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走在這一門與那一門課之間 🎧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開學的第三個星期,在三個角色間輪番替換,感覺被切割了的時間流逝得快速。選修課程在開學第二個星期結束前都已確認,才真能把生活節奏緩慢下來,刻意提醒自己放鬆,不過於疲累,才能將該有的進度持續完成。

上星期決定退選放掉一堂「心理學」課,或許捨與得相輔,在陽明大學旁聽的這堂「腦結構與功能」,課程從講解腦神經元運作開始,由實驗與醫學角度切入,提及不少心理學臨床案例。第二堂課,我試著將課堂中的陌生名詞用代稱與圖像去理解來龍去脈,教授的聲音輕緩,邏輯脈絡相當清楚仔細,一步步推論,也會適度減速等學生跟上,也讓我有足夠時間刻在筆記上的字,看來格外整齊易讀。

圖 YHCC@課堂筆記


學習是一個機制,需要啟動,而這個命令也來自大腦…,大腦中#!%$!#$(術語A),像一顆大石頭得穩住,而活化的#$%!#(術語B),在重複的條件下,透過強度刺激與增加頻率的情況下,因此產生「學習」(還聽得懂跟得上吧呵)。老師最後點出大腦與學習的關係,我又一回有被一個概念「通電」的感覺,上一回類似感受,應該是在「後拉岡研究」課上。

近代歐洲一位瘋狂哲學家紀傑克(Slavoj Žižek, 1949- 斯洛維尼亞社會學家、哲學家、文化評論家),詮釋拉岡理論,透過好萊塢電影解析與精神分析相關主題。那一句讓我印相深刻的話大致是說:「女性建構在男性『幻見』(fantasy)之上,當男人的幻見獲得滿足而消失時,女性即不存在」,真正電到我的其實是紀傑克使用「Void」這一個字形容女性。上了這一門的後拉岡與那一門的腦結構,期待與聚焦中的論文產生什麼關聯。(ps.下方延伸補充紀傑克與Void)

在星期尾聲,美學老師又一回拋給我們一個值得省思的人生哲學。他提到創作的歷程只會有兩種狀態:「一個是良好狀態(well-being)的當下滿足,另一個是不良狀態(ill-being)的不得滿足,但至少它可以幫助你知道,不要再做這樣的事。而人為什麼會不快樂?其實很多時候不快樂是一種假象,是你還沒有真正看懂自己現在處在哪一個狀態。」老師補充說,要做能讓你快樂的事,不造假,才能照映自己,甚至照映身邊的人。

寫到這裡,發現原來想講的「音樂鑑賞」連一個字也沒提。走在這一門與那一門課之間,最初感動我的還是音樂。欣賞這一位優美的人聲,Bobby Mcferrin:
🎞️巴赫 G弦之歌



avatar-img
142會員
348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與學習,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與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謝謝您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學期與所內同學共同修課時間少了許多,這一天下午後拉岡停課,有機會回所上熟悉同學身邊旁聽一堂課。為十年前的自己做該做的事努力,想起身邊許多貴人影響至深,會更加倍積極有行動力。
帶著朝聖般的心情走進音樂學院,星期五早晨的第一堂課,在空調特低的階梯教室聆聽古典音樂。素顏的老師,烏黑的披肩短髮,乾淨,身上極簡的穿著一點也不減她的靈氣風韻。老師的口調活躍生動,雙手在空中揮舞,偶爾來個台灣國語或美式俚語,加強語氣,只是見台下大學部同學的回應寥寥無幾。可能是讀教育的緣故,容易對講台
學期開始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同學像蜜蜂一樣忙碌,尋覓適合自己的課程;在所內選課聽課像大賣場試吃,嚐過的同學交換彼此心得,然後又退課或加選大風吹。選課系統中,看許多系所課程不對外開放,但見面三分情,直接到教室跟老師照面請示,同樣在學分總數上多往上跳了幾個數字。但這數字可不像存摺簿,存了就有
開學了,又一個新學期開始。這學期選的課較多是10點開始,避開了交通尖峰時間,陽光下騎往學校的路上,花香很舒服。比起去年秋天的空靈,春天的校園給我不同感覺,因為花開得熱鬧,才注意到除了矮樹叢裡的杜鵑,山坡上有櫻花樹妝點,熟悉的桂花依然處處幽香。許多高大的枯樹(還不認得他們的名字),輕聲披上綠衣,氣質派
好天氣時,坐在住處家裡吹風曬太陽都像是渡假,可惜還得放下渡假的假象,動身前往國圖找資料。不料館內平常日像假日一般人多,四處觀望著找個空位,許多桌子上層層疊疊的論文集,或是鋪散一堆的筆記紙;也有不少人帶筆電直接摘要書籍的數位資料(先前帶筆電敲字磚,沒鍵盤靜音墊,容易吵到人);也有些人的桌前沒筆電沒文具
感謝在九月開學之初,選修的美學專題課,課上的教授每週上課耳提面命地再三提醒,十月找出題目,才來得及在十二月堆出研究架構,按學期初的計畫,在一月才能有資料詢問指導教授。依此而行,寒假便有充份時間看書,下學期即可開始修「論文指導」。
這學期與所內同學共同修課時間少了許多,這一天下午後拉岡停課,有機會回所上熟悉同學身邊旁聽一堂課。為十年前的自己做該做的事努力,想起身邊許多貴人影響至深,會更加倍積極有行動力。
帶著朝聖般的心情走進音樂學院,星期五早晨的第一堂課,在空調特低的階梯教室聆聽古典音樂。素顏的老師,烏黑的披肩短髮,乾淨,身上極簡的穿著一點也不減她的靈氣風韻。老師的口調活躍生動,雙手在空中揮舞,偶爾來個台灣國語或美式俚語,加強語氣,只是見台下大學部同學的回應寥寥無幾。可能是讀教育的緣故,容易對講台
學期開始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同學像蜜蜂一樣忙碌,尋覓適合自己的課程;在所內選課聽課像大賣場試吃,嚐過的同學交換彼此心得,然後又退課或加選大風吹。選課系統中,看許多系所課程不對外開放,但見面三分情,直接到教室跟老師照面請示,同樣在學分總數上多往上跳了幾個數字。但這數字可不像存摺簿,存了就有
開學了,又一個新學期開始。這學期選的課較多是10點開始,避開了交通尖峰時間,陽光下騎往學校的路上,花香很舒服。比起去年秋天的空靈,春天的校園給我不同感覺,因為花開得熱鬧,才注意到除了矮樹叢裡的杜鵑,山坡上有櫻花樹妝點,熟悉的桂花依然處處幽香。許多高大的枯樹(還不認得他們的名字),輕聲披上綠衣,氣質派
好天氣時,坐在住處家裡吹風曬太陽都像是渡假,可惜還得放下渡假的假象,動身前往國圖找資料。不料館內平常日像假日一般人多,四處觀望著找個空位,許多桌子上層層疊疊的論文集,或是鋪散一堆的筆記紙;也有不少人帶筆電直接摘要書籍的數位資料(先前帶筆電敲字磚,沒鍵盤靜音墊,容易吵到人);也有些人的桌前沒筆電沒文具
感謝在九月開學之初,選修的美學專題課,課上的教授每週上課耳提面命地再三提醒,十月找出題目,才來得及在十二月堆出研究架構,按學期初的計畫,在一月才能有資料詢問指導教授。依此而行,寒假便有充份時間看書,下學期即可開始修「論文指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試官還請我分享我是否有自我進修充實,這如同開啟我的話閘中心之門,我開始口若懸河地,分享我一路跟著紀老師的哲學課程,從尼采、海德格、班雅明、到現在還在研讀的德希達,像一塊海綿一樣,在這段期間汲取許多哲學思想,而這些思想綜合之下,某個程度上造就了我這個人。 我也非常很意外...
Thumbnail
某段時間,會非常懶惰於閱讀,荒廢了一陣子。 這知識,就是你學習的時候,會覺得心靈豐盛,總是滿滿的。 要是你荒廢了一陣子,就覺得心空空的。 有個故事是真實發生在你我之間的一個故事~ 有位名人叫馬克斯.普朗克,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到德國各地演講,而每次演講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關於量子物理理論
Thumbnail
好久沒有自費進修了。人在一個領域久了會膩,但太長時間沒有接觸又會想念,我想這就是心理學吸引我的點吧。花了很多時間剖析自己,再逃走,然後又回到擁抱自己的瞬間,潸然淚下。 過去我很喜歡進修,總覺得去上課的日子有種充電的感覺。學習新東西感覺總是好的。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課程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一早的小組分享,我竟然跟特地從國外回來的朋友一組,她們臉很臭,因為上課環境差,還一直聽重複的笑話,課程內容沒有之前說得更深入,加上老師又賣了新的課程,大家擔心之前答應給我們的課程,是否真的能如期開課。 今天上了超意識與集體冥想,觀想第三隻眼與另外一個維度,還有如何認知重構
這篇文章是分享一個人在參加劉軒老師的線上課程後,對時間管理力部分的體悟與實際應用的心得,包括對拖延症、未來目標導向、蔡加尼克效應等的討論與應用。作者檢討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分配,並分享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想法。
Thumbnail
當天再次覺得生命很奇妙的時刻: 沒想到參與紀老師的課程,與對哲學探究的興趣緣分,重新與大學時期的同學,有幸再次成為了同學。 或許這就是班雅明說的「通感」,如同群星一樣,在現今突然連結起來,有一種「啊!我現在才看懂這是怎麼一回事」的實際領受的頓悟。 另一方面這也如同榮格所提到的「共時性」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聊聊什麼是奇蹟課程、誰適合練習這個課程、我如何接觸到它,以及練習的過程~奇蹟課程像是頭腦的斷捨離,放下過去顛倒的信念,回到平安之中。
有一陣子 夢裡都有一位教學者 學習時 我總是說 「原來這麼簡單。」 但醒來 總是什麼都不記得 後來隱約記得 「人生就是體驗各種本質」 就像開始傾聽身體後 我知道原來大拇指關節處痠痛痠痛 就是我的控制又出現了 ‘’想知道自己等等該做什麼 要去哪裡 要說什麼 地點在哪 什麼時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試官還請我分享我是否有自我進修充實,這如同開啟我的話閘中心之門,我開始口若懸河地,分享我一路跟著紀老師的哲學課程,從尼采、海德格、班雅明、到現在還在研讀的德希達,像一塊海綿一樣,在這段期間汲取許多哲學思想,而這些思想綜合之下,某個程度上造就了我這個人。 我也非常很意外...
Thumbnail
某段時間,會非常懶惰於閱讀,荒廢了一陣子。 這知識,就是你學習的時候,會覺得心靈豐盛,總是滿滿的。 要是你荒廢了一陣子,就覺得心空空的。 有個故事是真實發生在你我之間的一個故事~ 有位名人叫馬克斯.普朗克,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到德國各地演講,而每次演講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關於量子物理理論
Thumbnail
好久沒有自費進修了。人在一個領域久了會膩,但太長時間沒有接觸又會想念,我想這就是心理學吸引我的點吧。花了很多時間剖析自己,再逃走,然後又回到擁抱自己的瞬間,潸然淚下。 過去我很喜歡進修,總覺得去上課的日子有種充電的感覺。學習新東西感覺總是好的。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課程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一早的小組分享,我竟然跟特地從國外回來的朋友一組,她們臉很臭,因為上課環境差,還一直聽重複的笑話,課程內容沒有之前說得更深入,加上老師又賣了新的課程,大家擔心之前答應給我們的課程,是否真的能如期開課。 今天上了超意識與集體冥想,觀想第三隻眼與另外一個維度,還有如何認知重構
這篇文章是分享一個人在參加劉軒老師的線上課程後,對時間管理力部分的體悟與實際應用的心得,包括對拖延症、未來目標導向、蔡加尼克效應等的討論與應用。作者檢討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分配,並分享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想法。
Thumbnail
當天再次覺得生命很奇妙的時刻: 沒想到參與紀老師的課程,與對哲學探究的興趣緣分,重新與大學時期的同學,有幸再次成為了同學。 或許這就是班雅明說的「通感」,如同群星一樣,在現今突然連結起來,有一種「啊!我現在才看懂這是怎麼一回事」的實際領受的頓悟。 另一方面這也如同榮格所提到的「共時性」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聊聊什麼是奇蹟課程、誰適合練習這個課程、我如何接觸到它,以及練習的過程~奇蹟課程像是頭腦的斷捨離,放下過去顛倒的信念,回到平安之中。
有一陣子 夢裡都有一位教學者 學習時 我總是說 「原來這麼簡單。」 但醒來 總是什麼都不記得 後來隱約記得 「人生就是體驗各種本質」 就像開始傾聽身體後 我知道原來大拇指關節處痠痛痠痛 就是我的控制又出現了 ‘’想知道自己等等該做什麼 要去哪裡 要說什麼 地點在哪 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