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為什麼學校裡學的跟社會上學到的都不一樣?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
作者:洪雪珍
出版社:時報文化(2017出版)
這本書應該算是舊書了,剛好朋友來家裡隨手拿來翻看,我才看到這本之前看了一半就放在旁邊的書。
2017年出版,當時我還在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中掙扎著。我已經忘記我為什麼會買下這本書,也忘記當初我放下這本書的理由了。但看書也是要心情的,直到現在才在偶然看到這本書的時候,終於看完這本書。
如今我已經在職場也走了一些年歲了,但書中所提到的「實然」,就算是如今的我,也似乎沒辦法大聲地說我已經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委屈」化做工作上的動力了。
一樣先用一段話介紹這本書:工作上難免受到委屈,但該如何回應工作上遇到的這些委屈,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涯發展。
本書一開始,作者提了一個自己投稿的故事,
他說因為那個故事,讓他認識到:學校裡教給學生的是「應然」,而不是「實然」。
所謂「應然」,是我們在當學生的時候,學校告訴我們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付出努力都會有回報。
所謂「實然」,是當我們畢業出了校門,社會告訴我們世界是現實的,付出努力也不一定有回報。
而這個故事也成了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就為了告訴學生社會是現實的。
作者寫這本書主要是想告訴離開校園的人們:職場上的委屈都不是委屈。
看完書了,然後呢?
或許對一個在職場打滾多年,看過眾多求職者、職場主管甚至老闆心路歷程的人來說,工作上的委屈都不該叫委屈,因為這些委屈是用來強大自己的,唯有經歷這些委屈才能突破困境。
但對於我來說,比起說學校只教「應然」不教「實然」,或許更該問的問題是:為什麼學校不告訴學生職場上的現實呢?
當所有人都認為學校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在世界立足方式的時候,學校卻在阻止有人對學生訴說世界的現實。難道學校不知道學生離開了校門,總有一天會有人告訴他們社會不是他們所想的那個樣子嗎?
所以我看完這本書,自己有幾個反思:
為什麼學校不告訴學生職場上的現實呢?
學校沒有告訴學生的「實然」,在學生離開校門後,在職場感到「委屈」,體認到社會的現實之後,難道不會責怪學校不曾說過這些「實然」嗎?
台灣近年來,教改不斷,108課綱中所聲稱的「可以帶走的能力」,是否就是社會在責怪學校沒有在學生進入職場前告訴他們這些「實然」呢?
為什麼學校不告訴學生職場上的現實呢?
我想或許對於學校來說,他們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應該要會的東西」。
所以除了被賦予的任務,學生們在離開校門後會知道的那些「不需要現在要知道的事情」就被往後排了。
那對於學校來說,什麼是「應該要會東西」呢?我想,是知識。
哪個老師不是懷著滿腔的教學熱忱走進教職的?
誰不希望自己能夠是幫助學生走向未來路上的一個好的指引者?
又有哪個老師,願意自己是毀了學生自信和未來的兇手?
更沒有哪個老師,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學生的職涯路是一片大好的錦繡前程。
但「課綱」和「進度」在那阿!
除了「課綱」和「進度」還有那可怕的「升學考」呢!
對於老師來說,段考之前就是要教完應該要教的範圍啊!
在「進度」、「段考」、「課綱」、「升學考」之前,教師們只能先選擇請學生先學好知識吧。未來職場上要經歷的事,只能寄望各位學生們在經歷了知識的洗禮之後,能自己體會了。
在學校,可否「被衡量」是很重要的。
那照上面所說,所以是「升學考」的錯嗎?
也先別怪各大考試中心吧,他們也很無辜!
升學考的內容必須嚴格照著「課綱」來命題,每道命題都需要告訴社會大眾命題是為了評量學生是否符合課綱中所提到的哪一項能力指標。
要是不小心超出了「課綱」,那可不只有送分這麼簡單,不但要跟大眾和教育部交代,還要背上命題不謹慎的罪名,能不重視嗎?
各版本的教科書在編審的時候也是死死盯著「課綱」和「升學考」的命題趨勢。課綱中有哪個能力指標最常被拿出來命題?升學考最喜歡考哪個重點?這些都是大考中心所背負的壓力。
那學生不會責怪學校沒有告訴他們「實然」嗎?
或許,學生根本沒想過這些事情應該由學校告訴他們吧!
也或許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些「實然」本來就是社會要教給他們的課題。
也或許,在學校時候,學生們也跟老師們一樣,在追著進度跑的同時,已經忘記在學完了知識並追上了進度之後,除了忙著檢視自己的PR值、計算著級分、考慮著不同的加權方式,以及各種能讓自己進入理想學校的方式之外,還有其他該學到的「實然」吧。
就算上了大學,依然計算著學分,考慮著什麼樣的選修課才能對自己的未來職場有幫助之外,還要忙著參加社團、參加活動,參與所有被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參加的活動與完成的事情。
或許,學生們,早已忘記,除了知識和經驗,學校還應該告訴他們該如何把「委屈」化做自己逐漸強大的動力了。
台灣近年來的教改不斷,是否就是在責怪學校沒有告訴他們這些「實然」呢?
學生忘了責怪,那社會大眾呢?
說到教改是在責怪學校,我想我大概會很肯定地說不吧!
畢竟,教改的年份雖然從六年到九年到現在的十二年國教,年份是不斷的提升,但目前也只到高中階段,就算是因應「產學落差」所產生的「產學合作」,對於書中所提到的「實然」都不是重點。
在產學合作中,在業界眼中,實習生還是學生,所有的錯都是可以被原諒的。孩子永遠是孩子,只有當孩子走出校門,脫去了學生這層保護殼,書中這些「實然」才被允許放到這些他們眼前。
那我們要做些什麼才能讓學生在學校內就學會這些「實然」呢?
這個部分,我想分成兩個部分來說。
第一部分:學生。
現在是個資訊發達的社會,包含本書在內,有許多資訊,不管是書籍、影片、演講都有提到「實然」的資訊。所以我只能很老套的說,作為學生,除了老師和學校所教授的知識技能之外,這些「實然」的概念其實是自己需要去獲取的。但作為學生,能做的或許也僅只如此。
第二部分:大眾。
就是指除了學生的每一個人。在前面提到,所謂的「實然」只有在學生脫去學生身分這個保護殼的時候,才會被允許放到他們面前。所以如果社會期望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就知道這些「實然」,或許該考慮提早放下學生就是學生的概念,只有當學生無從用身分作為藉口,讓其他人對他們另眼相待的時候,才會把「應然」變成「實然」。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歡迎大家提出意見跟我討論。我認為不管是什麼樣的議題,什麼樣的想法,認同也好,反對也罷,只要能心平氣和地討論,只要是一提,都是值得討論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70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awen 的其他內容
《不便利的便利店》 作者:金浩然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2022年出版) 一樣先用一段話總結這一本小說吧:雖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當我們在人與人的溝通與相處之道上緩緩往前走的時候,腳下所走的路,其實就是幸福本身。
《高捧顏值的時代,勝出需要腦袋》 作者:萬特特 出版社:高寶書版 本書總結:直面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找到我為何為我,想要吸引的人事物自然會來到身邊。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大概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為個人,讓自己過得好是每個人的義務,而讓自己過得好的方式就是不再對自己敷衍,當一個人不再對自己敷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作者:NHK採訪團隊 譯者:陳令嫻 出版社:開學文化出版 十年前,日本一家私人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十年間不同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這些孩子為什麼來到「信箱」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十年後,帶著這些孩子所經歷的故事,「嬰兒信箱」的下一步在哪裡?
《不便利的便利店》 作者:金浩然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2022年出版) 一樣先用一段話總結這一本小說吧:雖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當我們在人與人的溝通與相處之道上緩緩往前走的時候,腳下所走的路,其實就是幸福本身。
《高捧顏值的時代,勝出需要腦袋》 作者:萬特特 出版社:高寶書版 本書總結:直面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找到我為何為我,想要吸引的人事物自然會來到身邊。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大概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為個人,讓自己過得好是每個人的義務,而讓自己過得好的方式就是不再對自己敷衍,當一個人不再對自己敷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作者:NHK採訪團隊 譯者:陳令嫻 出版社:開學文化出版 十年前,日本一家私人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十年間不同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這些孩子為什麼來到「信箱」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十年後,帶著這些孩子所經歷的故事,「嬰兒信箱」的下一步在哪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目前來說… 我們不是過度努力 而是職場及教育灌輸被虐狂 在職場上,很多不符合新時代教育理念,導致很多的新血,不得不轉換賺錢考量,最少不用長期欺壓,而且PUA,錢是固定但是工作越來越繁重,完全看不到前景。 教育的改革之下,替換掉很多不符合規定,尤其是被罵還要感謝,導致很多學生,認為罵人就會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最近小孩的班上,正發生了,一些對小孩覺得不公平的事在發生! 三月的某一天,小朋友們去考某間私立學校,大家都知道這間學校風評好,想不到,卻出現了,很不公平的事,每個小孩去考試,都是抱著想知道自己實力有多強,而和大家來一場,公平的競爭,誰知,因爲現實的考量,學校做了對小孩不公平的待遇,小孩班上有幾位同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於我帶完第一屆學生以後的覆盤日記。那是一段且戰且走的歲月,原以為大家會體恤第一次當老師的我,原以為「年輕」是試錯的理由,但沒想到職場才是讓我這樣的小白鳥大澈大悟的現實的修羅場,什麼都不懂的我孑然一身的撲向教育現場,咬著牙根硬撐下來的傷痕,是成長的印記。 - 萬事起頭難,凡事都有第一次。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目前來說… 我們不是過度努力 而是職場及教育灌輸被虐狂 在職場上,很多不符合新時代教育理念,導致很多的新血,不得不轉換賺錢考量,最少不用長期欺壓,而且PUA,錢是固定但是工作越來越繁重,完全看不到前景。 教育的改革之下,替換掉很多不符合規定,尤其是被罵還要感謝,導致很多學生,認為罵人就會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最近小孩的班上,正發生了,一些對小孩覺得不公平的事在發生! 三月的某一天,小朋友們去考某間私立學校,大家都知道這間學校風評好,想不到,卻出現了,很不公平的事,每個小孩去考試,都是抱著想知道自己實力有多強,而和大家來一場,公平的競爭,誰知,因爲現實的考量,學校做了對小孩不公平的待遇,小孩班上有幾位同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於我帶完第一屆學生以後的覆盤日記。那是一段且戰且走的歲月,原以為大家會體恤第一次當老師的我,原以為「年輕」是試錯的理由,但沒想到職場才是讓我這樣的小白鳥大澈大悟的現實的修羅場,什麼都不懂的我孑然一身的撲向教育現場,咬著牙根硬撐下來的傷痕,是成長的印記。 - 萬事起頭難,凡事都有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