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天真濾鏡看孩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人們所謂的「童心」終究只是大人的自我陶醉
這是三島由紀夫在我青春漫遊的時代〈師生〉篇寫下的一句話
翻到這一篇文章時,勾起了多年前的一個打工記憶。

當時在某社區的兒童美語補習班負責櫃台行政工作。
有天突然接到了A學童家長的投訴電話,指控孩子在補習班被B學童毆打。
A和B都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雖然分配在同樣級別,但平常互動並不熱絡。
A學童個性內向,大多獨來獨往。家長對她格外保護,經常要求補習班提供特別禮遇。B學童較大方,會主動和同學、老師攀談,下課時身邊總圍繞著一群人。家長相當低調,除了接送上下學外,幾乎不曾露面。
在周遭大人眼裡,身為班級中心人物的B對於不擅交際的A,向來都展現了親切友好的態度,是所謂的好榜樣。

A學童指控遭毆打的那一天,B學童在她進到補習班時,過來和她打招呼並拉她的手一起走進教室。A學童雖未積極回應,但也沒有表示抗拒。當天直到2人離開前都沒有任何異狀,所以對於A學童家長的投訴,補習班的人員們都非常驚訝。緊急調閱了監視影像,卻沒有發現足以佐證A學童說法的畫面。

將這件事情告知A學童家長時,對方仍舊一口咬定B學童有毆打的行為,並堅持要進行雙方對峙,但補習班拒絕了。忿忿不平的A學童家長,於是開啟了疲勞轟炸攻勢。每隔一小時打電話到補習班,脅迫交出B學童的聯絡方式,否則將做出對補習班不利的行為,就這樣持續了1~2週,鬧得人仰馬翻。

以2個孩子的年齡來思考,若真彼此間發生甚麼不愉快,第一時間通常會找周邊的大人告狀。加上2人所處的環境隨時都有旁人在場,就算本人不敢說,如果是嚴重的打鬧行為也很難避免被人看見,其他同學也可能代為申冤。
但當天完全沒有見到任何風吹草動。
家長堅持到這種程度,除了護孩心切外,不免讓人懷疑A學童是否有誇大其詞之嫌。仗著家長的保護心,把下課時孩子間的無心嬉鬧說成攻擊行為,藉以排除B學童的靠近。

而B學童或許有心或許無意,卻還是闖入了對方不想被打擾的心靈空間。
在忙著對抗怪獸家長的同時,也不禁對天真無邪四個字打上了一大問號。

2023.04
閱讀了《太宰治的人生筆記》。
在〈純真〉篇裡面太宰治提出了對孩童等於純真這一概念的懷疑,並且以自己的四歲女兒毆打出生甫滿一個月的嬰孩為例,直言「這種純真哪裡珍貴」。
巧合的內容,不覺令人莞爾。
































































avatar-img
23會員
77內容數
純粹翻譯一些自己關注的日本流行音樂,不針對特定的歌手或類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卯吉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貴方はどうして僕に心をくれたんでしょう 你為什麼賦予我一顆心 貴方はどうして僕に目を描いたんだ 你為什麼為我畫上雙眼 空より大きく 雲を流す風を呑み込んで 用比天空更遼闊的氣量 吞下吹動雲朵的風 僕のまなこはまた夢を見ていた 我的眼眸又再度做起了夢 裸足のままで 就這麼光著腳 貴方はゆっくりと変
青色の欠けた 色鉛筆を広げて 海を描くあの子は 夕暮れが来るのを 一人 笑顔で待っている 打開缺了藍色的色鉛筆 描繪大海的那個孩子 一個人帶著笑容 等待黃昏的來臨 もし あの子に一つ渡すなら 青色のそれじゃなく 好きな色に 空が染まるまで 如果要給那孩子一種顏色的話 不是欠缺的藍色 而是讓他用喜歡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經常閱讀各式各樣日本相關資訊。 前幾天碰巧看到一篇人稱東大明僧草薙龍瞬的文章。 裡面提到一個概念叫做不做「無謂的判斷」。
隨著自己和父母年紀增長,開始覺得爸媽有些做事方法或生活習慣看了不順眼,忍不住想要"勸導"一番,卻往往鬧得彼此不愉快,雙方都累積了許多負能量。
改編自重松清同名小說的電影《鳶》,是繼2012年NHK及2013年TBS推出的日劇版之後,第三度影像化的作品。以父子親情為主軸,透過兒子的視角敘述自己自幼至青少年期與父親相依為命的點點滴滴。並且透過其他出場人物巧妙的帶出故事更深層的意義。
「凍りついた心には太陽を」 そして「僕が君にとってそのポジションを」 給予凍結的心太陽的溫暖 然後讓我在你中取得一席之地 そんなだいぶ傲慢な思い込みを拗らせてたんだよ ごめんね 笑ってやって 我糾結著那相當傲慢的信念 對不起 請一笑置之 火傷しそうなほどのポジティブの 冷たさと残酷さに気付いたんだ
貴方はどうして僕に心をくれたんでしょう 你為什麼賦予我一顆心 貴方はどうして僕に目を描いたんだ 你為什麼為我畫上雙眼 空より大きく 雲を流す風を呑み込んで 用比天空更遼闊的氣量 吞下吹動雲朵的風 僕のまなこはまた夢を見ていた 我的眼眸又再度做起了夢 裸足のままで 就這麼光著腳 貴方はゆっくりと変
青色の欠けた 色鉛筆を広げて 海を描くあの子は 夕暮れが来るのを 一人 笑顔で待っている 打開缺了藍色的色鉛筆 描繪大海的那個孩子 一個人帶著笑容 等待黃昏的來臨 もし あの子に一つ渡すなら 青色のそれじゃなく 好きな色に 空が染まるまで 如果要給那孩子一種顏色的話 不是欠缺的藍色 而是讓他用喜歡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經常閱讀各式各樣日本相關資訊。 前幾天碰巧看到一篇人稱東大明僧草薙龍瞬的文章。 裡面提到一個概念叫做不做「無謂的判斷」。
隨著自己和父母年紀增長,開始覺得爸媽有些做事方法或生活習慣看了不順眼,忍不住想要"勸導"一番,卻往往鬧得彼此不愉快,雙方都累積了許多負能量。
改編自重松清同名小說的電影《鳶》,是繼2012年NHK及2013年TBS推出的日劇版之後,第三度影像化的作品。以父子親情為主軸,透過兒子的視角敘述自己自幼至青少年期與父親相依為命的點點滴滴。並且透過其他出場人物巧妙的帶出故事更深層的意義。
「凍りついた心には太陽を」 そして「僕が君にとってそのポジションを」 給予凍結的心太陽的溫暖 然後讓我在你中取得一席之地 そんなだいぶ傲慢な思い込みを拗らせてたんだよ ごめんね 笑ってやって 我糾結著那相當傲慢的信念 對不起 請一笑置之 火傷しそうなほどのポジティブの 冷たさと残酷さに気付いたん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次生人演幼慈思考不亦樂乎⋯ 幼慈思考孕育人類未來光明,裡應加持,孩子王心法出現幼惡一說法,被奪去的善良也可以學習,演化愛的政策是有效的。嗔恚教育反常是孕育幼惡的根源。 點覺一:要教育幼惡,嗔恚不是最好的教育指南。家裡有幼惡,一定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樣幼惡的氣勢就會壓下來,幼惡才有學習愛的機會和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悟真思考:應該有內在小女孩嗎?原生思考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次生思考就是修復了原生不知。小女孩的存心是一個構思,而且是不能被忽略的。內在小不點說:我以為你又要殺我了,你敢進一步思考嗎?思考阿彌陀佛內在有兩個孩子心,一個是你,一個是我。 悟真思考:阿彌陀佛這兩個孩子長大了會相愛,一個是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次生人演幼慈思考不亦樂乎⋯ 幼慈思考孕育人類未來光明,裡應加持,孩子王心法出現幼惡一說法,被奪去的善良也可以學習,演化愛的政策是有效的。嗔恚教育反常是孕育幼惡的根源。 點覺一:要教育幼惡,嗔恚不是最好的教育指南。家裡有幼惡,一定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樣幼惡的氣勢就會壓下來,幼惡才有學習愛的機會和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悟真思考:應該有內在小女孩嗎?原生思考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次生思考就是修復了原生不知。小女孩的存心是一個構思,而且是不能被忽略的。內在小不點說:我以為你又要殺我了,你敢進一步思考嗎?思考阿彌陀佛內在有兩個孩子心,一個是你,一個是我。 悟真思考:阿彌陀佛這兩個孩子長大了會相愛,一個是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