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偏見的五本書跟一個道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起:《偏見的本質》/偏見是人類的潛質
承:《刻板印象》/貼標籤看世界是習慣
轉:《盲點》/我錯誤地以為我知道原因
合:《狡猾的情感》/理性的情感是王道
問:《傲慢與偏見》/沒有分寸感就不行
什麼是「偏見」?
偏見就是人們以不正確或不充分的資訊為依據而形成的對其他人、群體或者事件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與影響。
什麼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就是我們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我們因對方外顯得特質(例如身分、外表、跟行為),錯誤地認定對方。
偏見的基礎建立在許多刻板印象之上,我們用偏見看世人,世人也用偏見看我們。
專注於人格心理學的美國心理學家戈登•奧爾波特在《偏見的本質》裡說,簡潔的拆解了偏見的由來:人類群體之間的與生俱來的敵對和憎惡。
人們天生就有焦慮,憎恨,厭惡的潛質,遇到挫折之後,偏見就會加深我們的錯誤認知,並且想要採取行動來消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輕者是口頭嘲諷,重則會做出惡劣的行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克勞德·M · 斯蒂爾所寫的《刻板印象》,揭露了一個事實:大腦要處理的資訊太多,我們會用貼標籤的方式來理解世界,貼標籤就是刻板印象的由來。
普利資新聞獎得主約瑟夫•哈利南在《盲點:為什麼我們易被偏見左右》裡,整理出13個偏見陷阱。
最關鍵的問題出在我們誤以為「發生什麼」,再據此錯誤地得出「何以致此」的錯誤理解。最後,我們當然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做出偏頗的理解跟決定。
還好,博弈論學者和行為經濟學家埃亞爾·溫特在《狡猾的情感:為何憤怒、嫉妒、偏見讓我們的決策更理性》裡提醒我們,帶著同情心與同理心來理解偏見,反而有可能讓我們「因禍得福」。
溫特女士發現,已經有超過十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涉及行為經濟學,博奕論跟腦科學。人類接下來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是,如何讓自己具備「理性的情感」。
必須強調的是,情緒跟情感是兩個維度。
情緒是情感的基礎。我們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因為情緒是情感的外顯。要守住情緒的波動,首先得有穩定的情感。理性的情感很重要,因為「情感是協助我們進行決策的機制」。
說倒是可以很輕巧地說,但是,理性的情感,如何可得?
人類有自發性情感(恐懼、悲傷和悔恨等),也有社會性情感(憤怒、嫉妒、仇恨等)。
自發性情感是主觀認定,通常都是單線進行的。社會性情感大多時候,是有物件的,可以客觀被發現並觀察的共情狀態。
理性的情感,要求我們要學會在面對自發性情感跟社會性情感的時候,都一樣要理性看待。
遇到因為別人行為所產生的不公平,自發性的恐懼跟社會性的憤怒可能會同時爆發。能夠用理性的情感去看問題的人,會選擇調解而不是讓自己的情感拖著自己馬上做出反應。
哎呀。說是可以很輕巧地說,我們當下還是,很不平靜的呀。
你有沒有覺得,此刻需要禪味十足的「正念」才能拯救我們。
現在才呼叫正念,絕對來不及。除非,我們一直能守住自己。
必須說,古往今來的問題一定可以在某本經典裡面找到答案。
《傲慢與偏見》不僅是在談達西和伊莉莎白的愛情與婚姻,簡·奧斯丁於二百年前就在書裡整理出今天要如何面對偏見的根本之道:
虛榮與驕傲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大家常常把它們當同義詞來用。一個人可能驕傲而並不虛榮。驕傲多半涉及我們自己怎樣看自己,而虛榮則涉及我們想別人怎樣看我們。
我偏見是因為我傲慢,我傲慢是因為我虛榮。
楊絳先生在〈有什麼好-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一文裡,抽出了一段金句:「對啊,虛榮的確是個毛病;驕傲的是,一個真正高明的人自己會有分寸。」
是的,高明的人自有分寸。
不會掌握分寸,就是會被偏見跟刻板印象牽著走。
不會掌握分寸,不具備理性情感,會被情緒左右。
好吧。我們還是需要正念的。而且,現在,就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伊塔洛·卡爾維諾(1923-1985)被稱為「作家中的作家」,他寫小說,寫童話,寫幻想小說,寫文學評論,寫小說人物在小說裡面說故事的迷宮式的小說。絕大多數作家都是以「敘述之重」來呈現「現實之重」,卡爾維諾總是「以輕寫重」。文學可以無中生有,也可以「有中生有」,卡爾維諾就是有中生有的中箇高手。
湯瑪斯·哈代被喻為英國小說界的悲劇大師,他擅長書寫受到環境與性格影響的人物。這些發生在鄉村的愛情故事,催人落淚,惹人憤怒,儘管一百多年過去了。小說所傳達出來的「慢」,擺在今天來看,實屬珍貴,而且並不拖泥帶水。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荷塔•米勒的回憶,永遠跟欺騙有關。米勒筆下的欺騙跟一個時代,一個族群,一個時代的一個族群有關。
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1959-)最受肯定的兩本小說,《糾正》(2001)、《自由》(2010)都超過五百頁以上。堅持每天一定要寫五頁文章的自律的他,喜歡寫長句,喜歡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篇巨著,不喜歡傷感性文字。他是個成名前,成名中,成名後,寫作筆法跟思維都怎麼說呢,老派,的作家。
《菊與刀》裡面談到,日本人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日本社會對感官享樂的寬容就是對此的補償。川端康成筆下的《睡美人》客棧,不僅存在於半世紀前˙的日本,十五年前的哥倫比亞,現在應該還存在於不同的城市中。所謂享樂,所謂寬容,所謂補償,一直在翻新。
《愛麗絲夢遊仙境》問世至今160年,書中的紅桃皇后說:「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你有沒有覺得,這根本就是神諭。這根本就是在大人和小人的世界,都通用。這本大人小孩都看過的小說,讀完讓人細思極恐。
伊塔洛·卡爾維諾(1923-1985)被稱為「作家中的作家」,他寫小說,寫童話,寫幻想小說,寫文學評論,寫小說人物在小說裡面說故事的迷宮式的小說。絕大多數作家都是以「敘述之重」來呈現「現實之重」,卡爾維諾總是「以輕寫重」。文學可以無中生有,也可以「有中生有」,卡爾維諾就是有中生有的中箇高手。
湯瑪斯·哈代被喻為英國小說界的悲劇大師,他擅長書寫受到環境與性格影響的人物。這些發生在鄉村的愛情故事,催人落淚,惹人憤怒,儘管一百多年過去了。小說所傳達出來的「慢」,擺在今天來看,實屬珍貴,而且並不拖泥帶水。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荷塔•米勒的回憶,永遠跟欺騙有關。米勒筆下的欺騙跟一個時代,一個族群,一個時代的一個族群有關。
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1959-)最受肯定的兩本小說,《糾正》(2001)、《自由》(2010)都超過五百頁以上。堅持每天一定要寫五頁文章的自律的他,喜歡寫長句,喜歡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篇巨著,不喜歡傷感性文字。他是個成名前,成名中,成名後,寫作筆法跟思維都怎麼說呢,老派,的作家。
《菊與刀》裡面談到,日本人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日本社會對感官享樂的寬容就是對此的補償。川端康成筆下的《睡美人》客棧,不僅存在於半世紀前˙的日本,十五年前的哥倫比亞,現在應該還存在於不同的城市中。所謂享樂,所謂寬容,所謂補償,一直在翻新。
《愛麗絲夢遊仙境》問世至今160年,書中的紅桃皇后說:「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你有沒有覺得,這根本就是神諭。這根本就是在大人和小人的世界,都通用。這本大人小孩都看過的小說,讀完讓人細思極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在感情的世界裡,我們的認知經常影響著我們的決策。有些認知是正確的,可以引導我們走向真愛;但有些認知則是錯誤的,會讓我們錯失良機。 今天,我要揭露六個常見的感情誤區,並教你如何克服它們,讓你更接近真愛。你絕對不想錯過這些實用的建議! 錯誤認知一 找個有錢對象,少奮鬥十年 心理學研究表明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在感情的世界裡,我們的認知經常影響著我們的決策。有些認知是正確的,可以引導我們走向真愛;但有些認知則是錯誤的,會讓我們錯失良機。 今天,我要揭露六個常見的感情誤區,並教你如何克服它們,讓你更接近真愛。你絕對不想錯過這些實用的建議! 錯誤認知一 找個有錢對象,少奮鬥十年 心理學研究表明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