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學習|走在這一門與那一門課之間 🎧

[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開學的第三個星期,在三個角色間輪番替換,感覺被切割了的時間流逝得快速。選修課程在開學第二個星期結束前都已確認,才真能把生活節奏緩慢下來,刻意提醒自己放鬆,不過於疲累,才能將該有的進度持續完成。 上星期決定退選放掉一堂「心理學」課,或許捨與得相輔,在陽明大學旁聽的這堂「腦結構與功能」,課程從講解腦神經元運作開始,由實驗與醫學角度切入,提及不少心理學臨床案例。第二堂課,我試著將課堂中的陌生名詞用代稱與圖像去理解來龍去脈,教授的聲音輕緩,邏輯脈絡相當清楚仔細,一步步推論,也會適度減速等學生跟上,也讓我有足夠時間刻在筆記上的字,看來格外整齊易讀。
圖 YHCC@課堂筆記
圖 YHCC@課堂筆記
學習是一個機制,需要啟動,而這個命令也來自大腦…,大腦中#!%$!#$(術語A),像一顆大石頭得穩住,而活化的#$%!#(術語B),在重複的條件下,透過強度刺激與增加頻率的情況下,因此產生「學習」(還聽得懂跟得上吧呵)。老師最後點出大腦與學習的關係,我又一回有被一個概念「通電」的感覺,上一回類似感受,應該是在「後拉岡研究」課上。 近代歐洲一位瘋狂哲學家紀傑克(Slavoj Žižek, 1949- 斯洛維尼亞社會學家、哲學家、文化評論家),詮釋拉岡理論,透過好萊塢電影解析與精神分析相關主題。那一句讓我印相深刻的話大致是說:「女性建構在男性『幻見』(fantasy)之上,當男人的幻見獲得滿足而消失時,女性即不存在」,真正電到我的其實是紀傑克使用「Void」這一個字形容女性。上了這一門的後拉岡與那一門的腦結構,期待與聚焦中的論文產生什麼關聯。(ps.下方延伸補充紀傑克與Void) 在星期尾聲,美學老師又一回拋給我們一個值得省思的人生哲學。他提到創作的歷程只會有兩種狀態:「一個是良好狀態(well-being)的當下滿足,另一個是不良狀態(ill-being)的不得滿足,但至少它可以幫助你知道,不要再做這樣的事。而人為什麼會不快樂?其實很多時候不快樂是一種假象,是你還沒有真正看懂自己現在處在哪一個狀態。」老師補充說,要做能讓你快樂的事,不造假,才能照映自己,甚至照映身邊的人。 寫到這裡,發現原來想講的「音樂鑑賞」連一個字也沒提。走在這一門與那一門課之間,最初感動我的還是音樂。欣賞這一位優美的人聲,Bobby Mcferrin: 🎞️巴赫 G弦之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