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讀書筆記】生態農業轉型運動中的情感

很長一段時間,糧食生產和生物多樣性保育被認為是不同的領域。在西方的脈絡下討論更是如此,糧食生產追求農業工業化與「現代化」,種植大規模量產的單一作物,以符合資本主義下的全球市場的分工。而生物多樣性保育則大多建立保護「荒野」的國家公園。但卻仍然無法解決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社會不平等以及將農業勞動力「推」向城市等問題。
van den Berg, L., Teixeira, H. M., Behagel, J. H., Verschoor, G., Turnhout, E., Cardoso, I. M., & Botelho, M. I. V. (2022). From managing transitions towards building movements of affect: Advancing agroecological practices and transformation in Brazil. Geoforum, 131, 50-60 這篇文章探討的是在巴西的歷史背景脈絡下,上述這些問題讓許多農民社會運動、環境正義運動開始形成,想要對抗、要求取消過分將農業生產和自然分離的現象,創造永續的農業生產體系。
作者提到許多領域都有探討者方面的轉型運動。其中包含社會生態學(Socio-ecological)以及社會技術系統(Socio-technical system)兩個領域。前者探討的解方,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生態系統服務」,當然有批評者認為此法過分側重在經濟交易,用經濟方法來「說服」大眾重視生物多樣性,以此推動轉型。而後者則從技術與各種創新手法的實踐角度來解讀轉型運動的過程與結果。但事實上,這些過程中的情感面向是作者認為長期被忽視,甚至情感才是推動這一切運動的根源,並且能驅使轉型成功的力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曾經的野生動物生態研究生,跨領域來到人文領域,究竟兩者可以迸出什麼火花呢?本專題為一系列讀書筆記或旅行散文,有時候是一本書、一篇或多篇文獻或相關遊記的集結。主要討論主題為:人類世下的野生動物保育、生物多樣性維護、農業實踐,以及圍繞這些主題的政治生態、生命政治、人類學、人文地理學、生態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討論。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