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是討伐呢?抑或是侵略?——湯武革命的反思

    前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孟子回應說:當然,臣是不可不臣,但前提是君不可不君。若是君不君在先,臣也可以不臣。也就是說,夏桀與殷紂都是君不君在先;那麼,怎能怪責商湯和周武王的臣不臣呢?再者,夏桀和殷紂都是虐殺無道,眾叛親離,這是違反仁義的。反仁義,就是違反人性,違反人道。這樣的話,誅殺(不是弒)一個暴君、一個獨夫,又怎能說是臣下弒君呢?
    為什麼孟子會認同湯武革命?
    到了夏朝末年,商湯放桀於南巢,而建立商朝;到了商朝末年,武王伐紂於牧野,而又建立了周朝。依孟子的反省,商湯把夏桀放逐,而沒有誅殺他,而周武王卻要把殷紂給殺了,那二者都是合乎當時的情理的。所謂合乎情理者,夏桀與殷紂都同是盡失民心,臣下眾叛親離,其他部落不予支援,在這樣欠缺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湯武的革命,才有成功的可能的。
    也就是說,孟子站在儒家的以德治天下,並不否定征伐革命的,這要視乎被征伐當地的人民意願,來決定這征伐是仁義之師、是替天行道?抑或是舊瓶裝新酒,換朝而不換制?是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呢?抑或只是擴張地盤,以展示強國之威呢?若是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麼,百姓理應心悅誠服,視之為再生父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仁義之師。相反的,若百姓不悅,生靈塗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這個軍事征伐,就是侵略,就不是仁義之師;換句話說,就是逆天而行呀!
    由此觀之,儒家講仁義道德,同時又會認同軍事革命的,關鍵在這革命是否得民心,是否真是天意。否則,這與侵略有何分別?
    (寫於2022年2月1日) 後按:孟子這個觀點,或可應用於當今俄烏戰事和臺海局勢,如果當地的百姓不悅,不是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那軍事行動就是侵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