楊腓力(Philip Yancey)是少有寫作基督教內容而獲得接近二千萬銷量的作家。在回憶錄《找恩典的人》,這位療癒無數讀者心靈的恩典大師,年逾古稀,終於透露那次幾乎毀掉他一生的心靈創傷。
基督教詩歌差很大 詩歌好洗腦 歌詞的潛移默化 把神「馴化」了
從靈性到肉體侵害 噁心的屬靈導師 操控的本質 防止性侵第1步:界線 防止性侵第2步:澄清
一個有為基督徒 基督教界渣男(范尼雲)的真面目要從他的屬靈導師腓力神父(Thomas Philippe,1905~1993)說起。一九五○年,二十出頭的范尼雲從加拿大海軍退伍,到法國求學,並認識道明會修士腓力。腓力言教身教,帶領他跟從耶穌,並支持他服事心智障礙人士,最後促成方舟在一九六四年成立。
庫斯曼認為「自我」是指某個社會所定義「人之所以為人」的內涵,包括人的價值、限制、期待、禁忌等。所謂自我的空洞,也是針對人所體會這種社會層面「人之所是」的內涵而言的。現代人的自我,為什麼會變得空洞呢?
二次大戰打得正慘烈的時候,德國心理學家昆柯(Fritz Künkel)在美國出版《追求成熟》(In Search of Maturity)。這本心理學作品筆調樸實、看待人性合乎中道,更嘗試與基督信仰相調和。
每一位屬靈大師背後,都有一個羞於啟齒的創傷故事,楊腓力也不例外。楊腓力(Philip Yancey)是少有寫作基督教內容而獲得接近二千萬銷量的作家。在回憶錄《找恩典的人》,這位療癒無數讀者心靈的恩典大師,年逾古稀,終於透露那次幾乎毀掉他一生的心靈創傷。
基督教詩歌差很大 詩歌好洗腦 歌詞的潛移默化 把神「馴化」了
從靈性到肉體侵害 噁心的屬靈導師 操控的本質 防止性侵第1步:界線 防止性侵第2步:澄清
一個有為基督徒 基督教界渣男(范尼雲)的真面目要從他的屬靈導師腓力神父(Thomas Philippe,1905~1993)說起。一九五○年,二十出頭的范尼雲從加拿大海軍退伍,到法國求學,並認識道明會修士腓力。腓力言教身教,帶領他跟從耶穌,並支持他服事心智障礙人士,最後促成方舟在一九六四年成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內心世界 在現代社會中,科技的進步和資訊的爆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忙碌。我們每天面對著工作、家庭、社交等種種壓力,有時候甚至忘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學會成為自己內心的主宰,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宗教,或許是尋求內心平靜與力量的最佳途徑。 信仰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越需要,越要克制:低落的心身狀態,更要避開身心靈成長課程 現代社會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和行銷策略,它們巧妙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在我們心中種下「需要」的種子,引誘我們做出看似自主,實則受到操縱的消費決策。打開手機,心靈成長課程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彷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集體焦慮,急需心靈的慰藉。然而,
靈性的興起 這幾年來,靈性追求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人們開始注重內心的平靜、心靈的成長以及與自然的連結。這種現象的背後有多種原因,包括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對傳統宗教的不滿以及對個人意識和自我成長的追求。 物質世界的現實 然而,無論靈性如何發展,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中。食物、住房、教育、醫療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成功神學其實是交換論的騙局 最近幾十年來,有個在全球造成很大問題的神學觀,叫做成功神學,這種神學概念大家可以上網查查,基本上這幾年講「成功神學」四個字大概都會被開噴,雖然還沒徹底黑掉,但已經被很多人警覺到問題了,因為完全就是異端邪說,只是在複製歷史上各種邪教的說法,後拿聖經內容包裝(你放心,這些異
Thumbnail
心理工作者在面對行銷產品時,需要具備商業思維來瞭解受眾需求、提升行銷能力。本文探討缺少商業思維的原因,商業思維的好處,以及如何訓練自己的商業思維。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慾望使你的心混亂、焦躁、看不清自己。你活在表象,活在別人的眼中。你喪失了追求有價值的目標的心態,取而代之的是垂手可得的俗物。
Thumbnail
心理工作者希望以興趣為主要收入來源,但初期可能需要接一些非興趣相關的工作。使用BCG矩陣分析個人品牌產品,刪除邊際效應低的產品,追求最終目標的產品。關注在高邊際效應的產品上,提升成明星和金牛產品。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和體力下,做最有效的轉換成具體收入的產品。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內心世界 在現代社會中,科技的進步和資訊的爆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忙碌。我們每天面對著工作、家庭、社交等種種壓力,有時候甚至忘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學會成為自己內心的主宰,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宗教,或許是尋求內心平靜與力量的最佳途徑。 信仰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越需要,越要克制:低落的心身狀態,更要避開身心靈成長課程 現代社會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和行銷策略,它們巧妙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在我們心中種下「需要」的種子,引誘我們做出看似自主,實則受到操縱的消費決策。打開手機,心靈成長課程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彷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集體焦慮,急需心靈的慰藉。然而,
靈性的興起 這幾年來,靈性追求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人們開始注重內心的平靜、心靈的成長以及與自然的連結。這種現象的背後有多種原因,包括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對傳統宗教的不滿以及對個人意識和自我成長的追求。 物質世界的現實 然而,無論靈性如何發展,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中。食物、住房、教育、醫療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成功神學其實是交換論的騙局 最近幾十年來,有個在全球造成很大問題的神學觀,叫做成功神學,這種神學概念大家可以上網查查,基本上這幾年講「成功神學」四個字大概都會被開噴,雖然還沒徹底黑掉,但已經被很多人警覺到問題了,因為完全就是異端邪說,只是在複製歷史上各種邪教的說法,後拿聖經內容包裝(你放心,這些異
Thumbnail
心理工作者在面對行銷產品時,需要具備商業思維來瞭解受眾需求、提升行銷能力。本文探討缺少商業思維的原因,商業思維的好處,以及如何訓練自己的商業思維。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慾望使你的心混亂、焦躁、看不清自己。你活在表象,活在別人的眼中。你喪失了追求有價值的目標的心態,取而代之的是垂手可得的俗物。
Thumbnail
心理工作者希望以興趣為主要收入來源,但初期可能需要接一些非興趣相關的工作。使用BCG矩陣分析個人品牌產品,刪除邊際效應低的產品,追求最終目標的產品。關注在高邊際效應的產品上,提升成明星和金牛產品。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和體力下,做最有效的轉換成具體收入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